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爾濱”現象之後,東北如何“再出發”
代表委員談新時代抓住新機遇,乘勢而上推動東北全面振興
“咬定目標不放鬆,敢闖敢幹加實幹,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老工業城市哈爾濱因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很大程度上顛覆了以往外界對東北的某些刻板印象。一個政府有為、市場有效、市民有愛的東北呈現於世人面前。這對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有何啟示?本期議事廳邀請6位代表委員,暢談“爾濱現象”帶來的新思考。
1月5日,第40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幕,吸引眾多游客。新華社記者謝劍飛攝
為中國經濟韌性提供“爾濱”注腳
張起翔代表:冰雪季火爆出圈,“刷新”形象重拾自信
張起翔代表
作為這個冰雪季全國文旅系統最閃耀的現象級高流量城市,哈爾濱市憑藉豐富多彩的冰雪游産品和熱情真誠暖心服務火爆出圈,為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營商環境更優、幹部作風更實、振興發展信心更足的東北形象。
“把發展冰雪旅游作為踐行‘兩山’理論的突破口,堅持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愛市民、有力媒體同向發力,讓哈爾濱市冰雪季熱潮迭起、火爆出圈。”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市長張起翔説。
“冰城”哈爾濱擁有長達數十年的冰雪文化積澱。早在1963年,哈爾濱市就舉辦了第一屆冰燈游園會。
經過長期發展與創新,哈爾濱成功打造了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博會、松花江冰雪嘉年華等知名品牌。至今,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已舉辦40屆。
為把冰天雪地更好轉化為金山銀山,哈爾濱以“冰雪就是産業、就是稅收、就是就業、就是福祉”的理念,堅持以游客滿意為導向,做市場的服務員、勤務員、依法護航員,“12345”民聲熱線涉旅專線接訴即辦,重拳打擊欺客宰客、黑心旅行社等行為,營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踐諾守信的市場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為市場提振信心、增強預期,為冰雪游持續火爆提供有力保障。
千條萬條,市場第一條。張起翔認為,市場經營主體、企業家和千萬市民群眾的創新創造創舉,是可持續、更偉大的力量。
哈爾濱市政府轉變觀念,充分尊重市場、緊緊依靠市場,以市場化機制推動國企改革,組建馬迭爾文旅投資集團,整合資源、打造&&,示範引領百千市場經營主體創新創意創造、做強做優做大。千萬市民群眾將心比心、以真誠換真誠,善良、溫暖、友愛之舉讓城市更有人情味兒、煙火氣。
有付出就有回報,愛意濃濃、活力滿滿的哈爾濱得到了游客青睞、市場尊重、流量回饋、消費回報。人氣贏得景氣,“南方小金豆”樂享冰雪,一隊隊“小砂糖橘”“小熊貓”等暢游龍江。
數據顯示,僅春節期間,哈爾濱市就接待游客1009.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64.2億元。各方協同發力,發揮了政治體制優勢、市場競爭創新優勢,弘揚企業家精神,傳播向上向善正能量,為中國經濟韌性十足提供“爾濱”注腳。
張起翔認為,各方關注、幹部轉變、市民團結一心,點燃了希望、看到了未來、凝聚了力量,是這次火爆出圈給哈爾濱帶來的最寶貴精神財富。
哈爾濱即將迎來滿城丁香綻放的又一個美好時節。作為既有冰天雪地又有綠水青山的城市,“哈爾濱自然風光壯美,大江河、大濕地、大森林恢弘遼闊,冰雪文化、歐陸風情、音樂文化、工業文明、紅色基因積澱深厚。”張起翔説,哈爾濱聚焦世界級冰雪旅游度假勝地、冰雪經濟高地和國際冰雪合作示範區核心定位,對全市文旅資源進行一體化規劃、市場化整合、系統性重構,聚力高質量辦好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高水準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冰雪體育示範區。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赫垚 楊思琪)
人氣旺景氣升,老工業城市在煥新
胡斌代表:要讓游客與市民都感受到城市溫暖
胡斌代表
吉林省吉林市是我國唯一一座省市同名城市,也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城市。
老工業基地城市如何煥發新活力?近年來,吉林市把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做成品牌,在冰雪經濟的帶動下,吸引大量游客到來。
“借力東北旅游熱潮,吉林市冰雪旅游市場也全面激活。春節期間全市接待游客數量、旅游收入均創新高。”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吉林市委書記胡斌説。
春節期間,吉林市旅游市場紅紅火火,北山景區火爆出圈,霧凇景觀吸粉無數,北大湖、萬科松花湖兩大雪場單日接待游客數量均創營業以來之最,接待游客均超100萬人次,滑雪里程均入圍全國前十,其中北大湖滑雪場位列全國第一。
激發人氣的同時,更要想方設法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吉林市着力從群眾身邊事做起。
“開展道路暢通、街區改造、休閒惠民等城市更新行動,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以繡花功夫雕琢大美江城。”胡斌説。
