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1版

那朵叫“曉卉”的花,在春天永生

追記倒在抗疫一線的山東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原副主任白曉卉

2022-03-23 14:43:29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1版

  ▲白曉卉生前留影。受訪者供圖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楊文、蕭海川、王陽

  3月22日10時30分,濟南市粟山殯儀館,送別她的人們手捧鮮花,神情肅穆。

  此時,黃海畔的山東威海,疫情初步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同來支援的戰友踏上歸程。然而,就在這勝利的前夜,為了勝利奮戰11天的女醫生白曉卉,不幸溘然長逝。

  幼子失去了慈母,老人失去了女兒,學生失去了導師,團隊失去了頭雁……一切來得如此突然。

  突然間,她的生命定格在海邊的風雪中,她的故事流傳在溫暖的春風裏,她的名字銘記在大家心裏。

  突然間,人們發現,疫情發生以來,她奔波輾轉在北京、新疆、河南、山東等抗疫前線。從天邊到眼前,她原來守護着無數人。

拂曉離去

  白曉卉生前是山東省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檢測隊隊長、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3月19日凌晨3點,白曉卉最後一次從威海的核酸檢測實驗室交班離開。從3月9日前來支援威海疫情防控,11天內,白曉卉已和同事一起奮戰了多個夜班。

  3月7日,威海出現本土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確診病例數量不斷增多,大量無症狀感染者出現,傳染源頭尚未查明……疫情形勢嚴峻,威海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樣本檢測壓力驟增。

  山東緊急抽調多支核酸檢測隊伍前往威海。作為支援威海疫情處置省直檢測隊領隊兼一組隊長,白曉卉帶着團隊在9日凌晨4時抵達,10個小時完成核酸檢測實驗室布局、調試儀器設備和試劑裝配工作。

  白曉卉長期從事分子診斷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擔起了檢測核酸樣本的重任。

  醫學檢驗師,是距離新冠肺炎病毒最近的一群人,也是衝鋒在抗疫前沿的“偵察兵”。面對無形的“敵手”,周身密不透風的防護是基本裝備。

  悶熱的防護服裏三層、外三層,戴着護目鏡,臉上全是壓痕……“大家經常工作六七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就為了減少穿脫全程防護服次數,避免浪費時間。”和白曉卉一起去威海的同事、山東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副主任技師吳曉本説。

  早一分出具檢測結果,就能為遏制病毒傳播早搶出一分先機。檢測隊員輪流倒班、晝夜不停,歇人不歇機器,一個班次下來已是精疲力盡。身為隊長的白曉卉,還要梳理總結當日工作、調度補充試劑耗材、優化提升流程效率。

  “普通隊員尚能通過倒班連續休息10個小時,她可能只休息兩三個小時。”白曉卉的同事這樣説。

  據初步估算,3月9日至20日,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檢測隊共完成近11萬管樣本檢測。這些樣本覆蓋人群約100萬人次。隨着樣本的不斷檢出,威海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總體穩定,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快要迎來勝利曙光的時候,意外突然降臨。

  19日凌晨返回駐地休息的白曉卉,中午還與同事一起吃飯。“白老師那天下午還在師門群裏提醒,我們得開組會了。可是到了約定的時間,白老師卻一直沒有上線。”白曉卉的碩士研究生王榕榕説,“她一直惦記着大家的論文進展,我還給她發了上課的視頻鏈結。”

  或許是老師臨時有任務?或許是老師罕見地忘記了?學生們沒有多想。直到20日,噩耗傳來,老師因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臨床專家初步診斷死因係心源性猝死。

  檢測隊入住的酒店,離海邊只有數百米。本來,她計劃等解除隔離,約着同事好好看一眼大海。

  3月20日,春分節氣,本應是春光正好、生機勃發的日子。

潔白如卉

  眉眼彎彎,笑意盈盈。大家都説,工作中的白曉卉活力滿滿,經常聽到她爽朗的笑聲;生活裏她又樂觀熱情,積極向上。

  “你看她大大咧咧的,説話豪爽,但是做起事來非常細心。研究生的時候,我們整天泡實驗室裏,曉卉看我們很枯燥,就給大家唱個歌,活躍氣氛。”回憶起白曉卉,山東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副主任技師邵春紅説。

