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地支為寅,稱為寅虎。
在中國,虎被譽為“百獸之王”。
中國人自古就崇虎,喜愛老虎的勇猛和力量。
那麼,虎到底對中國人意味着什麼呢?
在中國文化中,虎象徵着武勇威猛、驅兇避邪、吉祥如意。
“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風俗通義·祀典》
虎文化是起源最早的圖騰文化之一,有關虎的圖騰崇拜和文化傳説是中華民族溝通人神、&&自然、祈福辟邪的一種文化現象。在中國不少民族歷史傳説中,人們都把老虎作為開天闢地之神,人類繁衍生息之祖。
在中國的古代文字中,“虎”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描繪的是一隻老虎的形狀,身上有斑斕的花紋,上部為虎頭,下部為虎身及足尾之形。
“虎,山獸之君也。從虍,虎足象人足,象形。” ——《説文解字》
在中國古老的農業社會裏,老虎是“四神獸”之一,它能“驅惡鎮邪”,具有保護神的意義。
到商周時期,青銅器上開始使用虎紋,這是出現歷史最早、沿用時間較長的中國傳統紋樣之一,一般使用的是虎的側面造型,虎口大張、虎尾上卷。
中國古人對老虎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因為老虎的形象威風凜凜,常用來稱譽軍中勇猛善戰的將士。
此外,它也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徵。中國古代帝王調兵遣將用的憑證就是以虎的形貌製作的,稱為虎符。
虎符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採用銅制的虎形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它的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專符專用,一地一符,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歷代都有以善畫虎而成名的人。
在中國老百姓的心裏,虎是正義、勇猛、威嚴的象徵,能驅除災難和邪惡。
在民間傳説、民間美術、民間戲曲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虎的形象無所不在。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建築中的瓦當就已經開始使用虎紋,既有奔虎圖案也有雙虎嬉戲圖案。“神虎鎮宅”,流露出人們征服邪惡勢力和保衛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陶白虎紋瓦當 故宮博物院
小孩子穿戴虎頭帽、虎頭鞋,用來嚇退妖魔保護平安。
每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民間常懸挂艾虎在門上或身上,用以避邪祛穢。
同樣,中國人過新年,不僅要貼門神,還喜歡在門上貼虎,傳統民俗觀念中虎能驅邪,迎合人們希望平安幸福的心理。
《風俗通義》記載:人們畫虎於門,冀以衛兇把老虎視為保護百姓生活安寧的象徵。
千百年來,人們崇拜老虎,用它鎮宅、護寶、驅逐邪惡,將老虎的形象延伸到民俗文化、生活用品、藝術品、地名等領域,形成了極具特色的中國虎文化。
在中國文化千年的發展歷程中,虎的形象並沒有因為時代變遷而消彌,反而經過歷史的打磨歷久彌新,不斷創發新生。
2022年是農曆壬寅虎年。讓我們一起“虎虎”生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