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的天塹,已成為流淌的幸福河”
快艇駕駛員見證黃河30余載巨變
新華社蘭州10月4日電(記者王朋) 國慶節前夕,記者在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港碼頭見到老楊時,他正在協助快艇靠岸。
只見他將拴在船頭的纜繩,繞着岸邊的鐵樁纏了兩三道,然後緊握,下蹲,用力後拉。在與駕駛員密切配合下,這艘載客量可達30人的快艇,停靠在水流湍急的黃河岸邊。
被同事習慣稱為老楊的楊世平,今年56歲,是蘭州水運集團有限公司快艇駕駛員。駕駛員幹起了協助停船的活計,主要是因為老楊精通快艇檢修,岸邊還有兩條船需要維修保養,於是和同事倒了班。
“今年格外忙,船不夠用。”老楊説,工作了三十多年,數今年最忙。每天早晨7點多開始忙活,打掃衞生、檢票、開船、檢修……直到晚上12點,碼頭上還圍滿了想要乘船的游客。“像這樣的日程,持續了近3個月。”
忙碌之餘,老楊還喜歡與游客互動。老楊説,聽到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讚嘆蘭州之美,他內心自豪;但聽到游客問的最多的是,“牛肉麵吃了,羊皮筏子坐了,蘭州還有啥可推薦的?”他又有些失意。
老楊感到失意,是因為很多人只知蘭州美,卻不知蘭州之美,美在黃河。
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便是蘭州。黃河蘭州段長150.7公里,300多萬人依水而生,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對母親河更有一份深情。
老楊説,每有游客問及,自己都會詳實地介紹黃河岸邊的風土人情,並建議游客坐一坐水上巴士,沿黃河風情線走一走,到黃河橋上看一看。
老楊説,黃河變化很大,最大的改變是河道變乾淨了。
“過去,沿着黃河岸邊散步,有時能看見黑洞洞的排污管道,碰到下雨天,這些管道流出的黑臭水體就涌入了黃河。”老楊説,近幾年,這種情況再也沒看到過。
記者從蘭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近年來,蘭州市通過黑臭水體治理整改、污水處理廠擴能提標、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舉措,讓入河水體重歸清澈。
數據顯示,黃河干流(蘭州段)各斷面水質連續多年穩定保持在Ⅱ類;今年1至6月,出境斷面水質綜合評價達到Ⅰ類。
老楊説,黃河蘭州段的另一大變化是兩岸變美了。
老楊説,從深安黃河大橋順河而下,至20公里之外的雁灘黃河大橋,黃河兩岸打造了十幾個公園,步道貫通、樹蔭茂密,與兩岸矗立的高樓和各具特色的黃河橋相映相襯,滿目皆風景。
記者從蘭州水車博覽園出發,經過市民廣場、老年公園,沿着黃河逐級而上。綠蔭下、花壇旁,隨處可見很多中老年朋友跳廣場舞、打太極、吼秦腔;臨河的健身步道,跑者揮汗如雨;河邊的淺灘成了孩子們戲耍的樂園。
四十里黃河風情線,如今成了人們休閒娛樂的首選之地,就連一些外地的游客也盛讚黃河兩岸風景美麗。
老楊説,黃河的變化遠不止如此。回想1984年,他從甘肅天水來到蘭州之時,城關區只有兩座大橋連接黃河兩岸,黃河兩岸的南北兩山隨處可見裸露的黃土層。
如今,黃河兩岸的南北兩山添綠,生態持續向好;黃河橋“添丁”,人們出行更加便捷;黃河岸邊的古鎮煥發新顏,發展起了特色旅游……“從城河相伴到城河相融,昔日的天塹,已成為流淌的幸福河。”老楊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