穿城而過的松花江是吉林市獨特的符號,吉林市圍繞“一江兩岸”統籌推進綠美江城、街路亮化、轉角有景、通航提升。吉林市還打造美食街區、城市驛站、四季有景,植樹87.3萬株、建成162個口袋公園和街角公園、打造76條夜景帶,新建松花江冬季噴泉,建設霧凇氣象公園。
這個冬天,吉林市塑造了“凇星江山夜、雪鳥食文泉”等十大文旅IP,舉辦迎新年大型煙花秀、元宵節河燈煙花會、暢游松花江冬泳、國際冬季龍舟邀請賽等百場活動。
吉林市不僅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更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居民真切地感受到城市的變化和溫暖。
春節期間,吉林市公交集團推出免費乘車服務,持續推動各供熱企業提高工作主動性,讓居民家裏暖起來,聚焦解決基礎服務短板,實施綠色公交更新、站亭改造……吉林市着力強化城市清雪、清掃、供暖等民生工程。
群眾滿意度不斷增強,或許可以從社交&&評論的變化中看出來:在關於吉林市的評論中,不滿意的風涼話少了,暖心點讚變多了。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
2023年吉林市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7%,排名全省第一、東北前列,城市創新能力、信用指數、宜居指數等均列東北地級市前列。
城市煥新,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更讓吉林市這座老城市煥發出新的吸引力。
胡斌&&,當下東北全面振興正處在重大機遇期。2024年,吉林市將深入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充分展現全省第二大城市的擔當,全力打造“一個中心、四個基地”,奮力走出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新路,以昂揚姿態建設形神兼備的新時代新江城。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馬曉成)
“爾濱”以北是伊春,有雪還有大森林
董文琴代表:“冰雪+生態”助全域旅游“四季紅”
董文琴代表
“‘爾濱現象’出圈,展現了良好的黑龍江形象、樹立了東北振興的信心。我們緊跟這波旅游熱潮,精心謀劃具有伊春特色的冬季旅游産品,成功創下伊春冰雪旅游的歷史最好成績,呈現出熱氣騰騰、熱火朝天的喜人局面。”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伊春市市長董文琴説。
伊春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冬季雪期長、雪質好,圍繞“森林冰雪歡樂季”活動,推出滑冰滑雪、冰雕雪雕、林海穿越、冰屋美食等旅游項目,讓游客在春天依然能賞冰嬉雪、盡享森林冰雪游。
董文琴介紹,今冬以來,伊春打造了5條冰雪旅游線路,推出森林大雪圈、森林雪地溫泉、森林雪屋等5大系列産品、10大特色美食和15個網紅打卡地。在哈爾濱氣溫回升、部分景區不得不關園的情況下,伊春展開主題為“‘爾濱’以北是伊春,最北最冷雪還在”的大規模宣傳,形成冬季旅游市場又一波熱度。
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到3月1日,伊春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別同比增長了339%和425%,均創歷史新高。“通過一個冬天的實踐,我們真切感到了‘兩山’理念的重大價值。”董文琴説,只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揚長避短、放大優勢,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一定會加速轉化為“金山銀山”。
借助冬季旅游火爆的良好態勢,伊春已提前謀劃、部署夏季旅游,推出全新業態和産品、着力提升産業水平、打造“森係”系列品牌活動、開展矩陣式宣傳營銷、推動誠信體系和服務體系“雙管齊下”,突出旅游業全域化、全季化發展。
伊春的美,在夏季集中綻放。它擁有400萬公頃的浩瀚林海,森林覆蓋率高達83.8%,全年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以上標準。由於生態良好,伊春被譽為“祖國林都”“紅松故鄉”“天然氧吧”,是一座避暑之城和康養之城。
董文琴説,近年來,伊春依託優質旅游資源,錨定率先打造中國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這一目標,深耕全域旅游,形成了以森林生態康養、溫泉康養、中醫藥康養、度假康養、運動康養為特色的大度假、大研學、大康養格局,一些特色旅游産品,如“觀林海、聽松濤”“避酷暑、度假期”“泡溫泉、賞霧凇”“住民宿、玩自駕”等深受游客青睞。
“補短板、強弱項,是我們推動各項産業良性發展的必修課。”董文琴&&,目前伊春旅游業的短板,除了生態康養産品差異化、多元化還需進一步挖掘,冰雪旅游的核心影響力還有待塑造、提升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宣傳力度不夠,營銷手段不新、不活、不夠有效。
下一步,伊春將重點拓展和創新營銷推廣方式,充分利用新媒體及旅游&&,提升伊春旅游的互聯網聲量。同時,推動網紅“流量”變成游客“留量”,落實好“文旅體驗官”等制度,通過實地體驗、問題反饋,及時有效解決影響游客體驗的難點、堵點問題,營造良好涉旅氛圍,切實讓游客感覺到“森林裏的家”的溫暖,真正讓更多人想來伊春、必來伊春、再來伊春。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赫垚)
營商環境是全面振興的“基礎工程”
呂志成代表:“聽勸式”文旅啟示如何激發全社會主動性創造性
