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基層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六位代表暢談基層治理的“角角落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領導,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加強基層政權治理能力建設,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格局,激發基層活力,提升社區能力,形成了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本期兩會議事廳聚焦基層治理,邀請6位代表結合自身履職過程,暢談基層治理的“角角落落”。
1月25日,在江蘇省句容市崇明街道建新社區,“睦鄰長”、社區幹部、網格員與居民代表一起議事。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
讓“體育+”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
陳恢清代表:讓更多賽事活動真正回歸群眾
陳恢清代表
“一次‘廠BA’籃球錦標賽,升騰起城市煙火味,打造出全新城市文化IP。”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市長陳恢清説,“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凝聚了群眾的向心力,更大大提升了城市影響力和社會治理能力。
去年一整年,群眾體育在全國各地火熱開展,各類體育賽事一票難求。體育已成為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體育不僅在基層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具有持續需求的綜合消費業態,以體育活動為中心,文、旅、體融合發展成為新趨勢。
“通過舉辦廠際間籃球聯賽,我們挖掘了城市的文化內核,凝聚群眾的認同感。”陳恢清説,瞄準培育製造名城定位,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株洲廠礦企業“以球會友”的獨特文化傳統中汲取靈感,株洲市重啟企業籃球聯賽,也喚醒了當地群眾對於廠礦文化的共同記憶,實現了城市文化基因的傳承和發揚,達到了株洲城市IP的標定和昇華效果。
去年6月至7月,廠際間籃球聯賽活動期間,吸引了在株大型企業中車株機、株硬集團、北京汽車和省屬企業代表湘鋼集團等12家企業參賽,日均人流量約7.6萬人次,最高日達26萬餘人次,總計超400萬人次。以比賽場館為中心設立“神農煙火巷”“神農市集”等,向外輻射形成廠際間籃球聯賽夜間消費圈。通過以體育賽事活動帶動文旅消費,“神農市集”吸引商戶200多家,發放專場活動消費券300萬元,在端午假期、暑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成為株洲旅游新亮點。
“舉辦廠際間籃球聯賽,是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第一標準,順應居民消費差異化、多元化、品質化升級趨勢而産生的想法,我們做到了立足群眾觀賽需求,精心組織設計比賽,才能形成全民參與、全民推廣的熱潮。”陳恢清説。
“在推進群眾體育活動中,我們探索了基層治理規律,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陳恢清説,例如,大型活動帶來的城市管理壓力,以及基礎配套設施仍然與群眾的實際需求有差距。“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存在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基層體育場地與設施建設缺乏、體育場地和設施對群眾開放率不高、體育場地設施的管理與後續維護亟需加強等問題。”陳恢清説。
陳恢清&&,未來株洲將以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為抓手,持續創新社會治理,實現高質量群眾體育活動與高品質生活的良性互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們要讓更多賽事活動下沉到群眾身邊、真正回歸群眾,發揮體育在促進群眾健康、增進鄰里交往、增強社區認同、助力社區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陳恢清説,株洲會以舉辦群眾體育賽事為契機,完善基礎設施,補齊短板,盤活資源,高效利用,積極推進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建設,讓市民走出家門就能參與體育鍛煉,享受美好健康生活。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芳洲)
基層治理要善用“減法”和“加法”
吳金筆代表:服務群眾不是“機械疊加”便民服務功能
吳金筆代表
“基層治理要做好‘減法’和‘加法’,才能更好聚人心、強基層。”在全國人大福建代表團中,有多位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對於南安市省新鎮省身村黨委書記吳金筆代表來説,12年的村幹部工作經歷,讓他對如何做好基層治理有了更多體會和認識。
