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丨他們回到荒山 在石縫裏種下“春天”-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8/09 21:42:58
來源:新華網

圖片故事丨他們回到荒山 在石縫裏種下“春天”

字體:

  8月7日,莊子田居民小組黨支部書記魯春紅用手機直播推介本村的仙人掌。

  烈日下的雲南省文山市新平街道紅旗社區莊子田居民小組,數千畝仙人掌從石縫中倔強鑽出,連綴成片,綠意盎然。

  這裡曾是石漠化的重災區,高達80%的土地寸草難生,裸露的岩石觸目驚心。産業貧弱,生計無着,村裏70%的青壯年背井離鄉,外出謀生,莊子田居民小組一度成了“空心村”。

  2019年,面對稀缺的土地,新上任的支部書記魯春紅和村民鎖定了耐旱喜陽的仙人掌——它幾乎無需澆水,在石縫中也能生長。於是,一株株象徵着希望的仙人掌苗被小心翼翼地栽進了荒山的石縫裏。

  最初,村民們只是採摘仙人掌的鮮果和葉片售賣。很快,路子越走越寬:與企業合作,在村內辦廠,深加工出凍果幹、酵素、仙人掌啤酒等高附加值産品;依託成片的“綠山”,發展農旅融合産業,推出“仙人掌宴”特色餐飲,開發鮮果採摘、科普教育等體驗項目,每年舉辦“仙人掌節”……産業的生機在石縫間不斷迸發。

  家鄉的巨變像磁石般吸引着遠方的游子,越來越多離鄉的村民選擇返鄉投身仙人掌産業。短短幾年間,石縫中零星種值的仙人掌擴展為5000畝連片種植的基地,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仙人掌種植區,所産的仙人掌遠銷韓國、東南亞等地。

  如今的莊子田滿眼翠綠,變成了“生金長銀”的“聚寶盆”。更令人欣喜的是,那個蕭條的“空心村”已成歷史,莊子田外出務工人員陸續返鄉,在家鄉的這片“石頭縫裏的春天”中,共同耕耘着更加美好的未來。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8月7日,莊子田居民小組黨支部書記魯春紅展示自己用於推介仙人掌的社交賬號。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8月7日,莊子田居民小組黨支部書記魯春紅(左)和村民商討仙人掌種植規劃。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開展仙人掌規模化種植前的莊子田居民小組後山(中共文山市委宣傳部供圖);下圖:8月7日在莊子田居民小組後山拍攝的仙人掌種植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彭奕凱攝)。

  新華社發pagebreak

  8月7日,莊子田居民小組村民行走在仙人掌種植基地中(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8月7日,莊子田居民小組村民在仙人掌種植基地採摘仙人掌鮮果。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8月7日,莊子田居民小組村民在仙人掌種植基地採摘仙人掌鮮果。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8月7日,莊子田居民小組村民在仙人掌種植基地採摘仙人掌鮮果。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8月7日,莊子田居民小組村民在仙人掌種植基地收穫仙人掌膠。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8月7日,莊子田居民小組村民在仙人掌種植基地勞作。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8月6日,莊子田村民在村裏的仙人掌加工廠工作。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8月6日,莊子田村民在村裏的仙人掌加工廠分揀仙人掌鮮果。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8月6日,莊子田村民在村裏的仙人掌加工廠打包仙人掌鮮果。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8月6日,莊子田村民在村裏的仙人掌加工廠整理已裝箱的仙人掌啤酒。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這是8月7日在莊子田居民小組拍攝的仙人掌種植基地(無人機全景照片)。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