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8版

雪域之美,有一種“遇見”讓網友直呼“很幸福”

新華社張揚工作室推出西藏係列視頻報道,清新表達實現正能量與大流量“兼收”

2021-09-17 23:50:11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8版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薛園

  這是西藏:360多萬人口,12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70年滄桑巨變……

  這也是西藏:時尚的街區,詩意的鄉村,豐富的飲食,文化的傳承與交融迸發出新的活力,年輕人展現出蓬勃朝氣……

  哪個,更符合你的想像?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新華社張揚工作室連續推出多個視頻報道,通過行進式探訪、輕量化表達,以親歷者的視角講述一趟美好而難忘的西藏之行:有景,也有人;有見聞,也有感觸;有守望,也有憧憬——用最真實的畫面呈現溫暖、鮮活、有血有肉的故事,生動描繪西藏的發展變化和人民富足美好的生活,網友們評價“充滿了治愈力和幸福感”。

  截至目前,西藏係列報道全網瀏覽量超2億,其中紀錄片《遇見西藏》被全網置頂。該係列報道微博總閱讀量超3600萬,多篇作品登上微博熱門視頻榜單;在B站總播放量超100萬,總互動量超10萬;新華社客戶端瀏覽量近千萬。

行者視角,真實呈現,有一種“美好”叫不期而遇

  作為該係列報道的主打産品之一,紀錄片《遇見西藏》的開頭,便是作為親歷者的新華社記者張揚從飛機舷窗向下俯瞰西藏的“初印象”:高聳的山脈、碧綠的湖泊,漸漸勾勒出了一個迷人的遠方。坐上車前往住處,又有聽聞海拔的感慨,遠眺布達拉宮的驚喜……這一幕幕場景不斷擴充張揚對這片土地的美好印象。

  “這是我第一次去西藏,所以更要好好感受,不浪費每一個現場採訪的機會。”張揚説。

  李楨宇作為本片的編導之一,曾有過一段在新華社西藏分社鍛煉學習的經歷,對西藏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數人和張揚一樣,沒有到過西藏但又很向往,所以一開始我們就確定了用偏個人化的視角、小切口呈現‘探訪之旅’,讓鏡頭自然記錄,讓大家看到最真實的西藏。”

  “小切口”體現在片中就是一個個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生活的滋味、遠行的方向、美好的種子、幸福的新生、美妙的遇見。衣食住行、堅守期待、旅途美景……將西藏普通人生活的點滴娓娓道來。

  早在出發前月余,張揚工作室便和西藏分社的同事們進行了嚴密細致的溝通:從出行安排到路線制定,從腳本內容到拍攝設備,每個環節都反覆推敲,再三檢查。從不打無準備之仗,工作室用這樣的態度對待每一次報道工作。

  既然是“探訪”,那麼意料之外才是最精彩,也是最難“預制”的。

  “前期確定了大概方向,聯繫好了採訪對象,寫了好幾版採訪提綱,但高原的天氣和道路怎麼樣,現場到底能拍到什麼,聊出什麼,都是未知的。最終的片子能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和氣質,我們心裏並不是很清晰。”編導趙世通這樣描述出發前的心情。

  不過,作為專業新聞記者,特別是有著十多年採訪經驗的資深記者張揚來説,最擅長的就是現場抓取資訊。她説:“提到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許多報道會去深入挖掘歷史故事,展現時代變遷。但我想輕裝上陣,我覺得美好的事物就是美好的,我們要考慮的就是怎樣把這份‘美好’用有溫度的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現出來。”

  和張揚配合多年的“老搭檔”,攝像記者楊志剛説:“在有限時間裏和採訪對象快速建立聯結,調動出舒適的溝通氣氛,精準捕捉動人瞬間,這是我們長期做採訪練出來的能力。”

  于是,所有的“美好”都是不期而遇的,團隊成員們也憑借自己的專業功底將這些美好挖掘並保留了下來:

