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在周寧縣浦源鎮鯉魚溪景區民俗館,肖家漲在為游客表演傳統制硋技藝。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肖家漲(左)與兒子肖永燦從龍窯內取成品硋器。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7日,在周寧縣浦源鎮鯉魚溪景區民俗館,肖家漲在為游客表演傳統制硋技藝。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前,肖家漲在向參觀者介紹傳統硋器(無人機照片)。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製作間,肖家漲在製作傳統硋器。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製作間,肖家漲在揉泥製作硋器。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肖家漲(後)與兒子肖永燦從龍窯內取成品硋器。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肖家漲在介紹成品硋器。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肖家漲(右)在向前來參觀研學的華僑大學師生介紹制硋知識。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肖家漲擺放展示用的傳統硋器。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製作間,肖家漲在修坯製作傳統硋器。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製作間,肖家漲在拉坯製作硋器。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製作間,肖家漲在修坯製作傳統硋器。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製作間,肖家漲(左)與兒子肖永燦在為坯體上釉。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製作間,肖家漲在搬運坯體。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製作間,肖家漲(左)在向前來參觀研學的華僑大學學生演示拉坯制硋技藝。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pagebreak
7月18日,在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製作間,肖家漲在拉坯製作硋器。
在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萌源村月山古龍窯,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傳人、年過七旬的肖家漲一邊忙着制坯,一邊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制硋工藝。
硋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黑瓷,是中國南方人家常見的生活器物。周寧縣制硋業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有着近200年歷史。
肖家漲14歲開始學習制硋技藝,如今已經在月山古龍窯堅守了58載。其子肖永燦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對制硋技藝有着獨特情愫的他,10多年前選擇返鄉與父親共同創新傳承制硋技藝。肖家漲説,每一件硋器的誕生,都要經過揉泥、制坯、晾曬、上釉、裝窯、燒窯等多道繁瑣而精細的工序。他們製作的茶器、鹽罐、酒缸等各式硋器質樸而美觀,深受消費者喜愛,産品暢銷附近縣市和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四川等地。近年來,隨着周寧縣鄉村文旅經濟的發展,這門古老技藝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及研學團隊來到這裡參觀體驗。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