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山裏娃家門口的“早教中心”

湖南古丈嬰幼兒早教干預觀察

2023-07-18 21:26:47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嘿,寶寶!”走到古丈縣紅石林鎮河南村張文麗家門口,36歲的全家翠便主動朝屋內的丁俊茗寶寶打招呼,作為本村的育嬰輔導師,她要和21個月大的丁俊茗寶寶做關於圖形識別、堆積木的游戲,培養孩子的空間意識。

  古丈縣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山區縣。2018年6月,“慧育中國·山村入戶早教計劃”在古丈縣啟動實施,山裏娃從此有了家門口的“早教中心”。近日,記者跟隨育嬰輔導師一起走進嬰幼兒家中,實地觀察早教干預情況。

  早教干預的重要環節是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在全家翠和媽媽張文麗指導輔助下,丁俊茗順利識別出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能夠碼高4層積木,並不時跟着兩位大人一起鼓掌,房間內充滿輕鬆、愉悅的氛圍。

  “主要以益智類游戲為主,根據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課程設計,輔導孩子增強溝通和學習能力。”全家翠告訴記者,她於2018年8月應聘成為育嬰輔導師,現在正負責村裏13個孩子的早教干預工作,每個寶寶一週一次課,一次一小時。

  丁俊茗有一個姐姐,現在正上幼兒園,姐弟倆都是早教干預輔導對象。“我丈夫在長沙打工,我在鎮上做事,兩個小孩都是爺爺奶奶在帶,平時只管吃飽穿暖,學習和智力開發的教育基本沒有。”張文麗説,通過干預輔導後,孩子明顯更活潑,成長也更快。

  記者了解到,“慧育中國·山村入戶早教計劃”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為我國欠發達地區農村開展的一項結合養育指導及營養干預的6至36個月兒童早期發展項目。項目旨在通過改善農村幼兒與其看護人的互動質量,促進兒童認知、語言、社會性以及健康等方面發展,探索適合中國農村的兒童早期發展干預模式。

  古丈縣“慧育中國·山村入戶早教計劃”項目負責人張彥介紹,古丈縣農村留守兒童多,考慮到入戶距離,跟孩子快速建立親近感,在語言上能順暢交流等,項目所選聘的育嬰輔導師基本在本村招募,選擇的是生養過孩子的女性,學歷在初中及以上,上崗前和輔導過程中要經過多次專業培訓,村婦女主任和幼兒園教師可兼任。目前在職的育嬰輔導師有60余名,正在接受早教干預的孩子有近700個,從項目落地實施以來,已累計服務1400多名嬰幼兒。

  古丈縣位於武陵山脈腹地,大部分村莊散落在山丘之間,實現早教干預全覆蓋並非易事。記者在項目組使用的微信小程序打卡記錄上看到,家訪次數、活動(課程)名稱、哪位家長參與、父母是否在家等記錄一目了然,由各鄉鎮對村一級進行監督,確保早教干預落實見效。

  “並非每次家訪都會很順利,育嬰輔導師要先進行電話預約,有時走了好一段山路,到了發現孩子睡着了,還有農忙時節,可能要尋訪到田間地頭去。”張彥説,早教干預並非在成長過程中“搶跑”,而是圍繞嬰幼兒家庭教育的幾個關鍵點,如確保孩子營養充足和身體健康發育、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學習環境、增加孩子的社會性接觸等進行干預和指導,做到可持續,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步扭轉農村地區看護人“重養輕教”的帶娃傳統。

  記者在項目研發使用的《嬰幼兒養育指導課程》教材中看到,6個月寶寶的早教干預,以如何科學喂養為主,內容包括哺乳姿勢、輔食添加等;13個月的寶寶通過置物瓶、撥浪鼓等,鍛煉手的抓握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初步感知大小概念與不同形狀;33個月的寶寶,要識別紅黃藍三種顏色,以及卡片識圖、唱兒歌等。

  “早教干預填補了農村山區這部分空白,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讓山裏娃更活潑、更開朗。”古丈縣副縣長姚祖軍説,目前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每年資助200萬元,古丈縣配套200萬元,確保這個項目能持續在當地良好運轉。作為湖南省唯一一個試點地區,古丈縣將進一步豐富課程內容,計劃將受益人群從農村擴大到城市低收入人群,確保娃娃們邁好人生第一步。

(記者柳王敏)

新華社長沙7月17日電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