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23 00:00:00
來源:新華網

同樣是看手機,你shū了嗎?丨思客數理話

字體: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思客早前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受眾的讀書習慣,累計回收有效問卷6660份。調查結果顯示,43%的受眾認為,大部分讀書時間被短視頻、即時通訊等娛樂活動佔據。

  截至2021年2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73億,刷短視頻已經成了“殺時間”第一利器。被短視頻“霸屏”的你,有多久沒讀書了?我們分析了這6660份調查數據,為你描繪短視頻衝擊下讀書人的變與不變。

  “理想很豐滿”可現實並非如此

  “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71.45%的受訪者表示讀書是為了獲得新知識、新技能。最近登上熱搜的中科院博士論文致謝,讓我們更加堅信“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近七成受訪者認為,讀書主要可以開闊眼界、提高修養,有受訪者説,“讀書是認識世界的捷徑”。


▲2021年1月2日,讀者在湖南省邵陽市一處圖書館內閱讀書籍。新華社發(曾勇 攝)

  想讀書,但多數受訪者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79.91%的受訪者認為,讀書的時間和精力不足,影響閱讀完成率。有受訪者説,“下班回家還要做飯看孩子,沒時間念書”“閱讀要動腦子,但有時候累了腦子就不轉了”。

  51%的受訪者平均每天閱讀時長低于1小時。30-60歲的中年閱讀群體,平均每天閱讀時長在1-2個小時的比例較高。

  43%的受訪者表示空余時間被短視頻、遊戲等活動佔據,讀書成為“相對靠後的選擇”。有受訪者説,“不是不想讀書,實在是短視頻太吸引人”“手機刷著刷著,天就黑了”。但也有受訪者表示,“短視頻裏別人分享的書,我會找來讀”“玩手機雖然佔用時間,但也為讀書提供了新入口”。

  超八成受訪者是“地鐵讀書人”

  從“一卷在手”到“一屏萬卷”,電子閱讀成為很多人的首選。調查顯示,82.18%的受訪者選擇用手機讀書,70.39%的受訪者會讀紙質書,有聲書閱讀的比例則超過三成。《2020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2020年每人平均電子書閱讀量9.1本,每人平均有聲書閱讀量6.3本。每人平均紙質書閱讀量6.2本,比2019年減少2.6本。2020年電子閱讀付費用戶中26.8%的人每月平均花費100元及以上,越來越多的用戶願意為高品質內容買單。


▲4月21日,“書香常州號”地鐵專列,乘客只需掃描二維碼,即可聽書。新華社發(胡平攝)

  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書成了通勤路上最好的陪伴。調查顯示,85.4%的受訪者會在地鐵、公交等交通工具上閱讀,且集中在20-49歲年齡段。城市化的進程滾滾向前,人們通勤的時間也有所增長,在每日枯燥無聊的上下班路上,時間完全屬于自己,人們通過讀書來“充電”、放松。

  17-22點是閱讀的“晚高峰”,超七成受訪者一個月能讀完1到3本書。對多數人來説,白天的閱讀時間趨于碎片化,晚上時間相對完整,沒有太多社會活動,在這個時間段用來讀書的人也更多。75%的受訪者表示,一個月能讀完1到3本書,13%的受訪者每月能讀完至少4本書。20歲以下受訪者平均每月讀完1-3本書的受訪者比例最高,為83%。


  “硬核書籍”與“心靈慰藉”是多數人的閱讀選擇

  過去的一年,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書單。據京東大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小説、文學、勵志與心理學類書籍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讀者群中都更受歡迎。法律類、童書教輔、科學與自然、歷史政治、理財投資等“功能型”或“學習型”書籍也在不同人群中各有增長,而且集中度更高。經歷了疫情的洗禮,尋求心靈的慰藉與追求新知識成為一種迫切的需要。

  年輕人有著較為集中的閱讀方向。思客調查顯示,20-29歲年齡段受訪者,更偏好文學藝術類、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習資料書籍。20歲以下的受訪者中,文學藝術類、娛樂休閒類、專業學習類資料書籍更受青睞。

  90、95後的年輕人愛讀哪些紅色著作?京東大數據顯示,《紅星照耀中國》《苦難中國》等書籍受到許多年輕人的青睞。1985年以後出生的讀者越來越願意讀《毛澤東選集》等著作。

  無論是尋求心靈慰藉還是追求新知識,讀書的真正目的,都要回歸生活來觀照。在充滿誘惑與忙碌的時代,讀書對于你的意義,或許時間能給出答案。

  聯合出品:新華網思客 新華網5G富媒體實驗室
  策劃:劉娟
  監制:唐心怡 湯輝
  作者:解軼鵬
  編輯:黃潔心
  設計:趙薇
  動效:姚遠
  校對:王鑫蓉

【糾錯】 【責任編輯:王鑫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