呂志成代表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和競爭力,是全面振興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瀋陽市市長呂志成説。
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提振經營主體信心、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的重要舉措。“一對一”精準幫扶、清單式解決企業問題、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攬子惠企措施在東北接連實施,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這個冬天,包括瀋陽在內的東北多地“聽勸式”文旅火了。聽勸,本身就是一種優化營商環境的態度。在通往高質量發展的路上,政府的積極主動作為,激發了社會各界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吹起了一股敢闖、敢幹、實幹的“熱風”。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和群眾最有發言權。
走進瀋陽市和平區政務服務中心,名為“找茬窗口”的新型服務窗口格外引人注目。一次性告知不清晰、違規收取要件、材料重復提交、工作人員“吃拿卡要”……企業群眾可圍繞政務服務領域遇到的任何問題,隨時來“找茬”。
當前,瀋陽正在全市範圍開展“你找茬、我聽勸”行動,持續開展“領導幹部進企業、服務振興新突破”專項行動,千方百計解決企業和群眾急難愁盼,當好服務企業和群眾的“店小二”。
“針對企業群眾的‘找茬’問題,我們建立了問題受理、轉辦、反饋、整改的閉環機制。”呂志成介紹,瀋陽正以“聽勸”姿態為着力點,讓政府服務更有質效。
在眾多企業群眾需求中,“快”是重點關鍵詞。目前瀋陽全市依申請事項可網辦率已達100%,平均辦理時限縮短近60%,101項“跨部門一件事”上線運行,2435項申請材料實現“只提交一次”或免於提交。“瀋陽正以極簡審批為主攻點,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呂志成説。
政府帶頭講誠信,企業更有信心。這些年瀋陽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實現了能降全降、能免全免。
2023年,瀋陽發布了全國首個街道和鄉鎮政務誠信評價地方標準,榮獲“中國城市信用建設年度十大成就”,企業和群眾對營商環境的滿意度持續提升,外界對瀋陽的預期不斷改善。截至2023年12月底,瀋陽實有經營主體1321275戶,同比增長18.02%,這些都是投資者為瀋陽投下的堅定“信任票”。
“營商環境建設永遠在路上,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與先進地區和城市相比,瀋陽在提升政務服務效能、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呂志成説,總體上看,瀋陽的信用建設還需持續用力,我們將發揮政府在誠信建設中的示範表率作用,把誠信作為各級領導幹部最基本的施政準則。
瀋陽將持續以改革創新為發力點,進一步降低要素成本;以公正執法為關鍵點,營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環境;以政府誠信為切入點,引領城市信用水平不斷提升。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徐揚 於也童)
“爾濱”現象啟示抱團同頻謀振興
及永乾代表:呼倫貝爾要更緊密地擁抱東北融入東北
及永乾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市長及永乾一直在思考所在城市如何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區域協調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大局。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哈爾濱冰雪旅游火爆出圈,讓他對呼倫貝爾融入東北一體化發展,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充滿信心。
“‘爾濱’現象是當地人民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的結果,也是東北地區天時地利人和的産物。”及永乾説。
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等內蒙古東部地區,傳統上就是東北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親自擘畫三省一區全面振興新畫卷。
及永乾&&,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呼倫貝爾主動融入東北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戰略指引和廣闊舞&。“東北地區的城市在區位特點、要素稟賦、經濟結構、環境特徵、歷史背景等方面有諸多相似之處,又有各自比較優勢。”他説。
近年來,呼倫貝爾不斷加強與黑吉遼三省交流對接,積極開展多層次、多維度區域合作,成果豐碩。
與毗鄰的興安盟簽署《呼興區域合作協同發展備忘錄》和打造蒙東地區綠色健康乳業圈等合作協議,開展區域間經濟合作、協同發展;與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大慶市、黑河市和大興安嶺地區建立黑龍江·內蒙古“4+1”城際旅游聯盟,加強旅游資源互補、客源互送、品牌互推;與齊齊哈爾市、哈爾濱市共同推動齊齊哈爾至海拉爾至滿洲裏高速鐵路前期工作,提升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通道“第一橫”綏滿通道等級,不斷完善跨省區鐵路基礎條件……一系列合作協議和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質升級,為包括呼倫貝爾在內的蒙東地區以更寬廣的視野擁抱東北、融入東北提供了堅實基礎。