吳金筆經過長期調研發現,有些地方基層治理面臨基層矛盾糾紛調處機制有待健全、治理中堅力量流失缺位、鄉風文明有待提升等問題。比如,一些群眾因為鄰里糾紛、家庭瑣事起了矛盾,不能及時在村裏得到化解;在個別沿海鄉村,老百姓把時間、精力、財力都耗在建房比闊、比拼彩禮嫁粧這些“臉面工程”上。
做好“減法”,就是運用多種資源下沉,做好基層矛盾糾紛調處等工作,化解群眾煩心事。
省身村在基層治理工作中,通過多方聯動治理,打造村級綜治中心,構建大鄰里服務格局。吳金筆説,省身村以老年協會、共青團、婦聯等為基點,構建多支隊伍融合共治的組織體系,讓村民成為基層治理的主力,推進“村事民議、民事村了”。僅2023年,省身村社會治理中心就協同辦公35次,聯合調處矛盾28起。
省身村還探索建立了“紅色引領辦好群眾事”的工作機制,將黨組織的服務觸角延伸到各個角落。如與市檢察院共建檢察官視頻連線&&,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與檢察官進行視頻連線,開啟司法救助“綠色通道”。2023年,全村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60余件、重大疑難糾紛8件。
做好“加法”,就是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做好“一老一少”等服務群眾的暖心事。從養老院到長者食堂,從鄰里茶話室到百姓書房,從農耕體驗園到兒童游樂區,省身村整合各類便民服務設施新建的鄰里中心已成為群眾茶余飯後的好去處。
午餐時間,在長者食堂裏,20多位老人正在用餐。記者看到,這裡有不少細節體現出貼心的適老服務:餐桌進行了包邊,防止老人意外磕碰,桌角有專門放置拐杖的挂鉤,餐食多為清淡、易消化的家常菜,更符合老年人需求。
吳金筆説:“服務群眾不是機械地將各種便民服務功能疊加,而是要真正從群眾所需出發,用心用情、一村一策地做好規劃設計和運營服務。”
以省身村為例,村兩委結合村情實際和群眾調研編制8類20項包含信訪評理、文體活動、養老等服務項目清單,在此基礎上經過調研提供“答卷”,向全村20余名獨居老人推出鄰里愛心卡,解決他們的“藥緊事”和一鍵呼救等功能。同時,依託春節、端午、七夕等傳統節日常態化開展煮長壽面、“村BA”、非遺傳承、公益觀影等形式多樣的鄰里活動。
據了解,鄰里中心建成以來,省身村年均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各類活動60余次,參與上萬人次。“正是通過這一系列措施,把群眾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大家平日裏的鄰里關係更親近了,遇到事更能商量着來。基層治理的群眾基礎不斷夯實,為鄉村持續發展進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吳金筆説。
“群眾對基層治理不斷提出新的需求,這是激勵村兩委不斷奮鬥的動力。我想讓城裏人也羨慕我們新農村的幸福生活。”省身村的未來圖景,躍然在吳金筆的眼前。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陳弘毅)
用好民主協商&&建設和美鄉村
蘇少洪代表:讓村務各項環節村民都能“説上話”
蘇少洪代表
緊鄰亞龍灣、海棠灣五星級酒店群,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的博後村是一個“五星級美麗鄉村”。近年來,博後村憑藉椰風野趣的民宿群迅速走紅,眾多游客慕名而來,倚山觀海品味人間煙火。
“建設和美鄉村,只靠村兩委幹部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須用好民主協商&&,讓全體村民都參與。”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黨總支書記蘇少洪態度堅定。
讓“帶頭人”激發村民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小手推大手”倒逼“懶漢家長”整頓環境衞生、留住游客就地創業開民宿……一路走來,蘇少洪和兩委班子奔走於村民、游客和外地客商之間,探索出一套基層治理的“博後良策”。
十餘年前,落後臟亂的博後村背靠景區卻引不來游客,村幹部灰心喪氣,不少村民想通過“棚改”蓋樓發家致富,“美麗鄉村”建設困難重重。
群眾為什麼不配合“美麗鄉村”建設?蘇少洪直言要從村幹部自身找原因,“村幹部自己都對政策一知半解,又如何能讓村民理解政策,遑論形成共識推動工作”。
堅定信心再出發,蘇少洪每天帶頭走村入戶了解群眾困難,拉家常、做動員。他還組建勸説小分隊在村民聊天群裏在線解釋政策、回應疑慮。你一言我一語間,拓寬村道、整治村容衞生、安裝路燈等改造行動順利完成。
在博後村村委會樓前的公告欄上,記者看到一張2023年12月的申請書,是博後村基層協商民主議事會向村黨總支提出“討論村內夜市區域規劃”的議題。
隨着旅游産業發展,民宿客房和游客數量激增,現有攤位和夜市面積已無法滿足需求,一些停車區域被用於經營夜市,嚴重影響村容村貌和游客體驗。議事會建議,要規範建設夜市經營和停車區域。
當地黎族群眾常説“遇事環環辦”,博後村事務的各項環節,村民都能“説上話”。民主的氛圍延續到村級民主協商議事會,市、區等職能部門到現場旁聽回應。學校合併、自來水擴供、污水處理、斷頭路整治……2023年,村民在議事會提出的議題一一得到解決。
得益於蘇少洪帶領村兩委班子針對往年旅游旺季突出問題做了充分準備,今年春節假期,博後村接待游客收入達2523.45萬元,4萬餘名游客進村過夜,民宿入住率高達94.78%,秩序井然。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蘇少洪在調研時特別關注法院和檢察院的相關工作。“我發現村民經常碰到土地或邊界糾紛就起訴,勞民傷財,最後卻解決不了,實際上很多矛盾都能在基層調解。”
