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春天的守護者

一位獨龍族女孩的春節返鄉記

2023-01-18 12:29:57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從昆明出發,坐動車4小時;換乘大客車,在怒江大峽谷間穿行8小時;再搭小轎車,沿着山間公路行駛3小時,方能抵達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

  一路西行,再陡轉北上,在地圖上勾勒出一個直角,一頭扎入中緬邊境的高山峽谷深處。這是2022年第一次在外務工、23歲的獨龍族女孩肖花的返鄉路。

返鄉之路,有人全力保障

  春節回家,對於在外的獨龍族人,曾是一個不易實現的願望。肖花想起父母從前的日子:交通不便,從縣城到鄉里只能靠馬幫,走上一星期才能到。遇到大雪封山便徹底斷了出路,每年與外界隔絕的時間長達半年之久。直到2014年獨龍江隧道貫通,情況才得以改變。

  如今,獨龍江公路蜿蜒在崇山峻嶺間,穿山過隧,總長約79公里,歷經749個崎嶇而陡峭的轉彎。曾經一週的路程,現在只需3小時便可到達。

  然而,2022年12月25日,大雪還是不期而至。返鄉途中的肖花接到了封路通知。此刻的獨龍江公路,風雪交加,路面結冰,部分埡口處積雪已有半人高。

  為盡快搶通道路,當地民警、交警們扛着工具第一時間奔赴除雪保通一線——

  在積雪過厚的路段,他們俯下身子一鍬一鍬地鏟雪;遇到被困的車輛,他們彎腰弓背,齊力推車;車輪陷進雪地,他們就給車輪綁上防滑鏈,幫助駛離危險路段……

  8小時後,被困車輛陸續疏散,路政部門的裝載機開上公路繼續清理,道路終於恢復暢通。

  “春節前後正是下雪的高峰期。”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所長鄧湘河説,今年返鄉群眾增多,派出所的防寒衣物、防滑鏈等物資儲備比上一年翻了一番。“我們守護着獨龍江鄉群眾的回家路,期待他們闔家團圓,祝福他們過個好年。”鄧湘河説。

返鄉之惑,有人予以分憂

  因封路暫住朋友家的肖花感到身體不適,她懷疑自己“陽了”。

  她左思右想:如果現在回去,傳染給家人怎麼辦?村裏現在能買到藥嗎?她撥通了家裏的電話——

  “別擔心,村裏來了支‘背包隊’,給我們準備了充足的藥物呢。”肖花的媽媽在電話裏説。

  這支“背包隊”,是2022年底鄉里為保障村民健康成立的。鄉村幹部、衞生工作者們背着防疫物資、宣傳材料結隊入村,為村民演示講解防疫措施,疏導緊張情緒……

  “背包隊”走遍全鄉6個行政村的40個村民小組。每次登門,他們都會帶來特製的“大鍋中藥”分給村民。

  “衞生院藥物儲備也同樣充足。按全鄉每人3天的藥量計算,足以覆蓋過節期間的需求。第4針疫苗也已到位1200劑。”獨龍江鄉中心衞生院副院長豐秀琴説,“不僅如此,每個村衞生室還配有血氧儀。”

  在這座偏遠的小鄉鎮,有人堅定地守護着村民的健康,保障他們平安過年。和家裏通完電話,肖花安心多了。

家鄉之變,大家共同守護

  馬上到家了,肖花卻又擔心起來:天色已晚,以往冬天走在村裏的鐵索橋上腳底會打滑,還要走幾百米漆黑的夜路。

  一進村,她驚喜地發現:鐵索橋被拆除,新建了混凝土橋;通向家裏的鄉間小路上,盞盞明燈散發出溫暖的光芒。

  “新橋更寬、更結實了。有了路燈,再也不用害怕走夜路了。”肖花説。

  挂滿玉米的屋檐下,熱氣騰騰的爐火邊,肖花的父母為她端上一鍋漆油燉雞,這是家的味道。久別重逢的一家人開始一場圍爐夜話——

  2022年這一年裏,家鄉悄然轉變:5月,村裏最後一個旱廁改為了水衝廁所;8月,新安裝的路燈照亮了鄉村路;國慶後,老鐵索橋被拆除,新橋正式通車……

  肖花更關心家裏的情況。“我在外地打工一個月能賺四五千元,可以拿出一小半補貼家用呢。”肖花自豪地説。

  “你別擔心,家裏都好。我們種了30畝草果,光賣草果一年就掙了快兩萬塊錢。”肖花的爸爸説。

  2018年獨龍族整族脫貧後,村民們通過種草果、發展旅游業等方式不斷改善生活。曾經“貧困孤島”的命運被改寫,獨龍族群眾牢牢守護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冬日的獨龍江水猶如流動的翡翠,碧綠而清澈,那是希望的顏色。在愈發濃烈的年味裏,春天要來了。

(記者陳冬書、鄭博非)新華社昆明1月17日電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