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歡送會上拍攝的瑞秋。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9日,瑞秋(中右)在歡送會上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9日,瑞秋(右)在歡送會上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9日,瑞秋(右二)在歡送會上聽殘疾手藝人陳哥分享故事。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1日,一名“岩羊”的朋友(右)為瑞秋送上自己書寫的《春夜喜雨》。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9日在“岩羊”雜貨店前拍攝的瑞秋。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9日,瑞秋(右)在“岩羊”雜貨店內與店員楊哥交流。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9日,瑞秋(右二)在“岩羊”雜貨店內與店員合影。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1日,瑞秋(右)向朋友展示愛心人士為她畫的卡通畫。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2日,瑞秋(右)在一場集市上向市民介紹店內售賣的尼泊爾毛氈包背後的故事。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1日,在“岩羊”雜貨店,瑞秋(中)與店員開會討論工作。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9日,瑞秋在“岩羊”雜貨店內整理貨架。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9日,瑞秋為前來告別的朋友寫下留言祝福。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9日,瑞秋(右)在離開“岩羊”雜貨店時與店員楊哥揮手告別。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pagebreak
4月19日,瑞秋(左四)在“岩羊”雜貨店前與朋友擁抱告別。
4月19日,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在成都市武侯區一家名叫“岩羊”的雜貨店前舉行,歡送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國奶奶。
從醫學專業畢業的瑞秋,曾輾轉於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為偏遠地區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8年,她來到四川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面對眾多傷者,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13年,她在成都開創了“岩羊”雜貨店,售賣殘障人士或困難家庭製作的手工藝品。漸漸地,“岩羊”和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用大愛做小事”是她不斷傳遞給大眾的理念。
即將迎來80歲生日的瑞秋近日決定告別成都,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前,店員和志願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歡送會,邀請“岩羊”的朋友們來與她告別,並分享他們和“岩羊”的故事。
歡送會上,瑞秋熱情地與每位朋友互動,感謝他們的到來,“我沒想過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這麼多年,但你們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瑞秋&&,回到家鄉後她還是會繼續關注有需要的群體,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關注“岩羊”和背後的生産者們。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