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0版

在大漠尋油

2023-05-26 16:03:51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0版

▲塔克拉瑪幹沙漠裏的東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施工車輛。 (受訪者供圖)

  申尊敬

  沒風的塔克拉瑪幹,遠看似一片布滿波濤的海面,數不清的沙山手拉手,望不盡的沙丘坡連坡,波浪式的線條,流線型的紋理,象牙色的肌膚,很優雅,甚至可以稱嫵媚,美得怎麼也看不夠。

  沒風也沒雨的日子,這裏的白天和夜晚一樣安靜,安靜得能聽見安靜的聲音。

風沙

  忽然一陣狂風起,一切都變了樣。

  遠處的天變黑了,近處的風揚沙了。沙海上陡然升起一面黑壓壓的墻,這墻上接著天,下連著地,左邊望不到頭,右邊看不見尾,幾分鐘後便如千萬個狂濤巨浪呼嘯著排山倒海壓過來,嗆人的沙塵隨風撲過來,沙子打得人臉皮疼,腳下的沙山也顫抖起來了。四腳蛇和小跳鼠等沙生動物嚇得蜷縮在沙地上,一動也不敢動。剛才還當頭照的太陽,不見了蹤影,天與地混沌成一團看不透的昏黃色,上見不到天,下見不到地,能見度只有一兩米甚至為零,打著手電筒都看不清對面人的臉,混雜著沙塵的空氣嗆得人喘不過氣。

  石油物探隊的隊員們知道,他們最恨也最煩的沙塵暴來了。這惡魔般的傢夥一來,他們的一切就亂套了。

  塔克拉瑪幹是讓“沙漠之舟”駱駝也絕望的地方,沙塵暴這怪物上帝看見都會恐懼,但卻是這個33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的“常客”。每年四到八月,沙塵暴常常不請自來。它一來,安靜的塔克拉瑪幹就沸騰了,萬千沙山倣佛中了邪,都飄起來舞起來了,舞得天也昏來地也暗,也只有它有這麼大的能量。

  塔克拉瑪幹的沙塵暴席卷萬物,橫掃一切。雖不至于像晉代法師法顯《佛國記》裏描繪的“遇者皆死,無一余者”,也足以讓人心驚肉跳。玄奘法師曾在《大唐西域記》裏説,于闐國北方有一個曷勞落迦城,一夜間被沙塵暴卷來的沙塵埋掉了,變成了幾個大沙丘。

  因為極端幹旱,因為沙塵暴,塔克拉瑪幹是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沙漠,在維吾爾語裏是“進去出不來”的地方,在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筆下是充滿恐怖的“死亡之海”。在未曾踏足但“一望頭欲白”的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眼裏,是“平沙萬裏絕人煙”“飛鳥千裏不敢來”的生命禁區。

鬥天

  罵一聲萬惡的沙塵暴,轉過身就和它鬥。

  在塔克拉瑪幹,東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247隊的隊員們,與沙塵暴鬥了十幾年,越鬥越勇,也越鬥越精,鬥出了極端環境裏的生存智慧,鬥出了石油人特有的膽魄和情懷。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苦,但苦的環境不一樣。石油人常在“兔子不拉屎”“鳥兒不做窩”的地方找油,在眾行業裏格外苦,物探隊員在四顧茫茫無人煙的塔克拉瑪幹飽受沙塵暴的折磨,更是苦上加苦。物探隊是“沙漠遊擊隊”,沙塵暴這個敵人太強大了,打不過它,那就用“敵進我退”的遊擊戰術跟它鬥。順應天時,在“順天”中與天鬥,在“鬥天”中求生存。讓自己在沙塵暴裏安全地活著,是他們的第一要務。

  隊員們的第一反應是找個沙窩子,趕緊把水桶、水袋等水源埋起來,否則,大風在沙丘上不停地掏洞,很快就把這些寶貝埋住了。久經沙場的247隊原隊長董剛説:“水是我們的生命線,保護好它是頭等大事。”在沙漠裏,沙塵暴一來,生活物資送不上來是常事,斷水比斷糧更危險。

