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長江上的暖心“水上公交”-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7/13 20:22:44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長江上的暖心“水上公交”

字體:

  7月10日,船長秦大益駕駛“渝忠客2180”客輪沿着航線前行。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pagebreak

  7月10日,“渝忠客2180”客輪開行中,曹利芳站在船頭用手機向網民們展示薄霧中迷人的長江景色。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1日,重慶忠縣縣城西山渡口碼頭上,秦大益&&年紀大的菜農背菜。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0日,在重慶市忠縣洋渡鎮碼頭,秦大益(左)和兒子秦源澤在“渝忠客2180”客輪開行前直播。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pagebreak

  7月10日,“渝忠客2180”客輪開行中,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左)站在駕駛室外進行直播。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0日,在“渝忠客2180”客輪一個航線站點上,站滿了等待乘船前往忠縣縣城的菜農和旅客。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1日,重慶忠縣縣城西山渡口碼頭的坡道上,秦大益(右三)和兒子秦源澤(右二)一起&&年紀大的菜農運送滿載蔬菜的背簍和籮筐。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1日,重慶忠縣縣城西山渡口菜農臨時直銷區內,秦大益(右二)在&&菜農們推銷新鮮的蔬菜。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0日,一名老大爺在“渝忠客2180”客輪開行過程中品嘗當日的免費愛心早餐。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0日,船長秦大益駕駛着“渝忠客2180”客輪沿着航線前行。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0日,“渝忠客2180”客輪開行中,曹利芳在船頭整理菜農們裝滿果蔬的背簍和籮筐。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0日,“渝忠客2180”客輪停靠的航線站點上,曹利芳帶着兩名船員在&&菜農們安全上船。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0日,“渝忠客2180”客輪的船艙內,船員們在為登船的菜農發放免費的愛心早餐。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0日拍攝的“渝忠客2180”客輪在長江忠縣段上航行(無人機照片)。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0日,菜農和旅客乘坐“渝忠客2180”客輪。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0日,“渝忠客2180”客輪靠站前,曹利芳(中)帶着兩名船員站在船頭準備為上船的菜農搭把手。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pagebreak

  7月10日,“渝忠客2180”客輪即將抵達重慶市忠縣縣城西山碼頭。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pagebreak

  7月10日,乘客在“渝忠客2180”客輪船艙裏聊天。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pagebreak

  7月11日,在重慶市忠縣縣城西山渡口菜農臨時直銷區,秦大益(右二)幫助搭乘“渝忠客2180”進城賣菜的菜農售賣蔬菜。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pagebreak

  7月10日,在重慶市忠縣西山渡口菜農臨時直銷區,秦大益(左二)幫助菜農售賣蔬菜。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pagebreak

  7月10日,在重慶市忠縣縣城,秦大益(前右二)幫助年齡較大的菜農挑菜前往售賣點。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pagebreak

  7月10日,在長江重慶忠縣段,“渝忠客2180”客輪在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的航線站點接乘客(無人機照片)。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pagebreak

  7月10日,在長江重慶忠縣段,“渝忠客2180”客輪在洋渡到西山碼頭間航行(無人機照片)。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pagebreak

  7月12日,秦大益(右一)幫助年齡較大的菜農背運蔬菜,前往重慶市忠縣縣城西山渡口菜農臨時直銷區售賣。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pagebreak

  7月11日,在重慶市忠縣縣城西山渡口碼頭,秦大益&&年紀大的菜農挑運滿載蔬菜的籮筐前往西山渡口菜農臨時直銷區售賣。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pagebreak

  7月10日,在“渝忠客2180”客輪的駕駛室內,船長秦大益駕駛着客輪沿着航線前行,剛上船的乘客在一樓客艙吃免費早餐。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pagebreak

  7月10日,船長秦大益駕駛“渝忠客2180”客輪在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的航線站點接乘客。

  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每天6點半,這艘船都會準時出發,坐船的多是一些菜農,背着背簍、挑着扁擔、乘船進城賣菜。45歲的船長秦大益開船送老人賣菜、下船幫老人搬運。

  2016年,隨着當地高速公路的通車,水運客流銳減,江上的客輪也越來越少,最後僅剩下了秦大益和合夥人曹利芳運營的這艘“渝忠客2180”,開船的營生漸漸入不敷出,然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艘當地唯一的“水上公交”迎來了新機。

  2022年9月,秦大益的兒子秦源澤回到家中,開始用手機記錄父親開船的身影和沿途靠岸接乘客的日常,併發布到短視頻&&。沒有濾鏡,沒有燈光,生活的真實讓這艘船意外走紅,粉絲數量200多萬,不少網友留言,希望為菜農提供更多幫助。

  直播增加的收入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秦大益和曹利芳用來給船上的菜農們買愛心早餐,並買下菜農們賣不掉的蔬菜送給福利院、在西山碼頭附近租下門面房為菜農們提供休息的場所……

  "大家有需要,我就會把船一直開下去。”秦大益説。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