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銀理財董事長李豪:對新時代資管行業發展趨勢的思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6 09:00:00
來源:新華網

交銀理財董事長李豪:對新時代資管行業發展趨勢的思考

字體:

  10月18-19日,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5上海蘇河灣大會在上海召開。交銀理財董事長李豪在“2026年全球投資展望與創新趨勢”主題論壇上發言。

  李豪認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資管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新時代下,資管行業應服務國家戰略全局,把握發展機遇。一是必須提升核心投研能力,深化産業前沿研究,構建多元化、跨領域的資産配置體系,以專業能力服務實體經濟。二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産品創設從供給導向向需求導向轉型,打造與投資者風險收益偏好精準匹配的多層次産品體系。三是必須築牢風險防線,將合規經營作為生命線,健全流動性與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為資本市場穩健運行和居民財富保值增值貢獻力量。

交銀理財董事長李豪

  以下為李豪發言全文:

  非常感謝給我這樣一個發言的機會,借此給大家匯報交流四點思考,談談新時代下資管行業發展趨勢。

  思考一,深刻領悟世界宏觀經濟大局,把握理財行業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國內生産總值(GDP)從2012年的52萬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近135萬億元,年均增長6%,對世界增長貢獻率長期保持在30%左右。當“衰退”和“不確定性”成為全球高頻詞彙,中國以超大規模市場、完整産業生態和創新驅動戰略為世界提供了稀缺的“確定性”。理財行業要做的,正是把這份確定性轉化為億萬家庭的獲得感,把宏觀的“中國經濟韌性”投射到每一份産品凈值曲線上。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的持續躍升,正在為資管行業開啟新的戰略機遇期。從産業維度看,我國製造業正加速向高端化、科技化、智能化升級。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蓬勃成勢,為中國資産提供了豐厚的投資回報來源。從資金維度看,我國居民儲蓄總額由2020年底的93萬億元躍升至2025年6月末的162萬億元,人均儲蓄存款突破11.5萬元。從居民財富配置結構看,金融資産佔比2024年達47.6%,資管産品發展空間依然廣闊。

  思考二,積極順應理財行業環境變化,提升資管投研能力

  新形勢下,理財行業應更加注重提升以下三方面能力:

  一是債券投資必須深入到産業前沿。靠“票息+杠桿”的老路已難以為繼,唯有把研究觸角伸向科技前沿,才能在産業發展中捕捉超額收益。交銀理財已率先探路:首批5隻科技創新債納入投資組合,資金直投集成電路、電子信息、高端製造,投資全國首單民營股權投資機構科創債,發布“上海清算所交銀理財科技金融債券指數”,並同步發行指數挂鉤産品,讓投資者一鍵分享硬科技紅利。在消費賽道,我們圍繞頭部互聯網&&、消費金融、汽車金融布局債權資産,把分散的消費數據轉化為可計量、可回款的穩定現金流。

  二是堅持跨領域的多元資産配置。交銀理財從自身實際出發,採取了“長短結合、雙軌並行”的發展策略。近期,一是擴充資産種類,在權益資産的基礎上擴充了黃金、期權、REITs、跨境資産等低相關性資産,利用資産間對衝降低産品凈值波動,實現絕對收益;二是採取指數化投資,以清晰的風險收益特徵為依託,快速規模化地推進多元資産配置落地。在長期發展方面,試點開展股票直投業務,逐步夯實權益投研能力,推動自主投資體系建設,打造策略清晰的拳頭産品。

  三是注重引入創新型資産。依託於全牌照優勢,大部分理財同業開展權益及另類資産投資。交銀理財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在權益方面,推動紅利、打新、量化及可轉債等業務落地,兼顧權益資産的風險與收益。在另類資産方面,開展REITs、持有型不動産支持證券等新型資産投資,有效增厚收益。

  思考三,順應市場需求,打造更多更好的理財産品

  如今,客戶對理財産品的需求也出現了分化,為此,交銀理財從産品的風險等級出發,推出以R1、R2純固收産品為穩健基石、以R3至R5多元策略産品為收益進階的完整産品體系,讓每個風險等級的産品畫像更清晰,與客戶的風險偏好和財富管理目標精準適配。同時,我們又關注到青年客群、銀發客群、互聯網客群、代發客群等特定客群的差異化需求,推動産品創設從“供應導向”向“需求導向”轉型。例如,針對銀發客群,我們挖掘投資者預防性、長期性養老需求,打造養老産品線,更好滿足銀發客群的綜合化産品需求。當然,追求産品收益的同時,豐富産品的功能性也很重要。一方面我們通過優化系統及流程,打造“活錢+”專屬服務區,讓産品贖回更便利、到賬更快捷,讓産品流動性優勢成為鮮明標籤,切實滿足客戶理財資金“即時用”的周轉需求,另一方面,針對夜間時段客戶,交銀理財推出了夜市理財服務,讓客戶真正實現“理財不打烊,收益不停歇”。

  此外,貫徹金融的普惠性,不只是提升産品規模,更是讓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人都能享受到適合自己的優質金融服務。我們依託數據分析,構建多維度的産品評估分析矩陣。這些矩陣涵蓋客戶交易數據、客戶評價反饋以及社交輿情等關鍵信息來源,旨在深入洞察客戶需求與偏好。我們建立“客戶風險畫像-産品波動預警-持有行為分析”三位一體的閉環管理體系,對理財産品收益進行“階梯式分析”,讓客戶不僅知道“賺了多少”,更明白“為什麼能賺”。我們還推出全旅程陪伴服務貫穿售前售中售後,通過健康診斷、動態提醒、再平衡建議,做客戶身邊的“長期夥伴”。

  思考四,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堅持依法合規經營

  在理財凈值化時代,交銀理財在流動性風險管理上主要做了四項工作:一是做好衝擊的前瞻管理。通過流動性風險監測模型動態監測各風險因子變化及可能衍生的流動性衝擊;二是做好産品的回撤管理。三是做好負債的結構管理。通過構建産品目錄體系合理布局不同流動性風險特徵的産品結構;四是做好極端市場下的應急管理。

  信用風險方面,交銀理財依託母行的成熟信用風險評估體系,主動加大信用風險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深入市場和客戶現場調研,加強與外部投研機構合作,精準把握市場動向、動態加強信用主體研判。持續做好資産的存續期管理,切實保障理財産品的穩健業績表現。

  自資管新規實施以來,監管部門持續發力,通過構建完善的監督制度體系,為理財公司更好地履行受託管理職責和信義義務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理財行業肩負着引導社會資金合理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為居民創造財富的重要使命,加強金融風險防控與內控合規管理,築牢穩健發展根基,體現政治責任和擔當。

  從交銀理財的實踐來看,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構建“內控優先,合規為本”的合規文化氛圍。二是建立全面覆蓋、權責清晰的內控合規管理體系。三是夯實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內控理念。四是持續提升內控監督和問題整改成效,確保“監督有力度,整改有深度”。

  當前,我們已經站在資管行業發展的新起點,讓我們堅守“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初心,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攜手構建一個更可持續、更值得信賴的財富管理新生態。

【糾錯】 【責任編輯: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