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2版

自貿試驗區,開放氣息孕育創新活力

2023-10-03 12:27:1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2版

  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清風宜人。

  “3年前乘地鐵直達車來臨港上班時,車裏人少空座多,現在經常找不到空座,來的人越來越多。”匯華理財銷售及行銷總監劉方舟感慨道。

  2020年5月,匯華理財作為國內首家合資理財公司正式簽約落地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3年來,公司不斷擴大可投資産范圍,今年已經獲準外匯業務資格,並取得衍生産品交易業務資格。

  “選擇扎根于此,主要是看重臨港在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的前瞻性政策,對于新興事物也非常包容開放。”劉方舟説。

  2013年9月,我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運作。2019年8月,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全面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大力發展新興金融和服務貿易,成為我國實施更大力度改革開放的縮影。

  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持續縮減,進一步擴大農業、採礦業、制造業、服務業開放;連續下調進口關稅,推動降低進口關稅和制度性成本;不斷推進外商投資法配套法規建設……中國對外開放市場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層次之深前所未有。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際經貿投資遇冷形勢下,自貿試驗區通過持續擴大高水準開放,釋放徐徐暖意。

  2022年,21家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貢獻了佔全國18.1%的外商投資和17.9%的進出口貿易,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到18.4%和18.6%。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充滿吸引力和生命力。自貿試驗區的清風從一隅吹向更遼闊的地域,孕育更多創新活力。

  走進位于湖北自貿試驗區武漢片區的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一根長3米、直徑230毫米的光纖預制棒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據介紹,這樣的透明玻璃棒經過高溫炙烤後,單根能拉10000多公里頭髮絲般粗細的光纖,廣泛運用于5G基站、東數西算工程等通信領域,達到全球最高技術水準。

  目前,長飛已經實現了從預制棒到光纖光纜的全鏈自主研制生産,做到了關鍵核心技術完全自主可控,為其加快“國際化”和“走出去”增添底氣。2022年,長飛海外業務收入增長超過50%,佔總收入比例超過三分之一,達歷史最高水準。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周理晶説,近年來,長飛逐步在光器件與模組、石英材料、第三代半導體等領域完成布局。長飛的多元化快速發展,離不開自貿試驗區一係列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推行“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改革,審批時限壓縮95%以上;加快推進“退更免”業務,企業出口退稅縮短到最快1小時;首創“金關保”業務,強化海關、金融機構、外貿企業等多方聯動,提高通關效率……湖北自貿試驗區聚焦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十年來,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在貿易、投資、金融、航運、人才等方面對接國際通行規則,以高水準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集群:

  天津自貿試驗區聚力發展融資租賃産業,成為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地;浙江自貿試驗區集聚油氣企業上萬家,保稅燃料油加注規模居全球第五;江蘇自貿試驗區集聚各類生物醫藥企業4000多家,年産值超過4000億元……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21家自貿試驗區高新技術産業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53.2%,增速遠超全國平均水準,吸引、集聚功能凸顯。

  從沿海到內陸到沿邊,行走在各地自貿試驗區,記者感受到自貿試驗田的豐富多樣,更堅信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創新發展的機遇無限廣闊。

(記者謝希瑤、潘潔、周蕊、王自宸)

新華社北京電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4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