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收割機在廣漢市連山鎮萬畝小麥高産示範片收割小麥(無人機照片)。
當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邀請國內多家單位的專家,對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萬畝小麥高産示範片進行了實産驗收,平均畝産592.6公斤,其中,最高畝産688.9公斤。
成都平原一般是水稻小麥輪作——小麥收穫後再種植水稻。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在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裏開展了良田良種良法良機深度融合,選取優特小麥品種,全面採用免耕帶旋播種機播種,實施平衡施肥、封閉除草、一噴三防等促進量質效協同提升的綠色栽培技術,促進小麥增産增效。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pagebreak
5月15日,收割機在廣漢市南豐鎮雙福村收割小麥(無人機照片)。
當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邀請國內多家單位的專家,對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萬畝小麥高産示範片進行了實産驗收,平均畝産592.6公斤,其中,最高畝産688.9公斤。
成都平原一般是水稻小麥輪作——小麥收穫後再種植水稻。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在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裏開展了良田良種良法良機深度融合,選取優特小麥品種,全面採用免耕帶旋播種機播種,實施平衡施肥、封閉除草、一噴三防等促進量質效協同提升的綠色栽培技術,促進小麥增産增效。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pagebreak
5月15日,收割機在廣漢市連山鎮萬畝小麥高産示範片收割小麥(無人機照片)。
當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邀請國內多家單位的專家,對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萬畝小麥高産示範片進行了實産驗收,平均畝産592.6公斤,其中,最高畝産688.9公斤。
成都平原一般是水稻小麥輪作——小麥收穫後再種植水稻。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在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裏開展了良田良種良法良機深度融合,選取優特小麥品種,全面採用免耕帶旋播種機播種,實施平衡施肥、封閉除草、一噴三防等促進量質效協同提升的綠色栽培技術,促進小麥增産增效。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pagebreak
這是廣漢市連山鎮萬畝小麥高産示範片的小麥(5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
當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邀請國內多家單位的專家,對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萬畝小麥高産示範片進行了實産驗收,平均畝産592.6公斤,其中,最高畝産688.9公斤。
成都平原一般是水稻小麥輪作——小麥收穫後再種植水稻。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在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裏開展了良田良種良法良機深度融合,選取優特小麥品種,全面採用免耕帶旋播種機播種,實施平衡施肥、封閉除草、一噴三防等促進量質效協同提升的綠色栽培技術,促進小麥增産增效。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pagebreak
5月15日,當地群眾在廣漢市連山鎮萬畝小麥高産示範片麥田裏撿麥穗。
當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邀請國內多家單位的專家,對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萬畝小麥高産示範片進行了實産驗收,平均畝産592.6公斤,其中,最高畝産688.9公斤。
成都平原一般是水稻小麥輪作——小麥收穫後再種植水稻。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在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裏開展了良田良種良法良機深度融合,選取優特小麥品種,全面採用免耕帶旋播種機播種,實施平衡施肥、封閉除草、一噴三防等促進量質效協同提升的綠色栽培技術,促進小麥增産增效。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pagebreak
5月15日,工作人員在廣漢市南豐鎮雙福村測量剛收穫小麥的水分。
當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邀請國內多家單位的專家,對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萬畝小麥高産示範片進行了實産驗收,平均畝産592.6公斤,其中,最高畝産688.9公斤。
成都平原一般是水稻小麥輪作——小麥收穫後再種植水稻。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在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裏開展了良田良種良法良機深度融合,選取優特小麥品種,全面採用免耕帶旋播種機播種,實施平衡施肥、封閉除草、一噴三防等促進量質效協同提升的綠色栽培技術,促進小麥增産增效。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pagebreak
5月15日,在廣漢市連山鎮萬畝小麥高産示範片,工作人員對剛收穫的小麥進行稱重。
當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邀請國內多家單位的專家,對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萬畝小麥高産示範片進行了實産驗收,平均畝産592.6公斤,其中,最高畝産688.9公斤。
成都平原一般是水稻小麥輪作——小麥收穫後再種植水稻。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在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裏開展了良田良種良法良機深度融合,選取優特小麥品種,全面採用免耕帶旋播種機播種,實施平衡施肥、封閉除草、一噴三防等促進量質效協同提升的綠色栽培技術,促進小麥增産增效。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