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部署實施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後,具體實施方案正式出爐。8月12日,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和《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對於支持範圍、貼息標準等方面做出細化部署。
記者注意到,實施方案發布後,農業銀行率先響應,於同日發布關於個人消費貸款貼息工作的公告,&&會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自2025年9月1日起,對符合實施方案要求的個人消費貸款實施貼息。
個人消費貸款的貼息支持範圍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間,居民個人使用貸款經辦機構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不含信用卡業務)中實際用於消費,且貸款經辦機構可通過貸款發放賬戶等識別借款人相關消費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規定享受貼息政策。貼息範圍包括單筆5萬元以下消費,以及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養老生育、教育培訓、文化旅游、家居家裝、電子産品、健康醫療等重點領域消費。對於單筆5萬元以上的消費,以5萬元消費額度為上限進行貼息。
根據《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貸款可享受貼息政策:一是由經辦銀行向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游、體育8類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發放。二是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公開發布之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簽訂貸款合同且相關貸款資金髮放至經營主體。三是貸款資金合規用於改善消費基礎設施和提升服務供給能力。
貼息標準方面,對於經辦銀行向服務業經營主體發放的貸款,財政部門按照貸款本金對經營主體進行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年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分別承擔貼息資金的90%、10%。單戶享受貼息的貸款規模最高可達100萬元。個人消費貸款年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且最高不超過貸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分別承擔貼息資金的90%、10%。
受訪專家指出,選擇個人消費貸和服務業經營貸作為當前貼息的重點,體現了實行精準施策的宏觀調控思路。
“貼息政策的核心是通過財政金融聯動來提振消費、激活市場。政策聚焦‘服務業經營主體’與‘個人消費’供需兩端,將通過降低服務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和居民信貸成本,激發消費潛力,提升市場活力。”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居民個人而言,可以減輕消費支出壓力;對餐飲、家政、養老服務機構等服務業經營主體而言,可以降低融資成本,有助於其擴大經營規模、增加服務供給。
曾剛認為,針對相關貸款的貼息政策,銀行業應精準對接需求,擴大政策覆蓋面:一方面,針對個人消費端,梳理汽車、家電、文旅等重點消費場景,設計相匹配的貼息貸款産品,明確貼息後貸款利率、額度、期限等核心要素,簡化申請流程。另一方面,針對服務業經營主體,聚焦餐飲、家政、托育等行業的中小微企業,主動摸排融資需求,提供定向貸款支持,並清晰告知貼息政策細則。
為助力釋放消費增長潛能,今年以來政策持續加碼。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6月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從支持增強消費能力、擴大消費領域金融供給、挖掘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促進提升消費供給效能、優化消費環境和政策支撐保障等六個方面提出19項重點舉措。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持續加大消費貸款和服務業貸款的支持力度。交通銀行研究制定了《支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推出個人貸款整體品牌“交銀惠貸”,服務業貸款方面創新推出信用類個人經營貸産品“惠商貸”,並針對商圈、文旅等場景推出特色貸款服務,如“民宿貸”等,精準對接市場需求。
農業銀行則持續做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政策對接,制定實施專項行動方案,豐富金融産品,創新場景布局,優化服務政策,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2025年上半年,農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投放超過3100億元。
貼息政策將進一步降低消費信貸成本,市場也關注在“反內卷”背景下未來利率的走勢。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一帆看來,商業銀行消費貸利率受到監管政策、市場供求以及自身經營發展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前期監管引導銀行避免進行過度的價格競爭,從而共同營造良好的行業生態,保障相關貸款業務可持續發展,預計未來有關貸款産品的利率將保持在適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