  沙山高處風沙太大,就在近處找個大沙窩子躲起來,沙窩子裏風沙小。遇到10級以上的狂風,不能睜眼,沒法正常走路,就瞇起眼睛,貓著腰走。有時只能就地趴下,靜待風沙小些時再找個沙窩躲起來。不能張嘴,張開嘴沙子往嘴裏灌,就拿毛巾或口罩把鼻子和嘴罩住。沙子往耳朵裏鑽,就用衛生紙把耳朵眼堵住。離施工車近的人,趕快爬到車上,把車裏的器材等東西挪開,掏個洞躲進去,用篷布把人罩住,等大風變小風時再回營地。野外隊沒有廁所,風沙裏,要方便,不方便,那就背風尿尿,迎風拉屎。遇到連刮十幾天的沙塵暴,躲在帳篷或營房車裏的煙民缺煙抽,就一支煙幾個人輪著抽。

  塔克拉瑪幹的沙子濕度為零,還特別碎細,細得像麵粉,沙塵更是像粉末,大風一刮就“抬頭見,低頭見,無處不見;這也入,那也入,無孔不入”。沙子鑽進衣服裏,像無數蟲子在身上爬,發癢能癢到骨頭裏,那就忍著,再難受也忍著。這種時候,三十六計,忍為上計。遇到大沙暴,就連忍十幾天。

  沙塵暴刮起來,短則三五天,長則十幾天。司機們出工時,都把平時撿來的紅柳和梭梭等幹樹枝捆起來挂在車廂兩邊,很難看,但金不換。這是野外隊的“救命柴”。一旦連續多天被沙塵暴困在野外,回不了營地,這些“戰備物資”就可以用來做飯燒水,保證不餓肚子。“救命柴”燒完了,就用柴油代替柴火做飯。隊裏的鋁鍋在頻繁的搬家中磕磕碰碰,鍋蓋都翹起了邊兒,做飯時柴油味直往鍋裏竄,飯菜裏就有了柴油味。那就和著柴油味吃,再難吃也要吃下去。風吹沙塵到處飛,沒法做米飯,就頓頓吃麵條。撈起麵條控控水湊合著吃,吃完“黃沙拌麵條”,碗底還是有不少沙子。有人開玩笑説,這叫“一碗麵條,半碗沙子”。被困的時間長了,沒有菜吃,就把扔掉的西瓜皮撿回來,炒一炒當菜吃。

  沙塵暴一過,沙山安靜了,沙塵不飛了,塔克拉瑪幹又恢復了平日的安寧。燦爛的朝暉和夕陽下,座座沙山都泛著醉人的金光,這是物探隊員們最喜愛的塔克拉瑪幹。

  這時候的247隊隊員,個個都心情大好,紛紛走出營房車或帳篷,不用領導招呼,都自動跑到自己的崗位,放線的放線,查線的查線,打井的打井,該幹什麼幹什麼。

  這是“敵退我追”,追什麼?追施工進度,追耽誤的工期,追造成的損失。

兄弟

  困在沙塵暴裏,出不了工,幹不成活,許多人選擇讀書,有人抱著小説讀,有人捧著雜志看,還有人在看技術書。沙塵天裏日色暗,光線不夠用,就打著手電讀。一本書,大家傳著看,傳到後來,每一本書的每一頁紙上都帶著沙子,每一本書都缺頁卷邊了。有的書傳到後來,就剩半本了,大家還在傳著看。

  董剛説,我就是在沙塵暴裏讀完了金庸和古龍的幾本武俠小説,看熱鬧,也看門道。後來他帶隊伍攻難關時,常常“理論”聯繫實際,琢磨如何打通“任督二脈”。

  247隊有個小夥叫劉久亮,喜歡讀書,人很精靈,口才一流,平日裏説話幽默風趣,講故事繪聲繪色。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抓起車裏的對講機,在電臺裏給因為沙塵暴困在七八個作業點上的隊友們開起了故事會。

  劉久亮借金庸武俠小説裏康熙皇帝平定新疆準噶爾叛亂的故事殼,編排了一個又一個戲説這段歷史的故事。為了讓故事接地氣,他“聯繫實際”,把隊裏一般情況下惹不惱的幾個隊友編進了故事裏。這些故事裏的人物,既是歷史上的名人,又是大家熟悉的隊友。大雅與大俗,妙趣各不同,大家聽著特別親切,聽了還想聽。每天一到時間,大家就興致勃勃地擠在駕駛室或帳篷裏,聽得津津有味。沙塵暴在外面刮,他們在故事裏樂。

