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8版

為你護航

寫在中國海軍赴亞丁灣、 索馬裏海域護航15周年之際

2023-12-27 11:51:17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8版

  ▲被護船隻、中國籍遠洋漁船“海欣 29”號挂起“祖國萬歲”“人民海軍萬歲”等字樣的橫幅(2022 年 6 月 4 日攝)。 新華社發(楊捷攝)

  “我是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如需幫助,請在16頻道呼叫我。”這條以漢英兩種語言播發的通告,已經在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迴響了15年。

  2008年12月26日,中國海軍首次派出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15年來,中國海軍已連續派出45批護航編隊、150余艘次艦艇、3.5萬餘名官兵執行護航任務,累計安全護送包括12艘世界糧食計劃署船舶在內的1600余批7200余艘中外船舶。

  索科特拉島以北和曼德海峽南口,是中國海軍護航艦艇與被護船舶的會合點,中間相距數百海裏。多年來,中國海軍護航編隊主要在這兩點間連續航行、晝夜往返,為中外船舶護航。

  第44批護航任務,是荊州艦艦長馬良參加的第五次護航任務。2009年他第一次執行護航任務時,亞丁灣上的海盜幾乎每月都會出現幾次。如今,亞丁灣上往來商船依舊繁忙,但海盜越來越少見。

  這些年,海盜活動海域、目標對象、襲擊方式不斷變化,海軍護航編隊不斷改進創新護航組織指揮模式。

  護航區域不斷拓展。每批編隊都會根據海區氣象特點和海盜活動形勢,將護航區域延伸數百甚至上千海裏,以確保被護船舶安全。

  2009年6月,第2批護航編隊黃山艦首次護送船舶進入曼德海峽,並成功驅離海盜船隻襲擾。

  2017年5月,第26批護航編隊揚州艦派出特戰隊員,為我國海洋科考船“向陽紅10”號赴西北印度洋海區開展海洋科學考察提供隨船護衛。

  護航模式不斷創新。從伴隨護航、接力護航、區域護航、延伸護航,到艦艇攔截外逼、小艇查證驅離、直升機臨空威懾、特戰隊員武力營救等,再到艦、艇、機一體化協同,針對兵力運用不同特點,靈活創新方法,優化兵力使用效率。

  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護航任務成為人民海軍成立以來,在海外維護國家戰略利益、履行大國責任義務,常態部署時間最長、運用兵力最多、活動範圍最廣的重大軍事實踐。

  翻閱這些年的護航志可以發現,護航編隊的任務是多元的,除護航外,還與外國海軍常態開展聯演、互派軍官駐艦觀察,與數十個國家護航艦艇開展聯合護航、反海盜、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演練。

  自第3批護航編隊與俄羅斯海軍開展“和平藍盾-2009”聯演以來,中國海軍以護航為契機,逐步建立結合護航組織艦艇友好訪問、參加中外聯演的新機制,積極與外軍交流合作。

  很多艦艇參加護航、訪問、聯演都不止一次。護航打開了一扇窗,為世界展示了中國海軍是一支和平力量。

  2011年春,第7批護航編隊徐州艦圓滿完成為撤離我在利比亞人員船舶護航任務。這是中國軍艦首次參與人道主義危機中撤離平民行動。

  2015年春,也門內戰爆發,第19批護航編隊緊急趕赴也門,分5批將683名中國同胞和15個國家的279名外國公民安全撤離。

  2023年4月,第43批護航編隊南寧艦、微山湖艦緊急赴蘇丹撤僑。第2批撤離人員除272名中國公民外,還包括221名巴基斯坦、巴西等國人員。

  15年來,無論艦船、人員、模式如何變,中國海軍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的初心從未改變。不少外國商船甚至從“國際推薦走廊”駛來,申請加入中國海軍伴隨護航的隊伍,尋求保護。

  隨着海軍裝備體系高速發展,遠洋補給艦數量大幅增加,性能也提升很多,伴隨保障能力不斷升級換代。如今,在科技與裝備的加持下,戰鬥艦艇即便不靠岸,基本能實現“天天見綠、頓頓有菜”。

  在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護航,少有驚天動地的炮火,卻常見驚心動魄的戰鬥。遠洋護航,考驗比航路更漫長。在帆檣林立的亞丁灣、索馬裏海域,5400多天搏風擊浪,45批護航編隊接力守護,高揚着五星紅旗的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在深藍航道上寫下了閃光的“中國答卷”。

(黎雲 莫小亮 孫飛)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7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