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從“獨角戲”到“大合唱” 從“新鮮事”到“新風尚”

衢州推進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

2024-03-29 15:44:30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在“無廢城市”全域建設過程中,推行垃圾分類制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圍繞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工作要求,衢州將生活垃圾分類作為鞏固“全國文明城市”成果和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的基礎性工作,持續做大做實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的全鏈條文章。

  “以前每個單元門口都有垃圾桶,遇到垃圾散落、滿溢的情況,刺鼻的氣味就撲面而來。”衢州市區彩虹嘉苑小區住戶徐榮全説,“現在雖然扔垃圾走得比以前要遠一點,但是小區環境衞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改善。”

  從雜亂無章到井然有序,“定點減桶”彰顯着衢州走好低碳之路、做好源頭減量的決心。衢州市環境衞生管理服務中心分類指導科副科長方晨焜介紹,自“定點減桶”工作以來,衢州先後制定相應的工作標準和行動方案,逐漸形成由點及面、由縣域及市域的良好局面。截至2023年底,衢州六個縣(市、區)中的五個基本建成小區“定點減桶”的硬體設施。

  “做好垃圾分類,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方晨焜説,而如何對不同類別垃圾實施精準處理,以符合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要求,衢州亦有序推進。

  為建立完善的收運體系,2023年,衢州市陸續投放25輛印有統一標識的易腐垃圾收運車,採用“公交式”收運的方式,讓垃圾收運車像客運公交車一樣踩點前往垃圾投放點,進一步幫助居民養成良好的投放習慣。與此同時,一種名為“虎哥模式”的收集方式走進萬戶千家。據悉,該項目重點針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一站式上門回收,有效提高了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截至2023年12月,該項目已建成121個回收站點和15000平方米的分揀中心,累計回收可回收物5.8萬噸、有害垃圾52.82噸。

  系統回收後的垃圾歸宿何處?答案是位於衢州市智造新城的一座高顏值的花園式工廠。在這裡,垃圾被變廢為寶:生活垃圾通過焚燒處置,每年可提供綠電2.29億千瓦時;一杯黝黑髮亮的垃圾滲濾液,經過8道工序的凈化成為清澈透亮的一類地表水……作為衢州首個PPP項目,衢州市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運四年多來,累計焚燒處置179.04萬噸生活垃圾。

  目前,衢州市已建成四座生活垃圾焚燒項目、三處易腐垃圾處置項目,生活垃圾處理實現無污染無公害的“零填埋”,各個終端設施的處置工藝均處於全國先進水平。

  行&&者半九十,垃圾分類是一場持久戰。為讓分類意識成為全民共識,根植於心、踐之於行,多年來,衢州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八進工作,志願者們進機關到社區下工廠,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表現手段,普及分類知識、提升文明素養。

  在柯城區府山街道天皇巷社區的濱江雅苑小區,一個個寫有垃圾分類標語的彩色窨井蓋,化身無聲“宣傳員”,向居民傳達環保理念;位於衢江區杜澤鎮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宣教館,時不時上演垃圾分類題材的婺劇演出,借助傳統文化與現代環保的激情碰撞,加深游客和村民的分類印象。

  “從‘獨角戲’到‘大合唱’,從‘點線面’到‘全覆蓋’,我們將全力以赴打好打贏生活垃圾分類攻堅戰、持久戰,讓見‘圾’行事從‘新鮮事’變為‘新風尚’。”衢州市環境衞生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華榮説。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段菁菁)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