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光大銀行深圳分行成功落地全行首筆“降碳貸”,為深圳市某模具有限公司授信5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額度,貸款利率與企業碳評級結果和碳減排效果指標挂鉤,為企業碳減排貢獻精細化“定價”,精準激勵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在福建南平,針對嚴重威脅森林資源的松材線蟲病,中國人保創新推出全國首單“林業碳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保險,為當地20萬畝林木提供風險保障,建立起“災前預防+災後補償修復”的閉環機制,有效保護了寶貴的森林碳匯資源。
這是銀行保險機構創新金融産品及服務的創新案例,更是銀行業保險業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一個縮影。
“十四五”時期,綠色金融在支持經濟綠色低碳轉型、服務國家“雙碳”目標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從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獲悉,當前我國在綠色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十四五”時期我國綠色貸款年均增速超20%。
政策引領從框架建立走向系統完善
綠色金融政策框架不斷完善,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産品創新層出不窮,國際合作深入推進……回顧“十四五”時期綠色金融體系的發展歷程,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給出了“這是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從框架建立走向系統完善的關鍵階段”的評價。
5年來,中國綠色金融體系從初步建立到體系完善,在頂層設計、産品創新、國際合作等多領域形成了“中國方案”,綠色金融已經成為中國參與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名片。
中華保險研究所首席保險研究員邱劍也&&,回望過去5年,綠色金融已從“新興概念”成長為“基礎制度”,其角色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立柱架梁”,標誌着金融資源配置邏輯發生歷史性轉變,促進了資本的高效配置,為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提供了“正向激勵”。綠色金融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定價閉環,引導社會資金投向低碳、環保等領域,為綠色産業提供利率較低、期限較長的多元化資金支持,提供更多低成本、高質量的綠色産品服務。
“此外,綠色金融還推動了金融市場的創新與發展,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新的業務增長點和投資機會,優化金融機構的資産負債結構,通過建立綠色資産評估標準和發展綠色金融衍生品,增強了市場活躍度與流動性,提升其抗擊風險的能力。因此,綠色金融不僅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加速器’,更是重塑中國發展模式、定義全球綠色規則的‘操作系統’。”邱健説。
綠色金融工具箱不斷豐富
在較為完善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支撐和引導下,銀行業保險業正着力做細做深綠色金融大文章。
“十四五”期間,多家銀行將把綠色金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發展。
據2025年上市銀行半年報,截至6月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6家國有大行綠色貸款餘額共計23.8萬億元。
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在加快推動綠色金融業務更上一個&階。上半年,興業銀行綠色金融貸款餘額為1.08萬億元,浦發銀行綠色貸款餘額突破6700億元;中信銀行綠色貸款餘額突破7000億元;光大銀行綠色貸款餘額4641億元。
就保險機構而言,上半年,人保財險綠色保險累計提供風險保障126.35萬億元,同比增長23.9%,以專業保障能力服務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發展。中國太保聚焦碳匯能力鞏固提升、綠色交通、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推出超37款首創産品,如“零碳鄉村”保險、碳配額質押保險等,綠色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3.03%,為超536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保障,在生態農業和清潔能源領域分別提供風險保障超8000億元和18萬億元。
得益於此,綠色金融“工具箱”不斷豐富。
當前,我國已經形成以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為主、多種綠色金融工具蓬勃發展的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
在綠色貸款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綠色貸款餘額由2019年末的9.9萬億元增長至2024年末的36.6萬億元。
在綠色債券方面,據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數據統計,2024年,我國境內綠色債券市場新增發行綠色債券477隻,發行規模約6814.32億元。
在豐富完善轉型金融工具方面,我國還在經濟轉型、生態保護等領域發行可持續發展挂鉤債券以支持傳統行業低碳轉型;ESG在投融資市場中的主流化趨勢漸顯,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生力量;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藍色金融發展以及對個人碳賬戶的探索日益成為金融機構的關注重點。
優化服務為生態文明建設添綠
綠色金融蓬勃發展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從污染防治到生態修復、從清潔能源到低碳基建,綠色金融服務正以實際行動為美麗中國添磚加瓦。
清晨的蘭州水生態科普公園,綠草茵茵、鳥語花香,不少市民在這裡晨練、散步。這座公園與黃河僅一路之隔,其地下還“藏”着一座西北地區最大的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變身公園,在變廢為寶、節水增綠的同時,也為當地老百姓提供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們着眼服務黃河流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支持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改擴建項目。”國家開發銀行甘肅省分行客戶三處客戶經理常振文向《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介紹,這座污水處理廠採用“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工藝,經過處理後排入黃河的尾水水質可達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一級A”標準。
目前,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已完成改擴建並投入運營。這一項目只是國開行支持綠色基礎設施改造的“冰山一角”。據悉,今年1月-4月,國開行發放綠色貸款超2500億元,重點投向綠色基建、清潔能源、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等領域。近年來,國開行綠色貸款在全部信貸資産中的佔比不斷提升,為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這樣的綠色實踐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展現出綠色金融服務的多樣性與創新力:
在廣東,平安産險落地全國首單城市紅樹林碳匯指數保險,實現生態系統碳匯保障的有效覆蓋;
在西藏,中國人民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在洛扎縣正式啟動基於農業銀行掌銀&&的首個邊境地區“個人碳賬戶”,提升公眾對綠色發展的參與積極性;
在浙江,太保産險浙江分公司與安吉余村共同發布全國首單“綠水青山—零碳鄉村綜合保險”,為當地零碳鄉村建設提供新的綠色保險創新解決方案;
…………
過去種種皆為序章。展望“十五五”時期,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雙碳”目標深入推進、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加速將為綠色金融創造廣闊空間;另一方面,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氣候風險加劇也對綠色金融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機遇,多家金融機構積極布局,將綠色金融納入長遠發展戰略。光大銀行將發展綠色金融、服務“雙碳”目標納入銀行“十五五”預規劃發展戰略中,提出要進一步突出特色化競爭、實現規模穩步增長、創新特色産品,持續推動“綠色光大”建設。郵儲銀行和人保財險將綠色金融視為服務新質生産力過程中的價值增長點。郵儲銀行副行長杜春野介紹,該行在轉型金融等高價值領域的信貸投放收益率高於全行平均收益率30個基點以上。這充分説明,只要精準聚焦高價值賽道、用心挖掘市場需求,就能在差異化競爭中找到增長空間。“下一階段,人保財險將準確把握保險在服務綠色發展中的定位,培育發展綠色金融新質生産力,為推進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注入可持續動能,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人保財險有關負責人&&。
專家建議系統謀劃、多措並舉,推動綠色金融邁向更高水平,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加快科學有序推進轉型金融發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融合;深化國際合作與開放水平;持續提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與金融機構環境風險管理水平。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鋒&&,當前綠色金融發展已進入深水區,轉存量比做增量難度要大,應從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制定轉型金融有效標準、轉型金融産品與市場發展針對性等方面發力,持續加大對節能環保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同時,保證對煤電等行業低碳發展的合理支撐,在確保“安全降碳”前提下,推動綠色産業和綠色項目在經濟活動中的佔比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