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億網民如何共享數字發展成果?<br>-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7/22

14:45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新華智見

11.23億網民如何共享數字發展成果?<br>

透視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2025-07-22 14:45:2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5版 新華智見

  2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京發布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5G基站總數達455萬個;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速布局,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擴大,互聯網普惠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群體共享數字發展成果……

  數據的背後折射出哪些新趨勢,數字如何點亮美好生活?

共享數字發展成果

  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基礎資源保有量保持穩定,信息基礎設施持續夯實,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不斷增長,賦能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階。

  截至今年6月,我國域名總數為3262萬個,其中,國家頂級域名“.CN”數量為2085萬個;IPv6地址數量為68567塊/32;5G基站總數達455萬個,移動物聯網加快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發展。

  “我國互聯網基礎資源持續豐富,不僅夯實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礎,支撐起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更推動了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距進一步縮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劉鬱林説,截至今年6月,農村網民規模達3.2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69.2%,農村地區能夠與城市同步享受數字時代發展紅利。

  銀發群體也深度共享數字發展成果。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60歲及以上銀發網民規模達1.6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52.0%。

  “一方面,手機APP推出‘關懷模式’或‘長輩模式’,字大、操作簡單。另一方面,5G覆蓋超90%的行政村後,農民直播賣特産、搞‘雲旅游’吸引游客成為新潮流。”劉鬱林説,適老化服務和特色鄉村産業的創新發展,讓老年人和農村朋友真正享受到了數字時代的便利和紅利。

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持續擴大

  從聊天搭子到辦公助手、從智慧就診到智能伴游……如今,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産品實現了從技術到應用的全方位進步,産品數量迅猛增長,應用場景持續擴大。

  從用戶方面看,截至6月,用戶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産品回答問題的比例最高,達80.9%。

  從産業方面看,2024年我國人工智能産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國産人工智能産品與辦公協同、教育普惠、工業設計、內容創作等場景深度融合,構建了覆蓋多個領域的智能應用生態。

  “隨着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發展創新,一批優質的國産人工智能産品加速出海,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曉舉例道,DeepSeek上線不足20天,全球日活躍用戶突破3000萬,成為全球用戶增速最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此外,我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最大擁有國,佔比達60%。

數字文娛出海又出彩

  網絡文學作品《詭秘之主》《慶餘年》等入藏大英圖書館、國産3A游戲《黑神話:悟空》火爆全球、多部中國網劇獲得海外受眾喜愛……技術賦能之下,中國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網絡影視劇等文化“新三樣”正加速出海步伐。

  報告認為,2025年上半年,我國數字文娛領域發展“內外兼修”,持續向全球輸出優秀文化價值,並不斷拓展與線下的融合,為國內文旅市場增加新動力。

  來看具體數據:2024年,網絡文學出海市場規模超50億元,海外用戶規模超3.5億,網絡文學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創新載體;網絡劇與旅游深入融合,短視頻&&等整合資源構建線上線下消費閉環,網絡視頻對線下文化賦能效應逐漸顯現;今年上半年,25款游戲海外吸金116億元,5款手游月入破億,網絡游戲出海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張曉認為,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優化市場環境、壯大經營主體,將有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文化産品走向世界,進一步催熱全球“中國潮”。

  (記者王思北)

  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人工智能,發展,數字,我國,中國,規模,持續,産品,全球,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