為此,蘇少洪提議,設立“曹操工作室”,調解員黎曹操“説到就到”,將大部分矛盾化解在基層。下一步,博後村還將設立“旅游現場法庭”,邀請律師或審判長駐村調解。
聊起博後村未來的發展,蘇少洪躊躇滿志。“我們要把民宿作為村集體的産業經濟,成立&&公司由村民自己來管理和招商,建立長遠穩定的鄉村發展模式,繼續鼓勵本村年輕人讀書學習、敢闖敢試,培養成為博後村未來的主人。”蘇少洪説。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夏天)
探索“微治理”,奏響平安建設“大合唱”
莊建球代表:以“鎮域之治”助推“市域之治”
莊建球代表
“學習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和‘浦江經驗’,積極探索‘三調四化五聚焦’基層治理新模式,以‘鎮域之治’助推‘市域之治’。”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濟源市委書記莊建球説。
河南濟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源地,這裡山地、丘陵面積佔88%。春意萌動,萬象更新。在位於濟源西南部山區的大峪鎮,專職調解員們駕駛着“老崔調解車”出發了。經過“掏心窩”式的真情調解,一件鄰居間的林地糾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老崔調解車”——這個以當地知名調解員崔憲勇命名的調解品牌,已在濟源山區矛盾調解的路上“開”了近10年。去年,老崔光榮退休,他的徒弟們接過方向盤,繼續在群眾中“吹和風”“潤春雨”。
山上有“調解車”,山下有“專家團”。在濟源天壇街道,由黨員、警員、調解員、律師、心理諮詢師組成的“三員兩師”專業隊伍,也是“聞風而動”,聽説誰家有解不開的疙瘩,就主動登門造訪,將矛盾糾紛及時有效防範在始發之初,解決在專業人員干預之下。
在濟源,“三調四化五聚焦”的基層治理新模式正發揮着重要作用。“三調”,即推進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濟源着力打造“濟事清源”調解工作品牌,成立醫療糾紛、物業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等10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實現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銜接聯動規範化、常態化。2023年共受理訴前調解案件3688件,成功調解1836件、同比增長53.77%。
“四化”,即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社會化參與。濟源充分發揮基層能動性,劃分城市網格324個、農村網格1238個、專屬網格1134個,打造了一批“小網格”“小&&”“小管家”“小服務”“小舞&”。實踐證明,這些極具特色的“微治理”,在現代化治理中發揮了“大作用”。
“五聚焦”,即聚焦黨建引領、人民主體、四治融合、四防並舉、共建共享。濟源深入實施黨群連心工程,全區4.9萬名黨員與22.4萬戶群眾結對認親,堅持“一網全覆蓋,黨員走在前,組織作後盾,群眾來評判”,用好黨建+網格化的“繡花針”,穿起鄉村治理“千條線”。充分發揮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和智治支撐的作用,優化人防、強化物防、精化技防、推進心防,匯聚起社會治理強大合力。
“在具體實踐中,我們也遇到了政策、資金和矛盾易發不易察等困難,希望國家能夠更多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創新探索適合本地的治理模式;能夠設立專項資金,在設施、設備、人才等方面對基層予以幫扶,推動基層治理工作數字化、網格化;通過教育培訓來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宣傳動員能力,讓更多群眾參與到基層自治,及時發現化解矛盾隱患,避免小事轉訴訟、民事轉刑事。”莊建球&&,濟源將堅持着眼於小,持續打造基層社會治理“一鎮一品”“一行業一品”,加強全周期動態治理、全方位依法治理、全要素智慧治理,不斷提升城鄉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生活環境。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浩然)
小獎牌凝聚促人向上向善大力量
吳惠芳代表:以農村信用體系撬動基層社會治理
吳惠芳代表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但農村數字化基礎薄弱,信用數據怎樣獲取、信用畫像如何做到精準、評價結果如何運用等,都是擺在眼前的現實難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説,永聯村正在探索打造全國首個村域數字鄉村信用&&,希望為建設農村信用體系、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積累經驗。
地處長江之濱的永聯村由灘塗圍墾而來,曾是當地最窮的灘塗小村。乘着改革開放的春風,永聯人大力發展村辦企業,村集體經濟“蛋糕”越做越大,實現了從窮村到強村的蝶變。2023年,永聯村人均純收入達到7.3萬元,村民們過上了“讓城裏人羨慕的日子”。
“口袋”富起來之後,酗酒賭博、鄰里矛盾增多等問題也隨之而來。永聯村為此專門設立“文明家庭獎”,從一開始發獎金到不斷完善評比辦法,村民凡是做了提倡或鼓勵的事就加分,做了禁止或反對的事就扣分,年底進行排序,從高到低分別獲得金、銀、銅三個等級的文明家庭獎牌。
