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文化中華|哈爾濱:“清涼游”釋放夏日文旅消費活力-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8/12 15:48:04
來源:新華網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文化中華|哈爾濱:“清涼游”釋放夏日文旅消費活力

字體:

  人們在哈爾濱中央大街游覽(7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這是位於哈爾濱中央大街上的馬迭爾賓館,該建築以新藝術運動風格著稱(7月30日攝)。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人們在哈爾濱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游覽(8月5日攝)。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人們在位於哈爾濱市西十三道街的寬街博物館前駐足,其前身為百年建築“東和昶大樓”(8月5日攝)。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人們在哈爾濱中央大街萬國洋行前拍照“打卡”(7月30日攝)。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一位游客(右)在哈爾濱中央大街一商店內選購商品(8月5日攝)。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在哈爾濱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一家沙畫創意設計中心,沙畫師薛以恒正在為顧客製作沙畫(8月5日攝)。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游客在哈爾濱中央大街一商店內選購工藝品(8月5日攝)。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身穿公主服飾的游客在哈爾濱建築藝術廣場進行攝影旅拍(7月30日攝)。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游客在哈爾濱太陽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騎行游覽(7月31日攝)。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這是7月30日拍攝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建築。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這是7月30日拍攝的哈爾濱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局部景觀(無人機照片)。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8月5日,游客在哈爾濱中央大街輔街上的寬街博物館參觀。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柳文惠 攝pagebreak

  8月5日,游客在哈爾濱中央大街游覽、拍照。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柳文惠 攝pagebreak

  8月5日,游客在哈爾濱中央大街上的一家俄貨店挑選商品。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柳文惠 攝pagebreak

  人們在哈爾濱中央大街肖克庭院景點參觀游覽(7月30日攝)。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這是哈爾濱中央大街的“麵包石”地磚(7月30日攝)。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游客在哈爾濱太陽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乘船游覽(7月31日攝)。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這是7月30日拍攝的哈爾濱大劇院(無人機照片)。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7月30日,車輛在哈爾濱松花江公路大橋前行(無人機照片)。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這是7月30日拍攝的松花江與沿岸的哈爾濱城市建築(無人機照片)。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這是7月30日拍攝的哈爾濱濱水大道花海(無人機照片)。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這是7月30日拍攝的哈爾濱陽明灘大橋(無人機照片)。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pagebreak

  這是7月30日拍攝的哈爾濱城市建築與周邊的濕地景觀(無人機照片)。

  立體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中央大街、古韻與新潮互相碰撞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哈爾濱大劇院、怡人的濕地生態景觀……今年夏天,“冰城”哈爾濱憑藉涼爽氣候成為眾多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享受消夏時光。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869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3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4%。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