及永乾&&,呼倫貝爾將在文旅、交通、糧食、生態、能源、産業、科技、商務、金融等領域,與東北三省建立完善的區域合作機制,共同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以現在火爆的文旅市場為例,依託東北文化旅游推廣聯盟、黑龍江·內蒙古“4+1”城際旅游聯盟等&&,呼倫貝爾可不斷拓展與東北三省合作新渠道,通過借勢宣傳、合作宣傳,形成立體宣傳網絡,打響地域品牌。”及永乾認為,在開展交流合作的基礎上,呼倫貝爾與兄弟城市應以創新內涵為着力點,聯合開發冰雪旅游線路,共同謀劃冰雪旅游、冰雪産業發展,實現文旅産業同頻發力。
及永乾説,呼倫貝爾要積極組織參加東北地區區域性重要經貿活動,開展合作洽談,協調落實合作交流的協議和項目;還要積極探索協作新形式、新機制,發揮呼倫貝爾的特色和優勢,努力尋求參與合作的切入點和聯動發展的結合點,運用市場機制,實現與毗鄰地區經濟互動發展。
全國兩會前夕,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呼倫貝爾成功舉辦,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幅提升。
及永乾&&,呼倫貝爾將在文旅産品供給、品牌塑造、文化培育、開放合作等方面不斷發力,進一步提升全市高質量發展水平,書寫好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呼倫貝爾篇章。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加佳)
借鑒推廣“爾濱”,提振民企信心
葛堅委員:像回應游客需求一樣積極回應民企關切
葛堅委員
“像哈爾濱一樣給‘小土豆’‘小砂糖橘’送上優質的服務,這應成為吉林省乃至整個東北優化營商環境的常態。”談起東北振興,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吉林企業商會會長葛堅有説不完的話。這位生在東北、長在東北的企業家長期為家鄉招商引資出謀劃策。
北京吉林企業商會成立於2015年。
“為家鄉招商引資是我們的工作主線。早年工作開展非常困難,‘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説法在社會上引起一定影響,連在外經商的東北籍企業家都不願回鄉投資。如何讓這些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商會也是絞盡腦汁。”葛堅説。
在他看來,只要帶頭投資的企業能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就能帶動更多企業來東北發展。
據葛堅介紹,商會成立近9年,共為吉林省招商引資合同簽約額328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628.9億元,居然之家、啟星鋁業等一批企業陸續扎根東北。
葛堅對目前東北各地掀起借鑒推廣“爾濱現象”成功經驗的熱潮頗有感觸。他説:“‘爾濱現象’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東北有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東北人重情重義、熱情好客、幽默風趣,天時地利人和聚集,激發了東北的潛力與活力。”
“事實證明,政府工作做到位了,就會有正面反響。如果把個案成功經驗轉化為各地普遍作為,那麼,東北營商環境就能更上一層樓。”他説。
葛堅認為,與發達地區相比,東北國企發展質量並不差,但民營經濟部分尚有一定差距。民營企業對優良營商環境的呼喚也最為強烈。“最關鍵的是把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落實好,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才能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只有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才能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他調研發現,當前東北民營企業發展還面臨一些挑戰,尤其是規模不大,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往往因缺乏健全的信用擔保體系,融資成本高企。
“中小微企業貸款難。即便獲得貸款,也多是金額少、利率高,還存在審批時間長、程序繁雜等問題。”葛堅坦言,過高的融資成本容易打擊企業發展積極性,企業在錯失發展良機的同時,也不利於國家改善民生、促進就業等工作的推進。
葛堅建議,應維護信貸市場公平,破除隱性壁壘,切實降低中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此外,他還&&,應完善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營商環境、輿論環境;進一步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切實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大民企科技創新、吸引人才的激勵政策;強化對商協會的支持力度等。
葛堅&&:“這次哈爾濱積極回應游客需求,取得非常好的經濟成效和社會反饋。如果能像回應游客需求一樣積極回應民營企業的各項關切,我想,同樣會有很好的效果。”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