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央銀行制度 “雙支柱”調控護航經濟行穩致遠-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7 08:54: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完善中央銀行制度 “雙支柱”調控護航經濟行穩致遠

字體: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完善中央銀行制度,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和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專家認為,完善中央銀行制度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佔據着重要地位。

  目標既定,路徑清晰。展望“十五五”時期,專家預計,一方面,人民銀行將從完善基礎貨幣投放和貨幣供應調控機制等方面,繼續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另一方面,人民銀行將從完善並強化重點機構和重點領域風險防範舉措等措施入手,加快構建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持續打通貨幣政策傳導堵點,不斷提升其針對性與有效性,護航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貨幣政策體制機制安排

  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是面對新的國內外形勢和任務要求的重要支撐,可以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如何理解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日前在署名文章中&&,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旨在不斷完善貨幣政策的體制機制安排,動態實現幣值穩定、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的優化組合,從源頭上促進金融穩定。

  潘功勝認為,要準確把握科學穩健的內涵和要求。要把握好貨幣政策的力度、時機和節奏,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保持貨幣條件與支持經濟潛在增長和物價基本穩定的要求相匹配,提升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高質量發展的適配性和精準性。

  專家&&,需要從多方面重點把握這一體系的內涵和要求,包括把握好貨幣政策的力度、時機和節奏,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保持貨幣條件與支持經濟潛在增長和物價基本穩定的要求相匹配等。

  專家認為,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一方面,要優化基礎貨幣投放機制和貨幣政策中間變量,保持金融總量合理增長。

  當前,我國已構建起長短結合的流動性投放機制,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買斷式逆回購、逆回購等工具實現不同期限流動性的精準調節,充分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

  人民銀行將持續優化流動性期限結構,應對流動性波動和確保金融市場穩定。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貨幣政策將更注重力度、時機和節奏的平衡。這意味着,人民銀行在進行貨幣政策操作時會避免“大水漫灌”,通過逆回購、MLF和降準等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預調微調。

  在保持流動性充裕的基礎上,人民銀行將持續優化貨幣政策中間變量。專家&&,要淡化對數量目標的關注,把金融總量更多地作為觀測性、參考性、預期性指標。

  另一方面,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還要健全市場化的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政策利率的價格型調控作用,持續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下降,激發市場主體內生性融資需求。”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這是當前促消費、擴投資、推動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的重要發力點之一。

  此外,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也是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認為,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需統籌總量調節與結構優化,既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經濟發展相適應,又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定向滴灌”,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傾斜。

  構建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

  構建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是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關鍵舉措。

  潘功勝日前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分享了關於“中國宏觀審慎管理體系的建設實踐與未來演進”的看法。他提出,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是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中發揮積極作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重點推進四方面工作:強化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和評估體系;完善並強化重點機構和重點領域風險防範舉措;持續豐富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箱,提升系統化、規範化、實戰化水平;不斷健全協同高效的宏觀審慎管理治理機制。

  “這意味着,在‘十五五’時期,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將致力於構建一條‘覆蓋全面’的防線。”董希淼説。

  人民銀行此前透露了一些具體工作安排。例如,在構建系統性金融風險評估體系方面,人民銀行正研究將宏觀審慎評估(MPA)拆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聚焦評估貨幣政策的執行情況;另一部分聚焦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評估,服務於宏觀審慎管理。

  在完善並強化重點機構和重點領域風險防範舉措方面,曾剛提出,需進一步健全跨市場、跨機構、跨領域風險監測預警和處置機制,強化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等的監管,規範影子銀行發展,防範跨境資本流動波動風險,築牢金融安全防線。

  “我國將適時發布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名單,逐步拓展非銀金融機構的系統重要性評估範圍,同時也將強化宏觀審慎管理在金融市場運行監測中的作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我國也會逐步把國際經濟和金融市場風險外溢的影響納入宏觀審慎考量之中。

  與此同時,宏觀審慎管理有望擴大覆蓋範圍,政策工具箱也將持續豐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預計,宏觀審慎管理有可能擴大覆蓋範圍,延伸至影子銀行、跨境資本流動、房地産金融等領域,將出現更多的創新工具。

  董希淼舉例稱,可以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銀機構提供流動性的機制性安排,以應對潛在的流動性風險。同時,強化法治與監管協同,將加快推動人民銀行法、金融穩定法等立法修法工作,為宏觀審慎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持續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的核心環節。專家預計,未來五年人民銀行將進一步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

  從具體舉措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楊瑞龍建議,應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健全匯率制度,強化中央銀行政策利率的引導作用,打通從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到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的各類經濟行為主體,再到社會各經濟變量的傳導機制,提高貨幣政策的實施效率。

  婁飛鵬提出,需要進一步暢通“政策利率-市場利率-信貸利率”的傳導鏈條,優化“央行流動性投放-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傳導路徑,通過結構性工具“精準滴灌”重點領域。

  提升貨幣政策透明度,做好政策溝通和預期引導,同樣是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關鍵支撐。中證鵬元研究發展部研究員吳進輝&&,若考慮進一步發揮利率調控的作用,確保市場對政策信號的清晰傳遞將至關重要。

  “為了讓市場更清晰地理解貨幣政策的意圖,人民銀行需要在進一步明確主要政策利率的同時,適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寬度,從而強化市場對利率調控目標的預期,有效引導市場行為。這將有助於更好地推動貨幣政策的實施,不斷增強政策的傳導效果。”吳進輝説。

  除此之外,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暢通還需與其他政策協同發力。曾剛認為,要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産業政策的協同配合,確保政策紅利精準直達市場主體。

  “十五五”規劃建議為未來五年央行的重點工作指明了方向。業內人士預計,隨着各項舉措逐步落地,貨幣金融環境有望保持穩定,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撐。

【糾錯】 【責任編輯: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