  比如,由與藏族司機小哥聊天而自然引入的紀錄片第二章節“生活的滋味”:一杯甜茶、一碗藏面,既是拉薩當地人一天的開始,也是張揚想要感受的理想早餐。

  在極具煙火氣的甜茶館裏,團隊本來是與漢藏雙語作家平措扎西聊天,講西藏的早餐文化,誰料竟碰巧遇到了扎西爺爺的朋友們——剛剛參加完西藏模特大賽、在這裏聚會分享喜悅的一群可愛老人。于是,張揚就“自來熟”地和老人們坐在了一起。

  香氣氤氳中,老人們穿著漂亮的衣裙,粧容得體,喝甜茶、吃藏面,幸福感從泛紅的臉頰和揚起的嘴角滿溢而出。扎西爺爺説,他們早已“忘了年紀”。在這樣的鏡頭下,社會的變遷早已無需多言,甜茶店裏美食散發的溫度,便是美好生活所映射出的暖意。

  再比如,結巴村。結束在林芝的採訪後,團隊一行了解到附近農村的藏式民宿做得不錯,便驅車前往,拍攝“鄉村振興”主題的相關素材。在和村民的交談中,編導馬原馳詢問“結巴”在藏語中的意思,對方回答是“遺忘”,馬原馳敏銳捕捉到這個關鍵資訊,和團隊進行溝通,于是在現場就有了“遺忘的村莊如今被喚醒”這樣的詩意表達。“遺忘”成為過往,憑借四季變換的美景、古樸舒適的民宿,結巴村被越來越多的人“記住”,變成旅人心目中的詩與遠方。

  這也成了紀錄片中令觀眾格外“垂涎”的兩個片段——一個美食,一個美景,難怪有那麼多彈幕感慨:世外桃源不過如此了吧?

  還有將“非遺”黃梅戲帶入課堂的援藏教師金慧琳,開藏餐廳、希望把本土文化發揚光大的西藏青年洛桑晉美,扎根西藏18年的北京創客劉東波……

  與之相應的,是援藏教育為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文化的傳承和交融迸發出新的活力、遠行者找到了家的歸屬……古老的土地煥發出奇跡新生,看似不期而遇的“美好”,其實都恰逢其時。

  紀錄片的末尾,張揚説:“走過的只是西藏的冰山一角,看見的也不過是這裏的滄海一粟。”但數以萬計真摯而熱烈的網友留言證明,片中恰好途經的精彩,足夠讓人體會到這片土地日新月異的發展變遷。

清新表達,非常“7+1”軟化嚴肅新聞

  紀錄片是重頭戲,但並不是全部,工作室還推出了“創意長圖視頻”産品《西藏“七”遇記》(微信公眾號題為《張揚在西藏,遇見七個美麗的故事!》)。

  這是工作室在新媒體融合態産品方面進行的探索創新,把多段文字、多情景圖片及7個Vlog視頻同時嵌入一張長圖之中,使産品內容更加豐富,並具有更強的視覺衝擊力和用戶體驗感。

  從剛落地拉薩的生龍活虎到持續高原反應,張揚的一係列經歷被剪輯制作成“幕後花絮”:拖著碩大的氧氣罐採訪,還一本正經地面對鏡頭解釋“吸上氧感覺世界都亮了”。這一段落引發了網友熱議,除了溢出螢幕的“哈哈哈哈哈哈”,還有不少網友調侃“講究啊,這是出街新時尚嗎”“抱歉我知道不應該笑,但實在忍不住”“真·拖油瓶”……

  和扎西幹措在八廓街逛街,紀錄片裏只是一筆帶過,Vlog卻單成一期,還延伸了高反篇的“爆點”,B站的題目也有了連續劇的味道——《在高原逛街,我又行了》。7分鐘的視頻,不僅讓以扎西幹措為代表的西藏“遠行青年”充滿理想與活力的狀態一覽無余,還通過八廓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鱗次櫛比的店鋪,充分體現了拉薩的經濟狀況和人民生活水準。

  還有《這所高中,有“一出好戲”》《幸運值MAX!我看到了金色的南迦巴瓦》等,這些短視頻和紀錄片有著迥異的敘事和剪輯風格,形態不同,落地渠道也不盡相同,但都在嘗試柔性呈現宏大主題,表達方式清新自然,讓人如沐春風。