  沙塵暴裏,劉久亮編排的“滑稽喜劇”,成了化解大家枯燥生活裏煩躁情緒的“靈丹妙藥”。劉久亮説:“在沙漠裏,每天除了幹活,沒有別的事,日子很枯燥,再來個沙塵暴,大家的心裏都很煩躁。這些故事,都是瞎編的,就是想把大家逗樂。大家快樂,我就快樂。”

  在塔克拉瑪幹“一起吃過沙,一起挨過餓,一起放過炮,一起睡過覺”,247隊人稱他們的關係有這“四大鐵”。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隊員不是親兄弟,但在大風沙裏鑄成的這種“鐵關係”,超越了兄弟情,比親兄弟還要親,他們成了永遠的兄弟。

  在沙塵天裏,很容易迷路,常常是一人失聯,全隊出動,四處去找,風沙再大也要去找。千辛萬苦找到了,這些大男人就抱成一團集體哭。飯做好了,只要一人不回來,全隊就不開飯。只剩一瓶礦泉水時,大家輪著喝,誰也不肯多喝一口……

  在大沙漠裏生死與共同甘同苦的交情,是過命的交情,感情深得像戰火裏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一人有難事,大家都來幫,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爭先恐後伸援手,在247隊是尋常事。

  這些自嘲“遠看像要飯的,近看是搞物探的”粗人,心裏都有滿滿的大情大愛。在247隊,人走了,“茶不涼”。2000年,李金柱的孩子病了,家裏急需用錢。大家知道後,爭先恐後捐了款。其實,李金柱前幾年就已經買斷工齡,回到老家河北邢臺了,如今他有困難,大家還是伸出了援手。

  2012年,曾經在247隊工作過的李佳國遇到了大難題。他要做心臟搭橋手術,可他的愛人已經去世,母親也患了心臟病,家裏窮得快揭不開鍋了,一家人愁得快哭了。

  董剛在一次會議上通報了李佳國的情況,發出了倡議。幾天後,職工們紛紛出手,捐獻了52380元錢。

  董剛帶著大家捐的這些錢,和幾名同志來到河北徐水,把滿含著全隊同志真情厚誼的5萬多元錢送到李佳國家裏時,他的老母親拉著董剛和兒子昔日隊友的手,感動得泣不成聲。

  這樣的故事,每年都在247隊上演,感動的是受捐者,溫暖的是全隊員工和家屬們的心。

  副隊長齊建民的家在河南,他説:“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裏待久了,難免想家。回家不久,又想隊伍,想這隊伍裏的人。在這裏幹活確實苦,但這個集體很溫暖,我還是喜歡在這苦地方和大家一起共渡難關。”

  董剛説,這種事,可以往小裏説,也可以往大處説,它是一種“小隊文化”,這種文化能産生向心力和凝聚力。

笑傲

  南疆有一個讓人歡喜過後是惆悵的傳説,説塔克拉瑪幹沙漠裏遍地是黃金,就是拿不出來。現代科學證明,塔克拉瑪幹沙漠裏沒有什麼黃金白銀,但沙山沙谷深處埋藏著巨量的石油天然氣。

  石油勘探,物探先行,物探隊是油氣開發的先遣隊。1983年以來,中石油的十幾支沙漠物探隊,在塔克拉瑪幹這片“最大的處女地”縱橫馳騁,這是人類史上從未有過的壯舉。

  在沒有生存條件的“死亡之海”裏,哼唱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物探隊員們頑強生存幾十年,抗擊風沙幾十年,篳路藍縷幾十年,吃了千般苦,受了萬重罪,做了二維地震,又做三維地震,基本查明瞭沙漠底下石油天然氣的蘊藏規律,為鑽探開發這裏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提供了重要的地質資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在的塔克拉瑪幹,已經建成了塔中、富滿和哈得3個沙漠油田,塔裏木油田的油氣産量2022年達到了3310萬噸,這個我國最年輕的油田,如今已躍上我國第三大油田的寶座,他們的夢想終于成了真。

  浩瀚的塔克拉瑪幹,一個特殊的考場,考生存智慧,考應變能力,考毅力意志,考隊伍士氣,考隊伍的剛性,也考隊伍的韌性,我們的物探隊員交出的答卷很漂亮。

  塔克拉瑪幹依然荒涼,沙塵暴還會不請自來,來了還會瘋狂肆虐。如今的石油人,已經練就了十八般武藝且意志如鋼,他們自信又從容,笑傲沙塵暴:“你撒你的潑,我在大沙窩;你發你的威,我自向天歌!”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