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7/06 16:11:26
來源:新華網

空警-2000總設計師來了,講講預警機的“精氣神”丨思客講堂

字體:

如果説
雷達是國防的“眼睛”
預警機就是空軍的“眼睛”

預警機
現代戰爭中必不可少的“空中司令部”
它是體現國家綜合實力
和科技水平的標誌性裝備
擁有預警機是中國幾代人的期望

預警機空警-2000

 

2009年10月1日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中
空警-2000預警機首次亮相
作為空中編隊的排頭兵
引領着龐大的機群
米秒不差地飛過天安門廣場
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架國産預警機
它創造了世界預警機發展史上的9個“第一”
突破100余項關鍵技術

十年後的70周年國慶閱兵中
預警機家族“三類五型”
集體亮相閱兵式
成為名副其實的
“長空千里眼,雲天中軍帳”
再次驚艷了世界

大國之翼,動於九天之上
從空警-2000到空警-200、空警-500
中國預警機
一次次突破國外技術封鎖
以自主創新的技術傲立世界

這背後是一批批孜孜不倦
默默奉獻的國防科技工作者
他們用生命、熱血和汗水
換來了中國預警機事業的成功
也賦予了預警機精神生動的靈魂
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員


陸軍院士(前排左)、“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院士(前排右)


2001年,38歲的陸軍
被“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院士選中
成為空警-2000預警機總設計師
自此便踏上了自主研製中國預警機
艱苦卓絕的漫漫“爭氣路”
2007年,空警-2000成功交付
首次採用了世界最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技術
祖國的藍天見證了預警機人
拼命也要拿下“爭氣機”的不懈奮鬥

中國預警機靠什麼做到從無到有?
實現從“0”到“1”的跨越? 
自主創新經歷了哪些難以想象的艱難?
為什麼説它是一項集全國之力的“國字號工程”?
……

本期《思客講堂》特別邀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
嘉興學院院長、空警-2000預警指揮機總設計師
陸軍開講
帶你了解預警機
及“預警機精神”

 

出品人:田舒斌 
監製:錢彤 崔繼先
策劃&導演:劉娟
製片人:李曉雲 唐心怡 楊曉光
執行策劃:湯輝 黃潔心
執行導演:王雲霞 仇炳宸 
統籌:崔祎璁 牛麗川 牟超 
設計:李權 王亞婧
後期:仇炳宸 姚遠 張宇 田澤陽
導播:李何銘 
攝像:陳琳 高民輝 趙鵬
播控:趙祎鑫 彭雨荷 許佳佳 文悅
腳本:王雲霞 文悅 陳章韻
編輯:文悅 解軼鵬
 
新華網思客知識中心 製作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 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