  “我覺得這是最適合我的方式,工作室也在嘗試了很多次之後將這種風格確定了下來。”張揚長得很甜,一雙眼睛更是像會説話似的,一笑就彎成了月牙兒。因為這種天然的親和力,她也被網友們寵溺地稱為“美羊羊”。

  團隊成員們也認同了這種説法,“我們探索的結果就是要在堅守職責使命的基礎上有人性化的輸出,而這恰好是張揚的強項。”

  為了吸引年輕受眾,團隊還在拍攝中設計了很多巧思,比如開頭和結尾都出現的司機小哥昂翁彭措,他向團隊成員介紹了許多西藏的風土人情,黝黑的面容上挂著靦腆的笑,讓網友直呼“太淳樸了”。

  而將一個一個故事連接起來的拍立得,則貫穿報道始終。從張揚出門前拿起的黑色相機包,到每次和採訪對象的合影細節,再到結尾每個人都舉著自己的拍立得照片幸福微笑,拍立得似乎也成了一種象徵和代表——美好就在西藏的每一處小事裏、每一個人的身邊,即拍即得。

  馬原馳是B站深度用戶,從大一開始沒有一天間斷過“打卡”。在他看來,這些小“驚喜”不僅讓片子的內容更立體豐富,也在無形間和受眾有了互動,“觀眾找出隱藏細節的過程好像就是在猜記者、編輯心思的過程,會不由自主地去想‘為什麼’‘還有什麼’。宏大主題無形中就被印刻在了腦子裏,也讓我們的片子更值得大家深挖細看。”

  “其實還是想把每一個工作做好,不辜負每一次在現場的機會。”“技術流”之外,張揚道出了新聞人的本質。

真心換真心,正能量與大流量“兼收”

  10天時間,採集1.25T的海量素材,“烹制”成1部紀錄片、1個“創意長圖視頻”産品、7個Vlog,總計視頻成品時長超過1個小時。

  “多虧西藏分社同事們的鼎力支援——踩點充分、保障有力、配合默契。”

  “10天已經是極限,北京這邊還有許多採訪拍攝。”“這已經是非常長的時間了。”

  “時間緊”是團隊成員們的一致看法。

  因為是結束在三星堆的採訪後直接奔赴西藏,團隊成員們白天按日程拍攝,晚上還要熬夜剪片子,睡眠時間只能一再壓縮。

  “他們幾個可能已經都忙得顧不上高反了。”張揚開玩笑説。

  而作為出鏡記者,即使高原反應強烈到整夜難以入睡,她也沒有停下採訪的腳步,“還是得靠吸氧,氧氣瓶不離身,不然説兩句話就上不來氣兒。”細心的觀眾在視頻中也發現了她剛到西藏時發白的臉色和幹裂的嘴唇,紛紛留言“心疼羊羊”。

  事實上,這是張揚工作室成立8個多月的常態。全國兩會、總書記考察、三星堆新一輪考古發掘、東京奧運會……每一個作品都不容馬虎。爆款視頻背後,是工作室每位成員夜以繼日的長期作戰,但沒有人有怨言。

  社交媒體時代,受眾每天被海量資訊包裹,只有在策劃、創作到運營的每個環節用盡全力,才有可能讓作品脫穎而出,有真正的傳播力和到達率,才能和受眾産生有效、密切的聯結。在新媒體主戰場,“做到極致”才是生存下去的唯一選擇。

  這條網友在看完紀錄片後的留言,得到了非常多的點讚:“快節奏的時代,我很少會不開倍速看完一個視頻,但是這次是。看完後心裏充溢的是寧靜和恬淡,對西藏又平添了幾分向往。”

  “你要問我最難的是什麼,那就是我們一直要在內容上尋求突破和創新。”馬原馳説:“新媒體時代的公平就在于,數據是直觀的——播放量好就是好,互動量高就是高。”

  “每次看到即使是很長的片子完全播放率也很高,看到大家的點讚和留言,就什麼辛苦都忘了,還是非常驕傲的。”張揚笑著説。 

責任編輯: 李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