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丨青山漸愈 磺水漸清——陜西白河廢棄硫鐵礦治污初見效-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11/02 19:50:38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丨青山漸愈 磺水漸清——陜西白河廢棄硫鐵礦治污初見效

字體:

  拼版照片:上圖為2022年4月9日拍攝的白河縣卡子鎮鳳凰村一處治理施工中的廢棄礦點(無人機照片);下圖為2024年10月21日拍攝的同一地點完成治理後的面貌(無人機照片)。

  上世紀後半葉,為增加地方收入、解決山區群眾就業,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大量開採硫鐵礦。

  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開礦帶來的“磺水”導致周圍無法繼續種植水稻等作物,周圍村民吃水也成了問題。

  從2000年關閉所有硫鐵礦到2020年期間,白河縣對涉及9個村的各個廢棄硫鐵礦點先後開啟4次較大規模的治污行動。由於治理難度大,資金和技術手段有限,始終未能有效治理礦硐、礦渣,經雨水和地下水沖刷後,這些礦硐仍持續流出“磺水”。

  2020年以來,白河縣在資金項目和科研力量支持下,決心對這一污染當地數十載的問題進行根治。

  歷經4年艱辛治理,白河縣廢棄硫鐵礦治污取得階段性成果。據白河縣廢棄硫鐵礦污染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目前白河縣納入系統治理的12處礦點已完成治理7處,正在實施治理5處。當地已累計完成184個廢棄礦硐封堵、安全處置廢渣100.19萬立方米、生態修復3.6萬平方米。厚子河入白石河、白石河入漢江、漢江出陜等斷面水質均已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提供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白河縣治理區域水質斷面污染物濃度持續下降,白石河流域“磺水”里程已縮短約30公里,監測斷面水質持續達標。

  白河縣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保護水環境、落實“十年禁捕”等政策前提下,近年來當地積極推動茶園、陸基桶生態養魚等綠色産業建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pagebreak

  白河縣漢江出陜斷面附近的景色(2024年10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pagebreak

  白河縣雙豐鎮雙河社區發展的陸基桶生態養魚項目(2024年10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pagebreak

  白河縣雙豐鎮雙河社區發展的陸基桶生態養魚項目(2024年10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pagebreak

  白河縣卡子鎮鳳凰村一處已完成封堵的礦硐(2024年10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pagebreak

  運行中的白河縣卡子鎮裏端溝酸性廢水處理站(2024年10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pagebreak

  白河縣卡子鎮鳳凰村發展的茶園(2024年10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pagebreak

  白河縣卡子鎮裏端溝流淌的經過處理後的溪水(2024年10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為治理前的白河縣卡子鎮一處礦點(2022年4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下圖為同一地點治理後的面貌(2024年6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pagebreak

  白河縣卡子鎮桂花村運行中的廢石貯存場,貯存完畢後將整體復綠(2024年10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