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5/27 16:28:39
來源:新華網

徵信報告數據錯誤怎麼改?每一個字都要有據可查!

字體:

近日引發網民質疑與擔憂、衝上熱搜榜的“個人徵信報告現侮辱字眼”問題,有了新進展。

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公告稱,決定從即日起暫停晉商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徵信系統查詢權限,責成其內部整改,切實落實各項監管要求。

據媒體報道,江蘇南通的房女士此前與晉商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晉商消金)有一筆個人消費貸款糾紛,該公司在上傳徵信信息時,將侮辱性字眼寫入徵信報告的“工作單位”一欄。雖然負責上傳信息的晉商消金已刪除不當字眼,但這一行為令網民憤怒,“徵信報告怎麼能瞎填”“不僅侮辱性極強,傷害性也極強”“稱得上是‘經濟性死亡’了”。

個人信用報告是什麼?有多重要?

個人信用報告是個人信用歷史的客觀記錄,從刷信用卡到貸款買房,個人信用報告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截至2020年12月底,徵信系統共收錄11億自然人、6092.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其權威性、嚴肅性不言而喻。這張公民的“經濟身份證”,一個字都多不得、少不得、錯不得,任何人都不能隨意塗抹信用報告。

侮辱性字眼為何能出現在個人信用報告中?

個人徵信系統的信息主要由各接入機構以報文形式報送,遵循“誰報送誰負責”原則。有分析認為,徵信機構針對信貸信息有嚴格的審核流程,一般會通過機器鑒別,而用戶的基本信息屬於文本信息,機器沒法鑒別,因此房女士的“工作單位”一欄才會出現侮辱性字眼。新版個人徵信報告中的不良記錄會保留5年,對錯誤信息的更改需要嚴格審核,而機構的不當填報卻可能“暢通無阻”,這確實不應該。

與此同時,據媒體報道,5月26日,有市民稱在沒有授權、也沒有發生過借貸關係的情況下,晉商消金在2020年11月4日因“貸款審批”查詢了其信用報告。

“哪個環節存在疏漏”成網民關注話題。網民説,在一系列事件的處理過程中,金融機構人員是否缺乏責任意識?徵信填報、授權查詢是否存在管理漏洞?徵信機制需要如何完善?“一刪了事”不是事件的結束,希望相關部門盡快查清、及時回應網民關切,不僅要對涉事金融機構嚴肅追責,也要關注事前預防機制的完善。

網民擔憂個別企業在信用報告上“信手塗鴉”,不能讓徵信體系的開放變成放任。“是否只是個案?”“涉事公司會不會給別人也填了侮辱性信息?”……如果不是房女士自行查詢信用報告,報告上的侮辱性字眼很難在短時間內被發現,因此有網民擔心可能還有別人“中招”卻不自知,有網民説“嚇得我趕緊去查了報告”。

金融機構如實填寫信貸信息是利用徵信系統維護自身權益的方式,但催收也要守法。不良、不實、不當的徵信數據填報,違背了信用懲戒的初衷。網民呼籲整治信息源頭惡意填報不實信息現象,嚴格規範徵信信息的採集和發布,切實保護信息主體的權益。

要讓誠信社會的大樓結實可靠,那麼作為“鋼筋水泥”的徵信信息就不能有問題。個人徵信準確權威,每一次填報或修改都有理可依、有據可查,才能真正做到讓守信者處處受益,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策劃:劉娟

監製:李曉雲 湯輝

作者:黃潔心

編輯:解軼鵬

設計:趙薇

校對:宋敏榕

聯合出品:新華網思客 新華網5G富媒體實驗室

【糾錯】 【責任編輯:解軼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