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版

舞動“中國紅” 激蕩“亞運情”

愛國熱情在賽場內外涌動

2023-10-03 12:26:01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版

  10月1日,觀眾在杭州亞運會乒乓球比賽現場為選手加油。 新華社記者王鵬攝

  新華社記者孔祥鑫 王恒志 王春燕 夏亮

  游泳館內,6天30次奏響《義勇軍進行曲》,全場觀眾齊聲高唱國歌的場景令人動容;田徑場中,葛曼棋和謝震業先後在百米決賽中率先衝線,亞運會歷史上首次由同一個代表團運動員包攬男女百米金牌,“大蓮花”爆發出的歡呼聲震耳欲聾;網球場裏,女單會師決賽、男單勇奪冠軍,書寫中國網球新的歷史,《歌唱祖國》的歌聲響徹“小蓮花”上空……

  這是杭州亞運會上一場場激動人心的比賽,這是賽場內外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瞬間。競技賽場總能激發人們強烈的愛國情感,帶給人們強大的奮鬥力量。杭州亞運激戰正酣,一抹抹“中國紅”在亞運賽場舞動;亞運榮光閃耀神州,一份份“亞運情”在人們心間激蕩。

五星紅旗的力量

  9秒97!時隔5年再破10秒大關!30歲的謝震業在9月30日晚上化作一道紅色的閃電,讓“大蓮花”成為狂歡的紅色海洋。奪冠兩小時後的“十一”淩晨,謝震業在社交媒體發文:“為華誕獻禮,給祖國母親送上最真摯的祝福……我會繼續努力的。”

  把金牌獻給祖國,為國家榮譽而戰——謝震業的心聲,也道出了全體中國選手的共同心願。

  9月24日,富春江支流北支江上,鄒佳琪/邱秀萍如離弦之箭掠過“富春山居圖”,第一個衝過賽艇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決賽終點,為中國代表團贏得連續第六屆亞運會的首金。

  性格不同、技術風格也不同的兩人搭檔不到兩年,已經拿到了巴黎奧運會的資格。自稱“社牛”的邱秀萍説:“期待在巴黎也走向最高領獎臺。”

  “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在中華體育精神的映照下,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

  從亞運到奧運,從夏奧到冬奧,五星紅旗一次次高高飄揚,《義勇軍進行曲》一次次響徹賽場,中國體育健兒心中都有一個信念:自己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自己的背後,永遠有強大的祖國。

  “新時代的中國,更需要使命在肩、奮鬥有我的精神。”這是矢志報國的信仰,更是五星紅旗的力量。

  這份力量,讓體育健兒們勇挑重任、破浪向前。

  前一晚在開幕式上與“數字火炬手”共同點燃杭州亞運會主火炬,第二天就打破男子200米個人混合泳亞洲紀錄,不到24小時,汪順的身影在兩個歷史瞬間裏定格。

  其實,在東京奧運會奪冠後,汪順也曾一度“失去了目標”,是“走下領獎臺,一切從零開始”讓他找回了動力。盡管在福岡世錦賽上沒能實現“金牌大滿貫”,他卻“越來越明確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懂得為所珍視的東西全力以赴”。在杭州奪得4金1銀1銅的他説:“只要心裏的目標沒有變,最後結果也不會離它太遠。”

  射擊場上,中國選手勇奪16金,打破3項世界紀錄。創造男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世界紀錄的18歲小將盛李豪不善言辭,賽後採訪總是習慣性撓頭,卻有一顆大心臟:“打比賽不怎麼緊張,但(接受)採訪要緊張很多。”

  10月1日晚,羽毛球男團決賽第三場第一局,23歲的李詩灃19:20落後于印度名將斯裏坎特。此時中國隊大比分0:2落後,如果再輸掉這一局,衛冕或成泡影。24:22!李詩灃拿下了最關鍵的一局,中國隊就此展開絕地反擊,最終3:2上演大逆轉,戰勝2022年湯姆斯杯冠軍印度隊,衛冕成功。

