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險資持續加碼銀行板塊。其中,國有大行成為險資布局重點,郵儲銀行、建設銀行獲險資大幅增持,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首次出現險資身影。此外,部分區域性城農商行也獲得險資加倉。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股的高股息特點與險資需求高度匹配,股息收益能夠滿足險資的收益需求。隨着政策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險資或成為未來權益市場重要的增量資金,盈利穩健、股息回報較高的銀行股將繼續受到險資青睞。
險資加倉國有大行股
三季報顯示,多只國有大行股獲險資加倉。其中,郵儲銀行為險資增持數量最多的銀行股。郵儲銀行三季報顯示,三季度,平安人壽增持郵儲銀行21.89億股,至23.82億股,持股比例為3.55%,為郵儲銀行的第二大流通股股東。
建設銀行獲得新華保險加倉。三季度,新華保險旗下“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産品”增持建設銀行880萬股,至2.10億股,持股比例為2.19%,為建設銀行的第五大流通股股東。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首次出現險資身影。具體來看,截至三季度末,“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産品”新進成為工商銀行的第七大流通股股東,持股數量為7.57億股,持股比例為0.28%;“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進成為農業銀行的第四大流通股股東,持股數量為49.13億股,持股比例為1.54%。
除了加倉A股國有大行股之外,險資在港股市場也頻頻舉牌、加倉國有大行H股。今年以來,中國平安集團及旗下子公司多次增持農業銀行H股、郵儲銀行H股。
滿足險資投資需求
業內人士認為,六大行分紅穩定、流動性強,能夠滿足險資的投資需求,對險資更具吸引力。
三季報顯示,六大行前三季度盈利規模保持穩健增長,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07萬億元。在盈利穩健增長的同時,六大行資産質量也呈現同步改善。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六大行不良貸款率均較上年末下降。此外,六大行一直是銀行分紅的主力軍,分紅力度穩定在較高水平。
事實上,銀行股估值低、股息率較高,與險資的資産配置需求較為契合,一直以來都是險資重倉的核心板塊。Wind數據顯示,剔除平安係對平安銀行的持股後,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險資共出現在22家A股上市銀行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持股市值3165.19億元。
除了國有大行之外,部分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區域性銀行也在三季度獲得險資增持。Wind數據顯示,南京銀行、常熟銀行、無錫銀行、蘇州銀行等獲得險資增持。
業內人士&&,銀行股估值低、股息率較高,從長期投資視角來看,穩定且高額的股息收入能夠為險資提供持續的資金流入,有助於保險資金的長期穩健運作,更好地匹配保險業務的賠付需求和資金運用計劃。
配置比例有望提升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隨着政策推動長期資金入市,險資有望加大入市力度,對銀行股的配置比例可能進一步提升。
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戴志鋒&&,在當前政策環境與宏觀環境背景下,險資入市提高權益投資佔比態勢逐漸深化。而在股票投資中,銀行板塊憑藉其高股息的特點更受險資青睞,預計險資在未來將進一步加大銀行股的持倉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2026年初,非上市險企將開始實施新會計準則。業內人士認為,在新會計準則下,二級市場的股價波動會直接影響險企利潤,為降低利潤表波動,險資青睞於配置估值穩定、波動較低的股票,對銀行股的配置需求將進一步強化。
太平洋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夏羋卬認為,在新會計準則下,FVOCI賬戶成為險資權益投資主通道,險資對高分紅、低波動資産的配置偏好進一步強化,銀行股憑藉類固收屬性,成為險資拉長久期、平滑利潤的關鍵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