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醉人”的事業

賀蘭山東麓崛起“紫色産業”

2021-09-26 11:14:21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新華社記者王磊、李鈞德、何晨陽、趙倩

  西依巍巍賀蘭山,東臨滔滔黃河水,昔日荒蕪、貧瘠的賀蘭山東麓,如今成為寶地。仲秋時節,東麓一帶藤蔓千頃、葡萄累累;葡萄園裏、酒莊車間,一片繁忙、美酒飄香。這裏不僅為消費者奉上美酒,更為塞上兒女“釀”出了美好生活。

荒蕪之地成為産業高地

  寧夏賀蘭山東麓位于北緯37度至39度,是世界公認的釀酒葡萄種植的“黃金地帶”。由于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水熱係數佳、土壤富含礦物質等獨特的條件,這裏出産的葡萄,是釀造具有“甘潤平衡”東方特質葡萄酒的上佳原料。

  30多年來,尤其是近10年來,這裏原有的50多萬畝戈壁荒灘已變成葡萄園,成為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種植區和酒莊酒産區。已有上百家國內外酒莊落戶于此。

  “産區發展對標世界主要葡萄酒産區,引進國際優質釀酒葡萄品種和先進發展理念,踐行酒莊基地一體化發展路徑,建立了省級葡萄酒管理機構和列級酒莊管理制度。”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産業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趙世華介紹,2020年,葡萄酒産業被確定為自治區特色重點産業之一。

  今年7月,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産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正式挂牌成立。綜合試驗區由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共同建設,旨在做大做強國産葡萄酒産業。

  為解決葡萄酒産業用地確權登記難、抵押融資難等問題,寧夏出臺《關于完善葡萄酒産業用地確權登記的政策措施》,讓産業用地從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成為可能。

  “寧夏産區已經具備了較強産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希望通過寧夏‘綜試區’的建設,帶動中國葡萄酒及葡萄酒産業全面升級。”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説。

  “如今,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區不再是媒體眼中‘東方的波爾多’‘中國的納帕谷’,正作為中國本土葡萄酒的典型代表走向世界。”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趙永清説。

“賀蘭山東麓”美酒:漸成世界餐桌“常客”

  “我對葡萄酒很癡迷,盡可能去接觸不同産區、不同風格的葡萄酒,但之前對國産葡萄酒知之甚少。通過這次培訓課程,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讓我樹立了對中國葡萄酒的自信。”28歲的黃聰説。

  據了解,世界知名葡萄酒産區,都會開設專屬課程體係,推廣其産區産品,培養消費者。黃聰這次接受的是“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銀川産區教程”培訓,這是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主動“進軍”消費者的全新嘗試。

  “首批我們在全國認證了30多位講師,范圍覆蓋20多座城市,以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居多,培訓學員基本都是‘90後’年輕消費群體。”銀川市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業聯盟理事長蘇龍説。

  為適應葡萄酒個性化、差異化和特色化的消費趨向,寧夏産區確定了酒莊化發展模式。綠色生産、智慧管控、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産業體係……從追逐“紫色夢想”到打造“中國品牌”,隨著知名度的提升和內銷、出口量的不斷擴大,“賀蘭山東麓”優質葡萄酒,日漸成為世界餐桌上的“常客”。不同地域、不同膚色的酒莊莊主、釀酒師、經銷商紛紛慕名來到寧夏。

  “釀一瓶寧夏風土的好葡萄酒”,是酒莊莊主張言志作為一名釀酒師的情懷。一直從事進口酒生意的他,來到寧夏投資建設酒莊。“我們有實力和進口酒同臺競爭。”不斷攀升的銷售業績,證明了張言志的判斷。如今,他已將葡萄園擴至3萬畝。

“葡萄酒+”:繪就産業富民新畫卷

  連日來,勞務經紀人張鵬飛每天帶著100多名工人在葡萄園採摘。“葡萄園的活不重,工人大多是家庭婦女,不僅能賺錢,還能照應家庭。”他説。

  48歲的張鵬飛家住永寧縣閩寧鎮,那裏的6萬多名群眾全部從西海固搬遷而來。張鵬飛説,葡萄園給周邊農民帶來了穩定的收入,不少村民還買了小汽車。

  特色産業只有成為富民産業,才更具“生命力”。記者了解,寧夏葡萄酒産業每年能為生態移民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工資性收入約9億元,賀蘭山東麓地區農民收入中的三分之一來自這個産業。

  近年來,賀蘭山東麓極具中式風格的酒莊,成為網紅打卡地。

  走進源石酒莊,恍若來到一座古樸典雅的中式園林。酒莊莊主袁園介紹,酒莊自建成開始,一直免費向遊客開放,年均接待遊客30萬人次。每年葡萄豐收季節,前來觀光體驗的遊客絡繹不絕。酒莊舉辦的“海棠節”“星空朗讀”等活動,豐富了遊客的文旅體驗。

  據自治區文旅廳廳長劉軍介紹,寧夏在推進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文化旅遊長廊建設中,將葡萄酒這一“紫色産業”融入寧夏文旅産業,充分發揮葡萄酒産業在生態觀光遊、休閒度假遊和高端體驗遊中的獨特優勢,推動文旅産業與葡萄酒産業高品質融合發展。

新華社銀川9月24日電

 

責任編輯: 馮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