  這份力量,讓體育健兒們忘我無私、為國出徵。

  此前登上高爾夫球女子世界第一寶座的殷若寧,幫助中國隊獲得女團銅牌。在她的心中,能夠身穿中國隊隊服度過國慶節,可以在亞運賽場度過21歲生日,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亞運會與職業選手較為看重的職業比賽時間銜接緊湊甚至有重疊,但張之臻、吳易昺、鄭欽文、朱琳等中國頂尖網球選手一致選擇參加亞運會。當被問及原因時,中國女子網球“一姐”、21歲的鄭欽文沒有絲毫遲疑:“為了國家的榮譽。”朱琳在決賽後紅了眼眶,她説:“我哭不是因為自己輸了球,而是被滿場的五星紅旗所感染,很難抑制住自己的情緒。”

  這份力量,讓體育健兒們傳遞夢想、期待未來。

  中秋之夜,拿到單槓銀牌的老將林超攀把女兒抱上領獎臺,林超攀用手指著胸前的國旗,女兒也學著用手指著胸前的國旗。那一刻,這份精神力量已經超越了金牌與勝負,在一顆顆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夢想的種子。

  作為中國游泳隊的領軍人物之一,張雨霏發著燒,刮了痧,繼續堅持參賽,最終拿下6枚金牌。她説,以前是自己抱隊裏哥哥姐姐“大腿”,現在也要成為年輕人的榜樣。“到了2035年,等到我們建成體育強國的時候,2008年、2009年(出生)的小隊員們應該已經是中國游泳隊的中堅力量了,那時我們也會成為游泳強國。”

賽場內外的感動

  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現場,當巨大的紅綢從眼前飛掠而過,《我愛你中國》的旋律在耳畔回響,那一瞬間,所有觀眾熱淚盈眶。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祖國》的嘹亮歌聲一遍遍在杭州亞運會賽場唱響,唱出了身為中國人的自豪,唱出了人們心底的感動。

  北美浙江華僑聯盟社團終身名譽主席朱婕十分感慨:“開幕式現場的一幕幕令人震撼,觀眾一次次起立鼓掌,我由衷地為我的祖國、我的家鄉感到自豪。”

  10月1日,中國乒乓球隊延續“國球”傳統,相繼奪得男子雙打和女子單打的金牌。在舉國歡慶之日捍衛“國球”榮譽,讓觀眾們度過了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國慶節。

  1948年出生的谷子來自上海,年逾古稀的她對乒乓球項目充滿特殊的感情。“‘國球’的輝煌歷史深深印在共和國的成長記憶中,也鼓舞著各行各業的人們砥礪前行。”谷子在看臺上不停地揮舞國旗,她説,杭州亞運會上,最想看的項目就是乒乓球。“從運動員身上,總是能夠看到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

  那些歷史記憶已刻入血脈,新的成長記憶正在生成。

  在跆拳道比賽現場,一群來自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的觀眾為中國運動員盡情吶喊,忘我加油,他們是那曲市色尼區第三中學的14名師生。亞運會前,浙江省援藏指揮部了解到師生們對亞運賽場的向往,特意為他們購買門票,邀請他們遊覽杭州、觀看比賽。

  學生尼瑪措姆特意穿上了自己的藏族節日服裝。“能在現場觀看亞運會比賽特別榮幸、特別自豪。祝願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尼瑪措姆説。

  運動員們常年在外比賽,和家人總是離多聚少,在家門口舉辦的亞運會也成了親人相見的絕佳機會。

  與隊友奪得4X100米自由泳接力冠軍後,張雨霏把手中的花束拋向看臺,那裏坐著她的媽媽和姥姥姥爺。“姥姥姥爺是第一次現場看到我比賽,特別是200蝶遊完以後,姥姥好像激動地哭了,確實這麼多年沒有讓她看到我比賽挺遺憾的,這次圓了她一個夢。”張雨霏説。

  萬炳才和妻子穿著女兒的13號球衣,“躲”在觀眾席上揮舞五星紅旗,場場不落地為中國女子三人籃球隊加油助威。“最好不要讓她看到我們,因為她看著我們,心裏會有負擔,讓她安心打球就可以。”老萬每次都不會告訴女兒萬濟圓自己在哪,“在國慶這天,能親眼見證她奪冠,為祖國做出一點貢獻,我們非常驕傲”。

