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金融賦能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行。與會嘉賓&&,科技服務業是連接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橋梁紐帶,我國金融賦能科技服務業不斷增強,科技服務有望成為經濟發展新藍海。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雲明&&,近年來中國科技服務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政策環境不斷完善、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金融賦能不斷增強、産業生態不斷優化。2019年至2023年,科技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了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2.3%。2024年技術合同成交額超6.8萬億元,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張雲明強調,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大力推進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着力實現豐富多元的服務業態和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努力促進技術源頭和市場需求對接、金融供給和産業發展適配。一是進一步建強機制,推進全國一體化技術市場建設和科技成果“先使用後付費”等重點改革,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二是進一步培育主體,開展服務機構培優行動,加強分類指導和政策支持,壯大優質科技服務機構。三是進一步搭建&&,加快建設國家統一技術交易服務&&,培育一批國際領先的卓越孵化器,匯聚更多科技創新資源。四是進一步優化生態,強化標準引領,建設一批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培育專業化技術經理人隊伍,營造産業發展良好環境。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行長張寶江&&,科技服務業是現代産業體系中高智力、高附加值的環節。交通銀行不斷探索完善支持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服務模式,截至目前,集團在科技領域全融資規模已突破1.7萬億元。
張寶江介紹,交通銀行採取多種方式助力科技服務業發展。首先是創新信貸産品,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其次,堅持數據賦能,運用大數據、隱私計算等技術,精準研判企業的需求;再次,依託金融全牌照優勢,打造涵蓋“股、債、貸、租、托”等核心産品的一體化、多層次服務矩陣;最後,共建産融生態,探索搭建“政、銀、園、企”多方參與的服務&&。
在主題演講環節,政産學研界多位與會嘉賓就“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等話題分享觀點。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金融賦能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正當其時,未來應繼續強化産品創新,形成全鏈條金融精準配置和支持。香港生産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就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從專業服務、科技服務、人才和國際網絡四個方面提供出海支持,助力內地企業開拓新增長曲線進行了闡述。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總裁劉蘇華分享了對金融賦能新型技術成果産業化的思考,提出新型技術成果産業化需要接續式金融賦能,需要耐心長期大膽的資本支持。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介紹了以“撥投結合”的方式放大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助力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實踐。穀倉智能硬體孵化器創始人洪華從孵化的對象、目標、方式及實施主體等方面對孵化範式進行了闡述。史太白技術管理公司總裁瓦爾特·貝克介紹了以人為本的技術轉移理念和“雙元制”(高校+企業)人才培養模式。
活動期間,國家産融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專區”、火炬交銀聯合創新實驗室成果、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服務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體系等正式發布,舉行了“火炬創業孵化協作網絡”啟動儀式,介紹了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網中小企業創新成果首發&&相關情況。
在圓桌交流環節,中外嘉賓圍繞“金融賦能 孵化未來”主題進行了探討。本次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中心和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承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