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朗群培在製作馬包(4月19日攝)。
走進西藏林芝市朗縣托麥村索朗群培家中的手工馬包工作室,櫃子上整齊地擺放着各種型號的馬包。林芝市朗縣的馬包手工製作技藝於2018年被列入第五批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西藏馬包包身為牛皮,有防水、大容量、攜帶方便等優點。
61歲的索朗群培回憶,他小時候見到村裏的大人騎在有馬包的馬上,特別威風,讓他對製作馬包産生了濃厚興趣。21歲時,他師從當地老藝人多布傑學習馬包製作技藝。如今,他已是林芝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中馬包手工製作技藝的傳承人。
馬包製作要經過泡水、刮肉、揉皮、上色等數十個環節,製作耗時長、産量低,發展和傳承曾一度受阻。
2015年,托麥村的馬包加工與製造項目成為朗縣“興邊富民”項目,並得到共45萬元的資金用於新修廠房、拓寬原材料的購買渠道等,馬包的製作技藝得以傳承下去。
2022年,索朗群培榮獲“西藏工匠”稱號。
新華社記者 聶毅 攝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