  還在讀研的時候,邵春紅和白曉卉曾一起幫人搬家。她很有心地在每個傢具上貼好紙條,提醒注意事項。

  “一方面很開朗、不拘小節,但是做起事來,能把每項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包括後來工作中也是如此。有她在,我們就心裏踏實。”邵春紅説。

  有次,邵春紅和同事要撰寫國家級課題的申請書。白曉卉積極協調為這支團隊爭取到了3個月的科研假,還就近騰出一處僻靜場所,讓大家靜心工作。

  山東省立醫院副院長孫志堅説,白曉卉業務能力很強,被評為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是醫院培養的後備學術帶頭人,曾在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學術論文摘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白曉卉帶領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的同事們,馬不停蹄地奮戰在一線。

  2020年6月,白曉卉率隊前往北京新發地市場支援,48小時內緊急改造符合要求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創下“山東速度”;20多天后,她帶隊奔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完成了20多萬人份的核酸檢測,還對當地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開展9天的培訓,培養60多名業務骨幹……

  2022年1月,河南發生疫情。白曉卉再度領銜出征。6日凌晨5點,她與同事攜儀器設備從濟南出發;7日凌晨2點,隊伍就完成對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的所有儀器設備試劑裝配調試工作。

  高強度的工作成了家常便飯。和白曉卉同去支援河南抗疫的同事、博士研究生王澤筠説:“時間緊、任務重,大家沒有在正常飯點交班,都是跨着飯點進行交接。”為協調保障核酸檢測,白曉卉曾連續工作20多個小時未能休息。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但我們總感覺她的時間好像更多一些。我經常問她,你的精力怎麼這麼旺盛,你不累嗎?她就笑笑不説話。”王澤筠紅着眼圈説。

  同事眼裏,白曉卉對工作一絲不茍。邵春紅説:“有時候,深夜標本送來了,就得熬夜做分析,但曉卉沒有怨言,經常看到她的小孩在實驗室裏學習,她就在一旁工作。什麼困難,在她眼裏都不是事,都能應付、化解。”

  同事們説,白曉卉是“小太陽”,溫暖着大家;也有人説,她是潔白的花卉,帶給人春天的芬芳。

永遠盛開

  “我們不想讓她當英雄,只想讓她繼續教我們……”有學生想起白曉卉便哽咽不已。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的學生王麗麗覺得,白曉卉不僅是自己學業上的指導老師,更是生活裏的“白姐姐”。臘八節給大家帶粥,平時還喊着一起看電影。

  王麗麗第一次去實驗室的時候,白曉卉還專門等在樓下。

  “白老師看我不太適應,還專門開導我,指點論文怎麼開題,PPT怎麼排版。”王麗麗有時候實驗不順利,耗費了一些試劑和耗材,白曉卉也沒有批評。“她安慰我不要灰心,失敗很正常。”

  3月8日那天,實驗室的女生都收到了巧克力。“白老師還跟我們開着玩笑。”王麗麗説,就在大家聊天的時候,白老師突然接到準備出發的通知。

  一如往常的果斷、幹練,白曉卉立馬收拾好隨身物品,和大家揮手作別。

  “白老師注意防護、注意安全!”學生們送她到實驗室門口。

  “放心吧,你們也記得跟上實驗,回來咱們再開組會!”

  這是學生們最後一次看到她的樣子。

  “以為和前幾次支援疫情的時候一樣,她會再次元氣滿滿地回到實驗室,給大家分享出差的趣事。”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臨床醫學診斷專業馬婧瑜回憶,白老師最大的一個願望,就是脫下隔離服,換回普通的防護服。

  年初河南疫情結束,返回濟南的路上,同樣有小孩的王澤筠和白曉卉聊起天:“姐,這麼久沒見着孩子,真想啊。”

  “馬上就回去了。我從北京、從新疆隔離完回家,都摟着兩個孩子一起睡,左邊一個,右邊一個,哈哈。”

  在白曉卉女兒眼裏,媽媽就是“天使”。她曾給媽媽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是她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我的媽媽是天使。新疆全民核酸檢測,媽媽她們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經常工作6到8個小時,中途不能吃飯。每天的標本堆得和小山一樣高,所有的醫生都在努力和疫情作鬥爭。”

  在媽媽講抗疫故事的那個下午,陽光如水般溫柔。女兒依偎在母親懷裏,端詳着媽媽,似乎看到了臉上曾經的壓痕。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