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羅理想(左)和同事在海南儋州光村銀灘巡護。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18日拍攝的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無人機照片)。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18日,羅理想在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巡護。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31日在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拍攝的黑臉琵鷺。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發(羅理想 攝)pagebreak
1月18日,羅理想(右)和同事在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巡護。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18日,羅理想(右)和同事在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巡護。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18日,羅理想(右)和同事在海南儋州光村銀灘巡護。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18日,羅理想(右)和同事在海南儋州光村銀灘做鳥類疫病監測。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18日,羅理想在海南儋州光村銀灘做鳥類疫病監測。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18日,羅理想在海南儋州光村銀灘做鳥類疫病監測。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31日在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拍攝的黑臉琵鷺。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發(羅理想 攝)pagebreak
1月18日在海南儋州光村銀灘拍攝的蒙古沙鸻。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20日,在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的科普館內,羅理想(右一)給一個自然教育團隊做科普工作。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20日,在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的科普館內,羅理想(右二)給一個自然教育團隊做科普工作。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18日,羅理想在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巡護。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18日,羅理想在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巡護。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18日,羅理想(右)和同事在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的科普館內工作。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18日在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拍攝的黑臉琵鷺(無人機照片)。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pagebreak
1月31日在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拍攝的白腰杓鷸。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發(羅理想 攝)pagebreak
1月18日拍攝的海南儋州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無人機照片)。
在海南儋州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護林員羅理想用十多年的堅守,見證了這片生態家園的變化。
2007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立,羅理想成為第一批巡護員。那時的濕地因養殖遭到破壞,為了修復生態,當地開展“退塘還林”行動,羅理想積極參與其中,見證了曾經的魚塘逐漸被新種下的紅樹林取代,如今這裡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2016年,羅理想在這裡第一次監測到極危鳥種勺嘴鷸,這一發現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濕地公園內的鳥類種類不斷增加,數量也越來越多。羅理想不僅是一名護林員,還經常化身講解員給大家介紹紅樹林的生態價值和保護意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理想哥”。
“紅樹任意搖曳,鳥兒自由飛翔,周邊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濕地該有的樣子。”
如今,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麗名片,羅理想繼續用雙腳丈量濕地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呵護每一株紅樹和每一隻飛鳥。
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