“鄉村是熟人社會,人人都不想落後。”吳惠芳説,獎牌雖小,但卻是促人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鄰里糾紛減少了,村民關係更和諧,永聯村連續六屆獲評全國文明村。
隨着5G網絡、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迅猛發展,永聯村又搭上了數字鄉村建設快車。2022年8月,永聯村將“文明家庭考評體系”升級為村域數字鄉村信用&&,推動講文明、守信用深度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信用體系是個系統工程,僅靠一個村能建好嗎?吳惠芳告訴記者,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永聯村與多家金融機構合作,匯聚融合銀行的個人金融數據、發改委信用部門的行為數據、永聯村20年積累的文明數據,為每位村民描摹“信用畫像”。算法模型對文明行為、金融消費活躍度和信用可信賴程度進行賦分評級,村民通過參與文明活動、積累守信行為可實現信用積分動態提升。永聯村還與金融機構、周邊商戶合作,向村民提供對應的商品折扣、文體活動、醫療服務、信貸優惠等服務。
1分錢喝咖啡、免費看電影、獲得低息貸款……試點一年多來,永聯村居民信用權益核銷累計已超過1萬次,其中面對高信用評級用戶的低息貸款“文明貸”已發放65筆,總金額達1800多萬元。
信用賦能,浸潤文明。在永聯村,村民積極投身公共服務、做好人好事,服務時長超過5000小時的志願者達45人。張家港市表彰的80多名終身志願者中,永聯村佔到一半以上,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文明高地”。
吳惠芳感慨,建設農村信用體系,一方面助力永聯村打造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另一方面讓村民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積極投身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形成知信、用信、守信的良性循環。
在吳惠芳看來,信用體系建設是農村基本現代化的標誌之一。他建議,加快制定社會信用相關法律法規,同時總結推廣試點經驗,結合鄉村特點打造一整套農村信用評價體系,各地因地制宜推廣實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柯高陽)
遏制“天價彩禮”關乎基層治理
李保平代表:農村聚人氣就能減輕婚戀市場“不對稱”
李保平代表
“隨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穩步推進,近年來廣大農村地區群眾生活不斷向好、精神風貌煥然一新。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部分地區存在婚喪嫁娶講排場、重攀比的情況,由此伴生的天價彩禮問題不僅影響年輕人的婚姻幸福,加重了群眾家庭負擔,也不利於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全國人大代表、寧夏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法學研究所(政治文明研究所)所長李保平&&,應旗幟鮮明反對天價彩禮,改變過時的嫁娶觀念,讓彩禮不再成為婚姻的“絆腳石”。
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施行,劍指“天價彩禮”問題,受到社會關注。李保平説,近年來一些農村矛盾糾紛的背後,屢有天價彩禮魅影作祟。天價彩禮讓不少家庭深陷負債泥淖,也給夫妻雙方婚後生活埋下隱患。高額的彩禮更是催生了職業婚姻掮客、婚托、騙婚等不良現象。
應如何定義天價彩禮,又該如何遏制天價彩禮?
據記者長期走訪調查,不少受訪群眾&&可以接受合理範圍內的彩禮,他們的理由包括體現自己對戀人和婚姻的重視、為新家庭提供啟動資金等。
他建議,政府部門可通過開展靈活多樣的宣傳教育,發動鄉村“帶頭人”做示範等方式,讓更多群眾建立積極向上的婚姻觀、嫁娶觀,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移風易俗工作走進更多群眾的心坎裏。
“當前大城市婚戀市場普遍女多男少,而在廣大農村則普遍呈現男多女少的趨勢。”李保平&&,農村地區更容易出現天價彩禮的問題,不僅有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結構、觀念認知等方面的原因,也與當前城鄉“婚戀市場”的迥異現實關聯密切。
李保平建議,遏制部分農村地區天價彩禮,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主動作為,搭建公益數字化&&為農村青年提供更多交往、婚戀機會;另一方面應進一步夯實鄉村産業發展基礎,讓更多青年群體願意返回農村工作。“只要農村聚集更多人氣,就能減輕婚戀市場的不對稱狀況。”
李保平同時提醒:“較小數額的彩禮就像穿婚紗、拍結婚照一樣,作為婚姻儀式的一個‘環節’,其存在也未嘗不可,但天價彩禮就異化了,會引發矛盾,不利於幸福家庭建設,這種歪風必須遏制。”
因此,李保平建議,在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時,要關注基層新變化,不斷調整優化舉措。“這給基層治理措施提出了新的課題,需要有關部門拿出細化措施,進行針對性處理。”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楊穩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