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區産“噸袋” 喜迎“新勝利”
來自大別山“噸袋小鎮”的鄉村振興故事
一個自重約5公斤的噸袋,可以裝下上噸重的各類工業原料貨物。在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勝利鎮的産業園車間內,工人們正忙着裁剪、縫製這種聚酯纖維材質的白色“大包裝袋”。這些在勝利鎮鄉村車間生産的一個個噸袋,將銷往全國各地的工廠,出現在各類物料運輸流程中。
噸袋是一種常見的柔性集裝袋材料,多用於裝運大宗散裝粉狀物料。因具有容積大、牢固安全、便於裝卸等特點,噸袋深受物流市場的歡迎,需求量較大。這一工業産品不僅促進了物流便利,也給大別山區的勝利鎮帶來鄉村振興“新勝利”。
勝利鎮位於湖北和安徽兩省交界處。地處大別山南麓,坐擁大山之屏障,佔據水陸交通之要塞,勝利鎮自明代以來就是軍事要塞和商貿重鎮。這裡誕生了羅田縣第一個黨支部,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之一。由於地處山區,耕地有限,農業生産相對落後,當地農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增收困難。
2016年,羅田縣遭受特大洪災,勝利鎮受災嚴重。結對幫扶羅田的寶武集團,援助當地受災群眾異地安置,建起“武鋼新村”,此後又結合自身産業鏈供需特點,引入噸袋産業。
“一個薄袋子能裝上千斤貨?山區也能造工業品?剛開始接觸噸袋時,村民也是半信半疑。”勝利鎮鎮長張元説,村民們一方面擔心沒有生産技術,做不出合格産品,畢竟當地過去以農業生産為主;另一方面擔心沒有銷路,生怕辛苦生産的噸袋賣不出去。
為了打消群眾的顧慮,寶武集團投資建造起當地首座噸袋生産車間作為示範,還邀請安排工程師調試産線和指導生産,確保各類産品合格。同時,寶武集團還明確提出,當地生産的噸袋産品由集團收購一半以上,解決産品銷路的後顧之憂。
從一個示範車間到建成8個村級噸袋車間,從試生産到每年可穩定生産20余萬條,噸袋産業正在勝利鎮“開花結果”。當地生産的各類噸袋産品,銷往國內14個省市,還遠銷俄羅斯等海外市場。
“在這裡上班,每月收入4000多元哩!”勝利鎮武鋼新村年過40歲的居民方金娥正在湖北寶欣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的噸袋生産線上忙碌,説起收入她難掩喜悅。過去她依靠外出打零工謀生。現在,穩定的工作讓她不用再東奔西走,年收入還比以前還翻番。
針對噸袋生産車間工人多為婦女等情況,勝利鎮政府提供場地,建立起了職工子女託管中心,解決她們照看子女的困難。車間女工金靜梅的孩子放學後,被接到託管中心看書、做作業,還有老師輔導,“以前一到放學時間,心裏就不踏實,現在有託管中心照看孩子,工作也放心多了”。
已初具規模的噸袋産業,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也吸引不少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據介紹,勝利鎮居民在噸袋車間上班的已有上百人,車間工人的平均工資水平已達到3500元,熟練工的收入可以達到近7000元。當前在崗的工人中約15%是曾在外地務工的返鄉人員。
一業興帶來百業旺。噸袋産業帶來資金流、信息流,吸引外來企業和本地村民陸續辦起蔬菜種植基地、農副産品加工廠、製衣廠。行走在鄉間,鄉村産業一片蓬勃發展的景象。
2021年,寶武集團啟動鄉村振興“授漁”計劃,勝利鎮“噸袋小鎮”建設納入其中,實現央企結對幫扶從“輸血”到“造血”的升級轉換。未來寶武集團將繼續支持勝利鎮“噸袋小鎮”發展,力爭到2025年當地噸袋産業年産值超過1億元。
不久前,勝利鎮寶欣公司韓塔寺村産業園開業投産。新産業園引進一批全自動裁剪、印刷設備,增設兩條噸袋流水化加工生産線,實現裁印一體化,帶動噸袋産能和就業崗位數量穩步增加。
“噸袋産業帶來生産好光景,鄉村振興帶給全鎮‘新勝利’。”張元説,未來當地將依託“噸袋”小鎮,進一步推動各類鄉村産業發展,讓更多村民共享産業興旺的成果。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萬芃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