  賽場上,有運動員們奮力拼搏的身影;看臺上,有觀眾手中有力揮舞的國旗……置身其中,就會立即被撲面而來的熱烈氣氛深深感染,瞬間被激蕩奔涌的愛國熱情徹底打動。

  同樣被感染的還有國際友人。在杭州生活的愛爾蘭人馬克·弗林和他的兩位朋友,被女子七人制橄欖球決賽熱烈的氣氛感染,情不自禁地展開五星紅旗,融入為中國隊喝彩的觀眾中,也學會了跟觀眾一起高喊——“必勝”。在他們的加油鼓勁下,中國隊也一分險勝日本隊奪冠。

  “觀眾人手一面國旗,幾乎每場比賽都能聽到《歌唱祖國》等歌曲。”杭州奧體中心網球中心運作團隊志願者主管韓宇皓説,“我們看到很多父母帶著未成年的孩子來觀看比賽,在亞運賽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既是難得的機會,也是重要的方式。”

跨越時空的豪情

  10月1日6時許,杭州市國慶升國旗儀式在錢江新城市民中心廣場上舉行,自發前來的市民莊嚴肅立,齊唱國歌,仰望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晨曦中冉冉升起,共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

  北京,地壇體育館,羽毛球、乒乓球等場地難有空閒,保齡球場滿是歡聲笑語。33年前,這裏曾是北京亞運會首枚金牌誕生地。

  “33年來,地壇體育館從亞運會的競賽場館,逐漸轉變為群眾休閒健身的主要場所。”北京市東城區體育局局長段勇説,“我們今天共用亞運榮光,表達愛國熱情,不僅是為運動員加油,為勝利者喝彩,更要用實際行動助力體育強國建設,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段勇説。

  如今,大型賽會的場館賽後利用在設計之初就在計劃之內,杭州亞運會場館已有51個制定了下一步具體利用計劃,確定了下一步可持續運營的單位。

  杭州亞運會中國游泳健兒創造奪金新紀錄的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亞運會結束後將對外開放。“在現場目睹中國運動員摘金奪銀,與全場觀眾一起高唱國歌的場景,始終記憶猶新。”杭州市民陳浩説,“游泳館開放後我要第一時間進館體驗,重溫賽場上的激情瞬間,體會運動中的快樂時光。”

  弄潮兒向濤頭立。杭州亞運會也更加激發了大江南北的奮鬥豪情。

  看到國家隊在亞運賽場披荊斬棘、高歌猛進,曾經入選過中國女足國家集訓隊大名單的江蘇女足球員邵子欽心中夢想更加清晰。“希望中國女足在本屆亞運會能夠站上最高領獎臺。”邵子欽説,“自己也會不斷進步,期待能早日為國徵戰。”

  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的“村超”球場,榕江縣2023年農民豐收節暨“國慶杯”村級球賽正在火熱進行中。口寨村足球隊教練兼隊員楊兵説,球員們非常關注亞運會的足球比賽。“五星紅旗漫卷賽場,現場觀眾激情吶喊,讓隊員們心潮澎湃,我們也要在‘村超’賽場一展身手。”

  申辦亞運時作為申亞形象大使、火炬接力中成為第一棒火炬手、開幕式上擔任執旗手……在亞運會上,杭州籍游泳奧運冠軍羅雪娟肩負起更高的使命和任務;對于亞運會,她也有著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擔任教師的羅雪娟説:“完成杭州亞運會的一係列任務後,我將回到學校繼續從事教學工作。我要把亞運賽場上的愛國熱情和青春風採,把心中的亞運榮光和奧運夢想,傳遞給更多年輕人。”

  亞運之光,映照神州;愛國之情,炙熱蒸騰!當亞運遇上國慶,這必將是一個充滿激情和夢想的假期。“中國紅”成為杭州亞運會最動人的風景,“亞運情”成為神州大地最絢爛的情感。讓我們共同祝願體育健兒再創佳績,共同祝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參與記者:高萌 王君寶 張澤偉 趙建通 羅羽 趙旭 朱青 馬鍇 季嘉東 張逸飛 許仕豪 岳冉冉 盧羨婷 李典 陳晨 劉揚濤 許東遠 周萬鵬 姚友明 胡佳麗)

    新華社杭州10月2日電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