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7版

“黃河裏沒有咱溝的泥”是豪氣更是擔當

2021-09-17 23:49:29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7版

  “百靈子過河沉不了底,滾滾黃河裏沒有咱高西溝的泥。”在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銀州街道高西溝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幾天前,在高西溝村龍頭山山頂,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陜西省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西溝村探索黃土丘陵溝壑區綜合治理情況介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西溝村是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一個樣板。

  黃河之黃,源于泥沙,困于水土流失。“滾滾黃河裏沒有咱高西溝的泥”道出了高西溝人的底氣、豪氣,更彰顯了高西溝人的責任擔當,這不是唱出來、喊出來的,而是高西溝幾代人、一雙雙手幹出來的。

  曾經,臥在黃土高原上的榆林,黃沙漫天、礫石遍地,新中國成立初期,林木覆蓋率不及0.9%。高西溝村更是“風刮黃沙難睜眼,下雨泥糊順溝滑”“房屋埋壓人移走,看見黃沙就搖頭”。

  但是風沙再大,也吹不動人的意志,埋不住人的精神。大種百萬畝檸條,百萬人義務植樹……數十年間,榆林在慢慢變綠。單一個高西溝村就則成功治理了40座山、21條溝,“綠色銀行”開張營業,樹木、梯田、壩地成為“吉祥三寶”。

  在沙漠戈壁鬥沙培綠,難度“逆天”。這裏是最需要培綠護綠的地方,恰恰是自然條件下最“長不出”綠的地方。很難説,是從哪雙手種下的哪一棵樹開始,高西溝村“泥不下山、水不出溝”了,榆林的生態改善了。將風沙肆虐變成綠意盎然,需要付出的不是一天、一年,而是接續幾代人的努力。

  不僅是高西溝村,不僅是榆林,祖國各地,治沙綠化的家園再造之功,屬于每一位綠水青山的倡導者、創造者、守護者。

  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月亮山看望護林員。2017年,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地球衛士獎”;2021年,塞罕壩機械林場作為一個集體,榮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

  還有內蒙古自治區馬鞍山林場護林員、黑龍江省紅松林裏巡山的護林員……他們面容黝黑、雙手粗糙,擁有同一個身份,共赴同一個使命。

  在這些綠色守護者的身上,大寫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樹在沙窩裏不好扎下根來,人就像釘子一樣釘在沙窩裏,一苗一苗種、一桶一桶澆,樹倒了再扶起來,人倒了兒孫跟上來……

  生態文明建設不是一個“大而空”的口號,而是需要每一個地方主動作為、久久為功、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的係統工程;需要人人都有“黃河裏沒有咱溝的泥”的精神,不當環境破壞者,不給環境添負擔,人人都來播下一抹綠,共同守衛碧水藍天,為生態文明之“功成”貢獻一個“我”。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王若辰)

 

責任編輯: 李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