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文化

繁花似錦,不虛此行

大陸演員胡歌講述“寶總”與寶島的故事

2024-06-14 11:24:33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文化

  “我跟台灣的緣分真是太密切了”“希望和年輕的台灣創作者有更多合作機會”“期待台灣觀眾在《繁花》中找到共鳴”……大陸知名演員胡歌12日晚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用“繁花似錦,不虛此行”總結當天參加交流活動的感受。

  不久前,大陸電視劇《繁花》在台灣引起追劇熱潮,胡歌在劇中飾演“寶總”。“寶總”到寶島一時成為輿論熱點。

  時隔6年,胡歌再度訪台,於12日在&&與青年創作者進行對話。胡歌此行低調、簡短,但所到之處仍被大量粉絲和媒體包圍。“我還是蠻感動的,因為6年沒來,一下飛機看到觀眾和粉絲還是非常熱情的。”他説。

  細數“寶總”和寶島的緣分,胡歌梳理出很多職業生涯裏的“第一次”:“我人生中第一部‘男一號’的戲是在台灣拍的,正好也是演台灣人;我的第一部古裝戲《仙劍奇俠傳》改編自游戲,是台灣公司研發製作的;我第一次進棚錄歌也在台灣,當時是給《仙劍奇俠傳》錄插曲;我總共演過兩部話劇,都是台灣作品,一部是賴聲川老師的《如夢之夢》,另一部是白先勇老師的小説《永遠的尹雪艷》改編的話劇……”

  2003年第一次來台灣拍戲的經歷,給胡歌“留下了一個非常深刻和美好的印象”。他説,一個半月裏去了花蓮、&&、基隆等很多地方,“自然風光,還有各種美食,構成了非常美好的記憶”。

  關於美食,他笑着回憶説,第一次來&時還創造了一個“有趣的紀錄”。“我們當時的攝影師是台灣人,他帶我去逛基隆夜市,我們一晚上在夜市吃了11家攤檔。”

  12日青年對話活動中,胡歌分享了在影視界的豐富經驗,鼓勵年輕創作者堅持夢想,即使過程辛苦,也要對這個行業充滿熱情。胡歌坦言:“交流氛圍非常好,但我希望自己也有提問的機會,去了解現在年輕的台灣創作者的想法。”

  “雖然我之前跟很多台灣演員合作過,但和年輕的台灣導演或編劇的合作不多。所以我在對話時表態説:如果大家以後有好的劇本,可以優先給我看一下。”胡歌説,最近幾年,他拍的電影都是和年輕的大陸導演、編劇合作,在他們身上感受到很多不一樣的的思路和想法,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談起表演心得,胡歌強調真實生活體驗的重要性:“不論演員還是導演、編劇,作為創作者來説,生活永遠是最好的土壤。豐富的生活經歷、深刻的生命感悟,都會和塑造的角色融合在一起。”

  他進一步解釋説,年輕時,他對演員這個職業認識比較膚淺,覺得演的角色跟自己距離越遠,就説明演技越好,演得越不像自己就越成功。“但40歲以後,我發現再怎麼去塑造人物,都離不開自己。只有你的生活體驗會讓你塑造的角色變得有厚度,變得立體。”

  從電視劇《仙劍奇俠傳》《射雕英雄傳》,到《瑯琊榜》《偽裝者》,再到近期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繁花》,21年來胡歌飾演的各類角色都深受台灣觀眾喜愛。

  談到近年來島內興起的“陸劇熱”,胡歌認為:“因為兩岸文化本來就是同根同源,所以即使是像《瑯琊榜》這樣架空歷史的古裝劇,大家都能從中找到很多共情的地方。”

  胡歌相信,《繁花》表現的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一定會讓很多台灣觀眾産生共鳴。“因為有很多台灣人經歷了那個時代,曾在那個時代的上海,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作出過貢獻。《繁花》播出後,他們會回憶起自己年輕時那種與時偕行的鬥志和激情,他們一定會非常感慨的。”

  對話活動會場外,部分台灣粉絲在等候胡歌的出現。一位中年人説自己看了3遍《繁花》,因為想學上海話。在社交&&上,也有台灣網友説“因為《繁花》,我一個台灣人想學上海話”,下面400多條評論展開了關於“台灣腔與上海話”的討論。

  對話活動中,胡歌也笑着問:“很多媒體採訪時説我講的上海腔普通話有台灣口音,所以要求證一下,我的鄉音有台灣腔嗎?”主持人説有,他笑着説:“那我更開心了,&&我們不分彼此。”

  “《繁花》播出後,我在上海遇到很多長輩主動來找我聊天。我非常感謝王家衛導演,讓我重溫了兒時記憶中的時代,也讓我對自己成長的這個城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胡歌&&,期待《繁花》讓上海和台灣走得近。

(記者章利新 王承昊)

新華社&&6月13日電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