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年,金融資産投資公司(AIC)隊伍終於迎來新面孔。近日,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分別發布公告稱,擬出資百億元級資金設立AIC,加大對科創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對企業而言,得到銀行係投資機構的支持,不僅意味着能獲得更低成本的資金,還能助其提高市場認可度。
中國證券報記者多方調研了解到,愈來愈多的銀行入局AIC,可促進我國投融資體系多元化發展,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同時,也將推動銀行自身從傳統的資金中介向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轉型。業內人士&&,一直以來銀行在投資端的布局相對受限,此次AIC牌照擴容,有望讓更多機制靈活的股份制銀行以及優質區域性銀行在未來獲得參與機會,形成“全國性+區域性”的行業格局。
“拿到AIC牌照相當於獲得一把金鑰匙,可以幫助銀行增強盈利韌性,除了直接投資帶來收益之外,還能幫助銀行撬動除融資以外的其他業務。”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向記者&&,在凈息差承壓的背景下,新設AIC對於科技企業和銀行而言可謂雙贏。
不過,誕生於銀行的AIC股權投資業務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傳統銀行對不良率相對較低的容忍度與科技投資高風險特性有着天然矛盾,行業容錯糾錯機制亟待完善。同時,股權投資需要較強的投研能力支持,AIC需進一步加大專業人才儲備,提高對科技企業未來發展趨勢的研判能力。此外,盈利模式不清晰、項目退出難度大及難以與專業投資機構展開競爭,也是擺在AIC及其母行面前的重要課題。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告訴記者,化解這些矛盾需要AIC及其母行重塑內部管理機制,優化激勵約束體系,在審慎經營與創新發展之間尋找平衡點。
股份制銀行布局AIC
日前,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發布公告稱,分別擬出資100億元、150億元、100億元設立AIC,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其中,興業銀行成為繼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5家國有大行之後,第6家獲准籌建AIC的銀行,也是首家獲准籌建AIC的股份制銀行。“股份制銀行新設AIC屬於此次穩市場穩預期的‘一攬子金融政策’,其核心落腳點在於對科技企業的股權投資支持。”中金公司研報分析稱。
2017年國內首批AIC成立,分別為工銀投資、農銀投資、中銀資産、建信投資、交銀投資,隸屬於五大國有銀行。據中金公司測算,截至2024年末,5家AIC資産規模合計6027億元,佔五大國有銀行總資産的0.3%;2024年5家AIC合計實現凈利潤184億元,佔五大國有銀行凈利潤的1.4%。
“AIC的設立從國有銀行擴展到股份制銀行,有助於充分發揮股份制銀行的優勢,組建專業機構,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和民營企業。預計後續會有更多AIC獲批籌建。”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告訴記者。
關於設立AIC會給銀行帶來哪些效益,中金公司研報分析稱,除了債轉股以及股權投資能給銀行帶來直接項目收益外,AIC牌照還可為銀行帶來綜合效益,能幫助銀行撬動除融資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例如與科技企業加強合作後,帶來交易結算、工資代發等業務,同時帶來手續費營收空間。
“在凈息差承壓的背景下,銀行傳統存貸款業務增長空間有限,布局AIC可強化銀行權益投資能力,幫助銀行拓展新的收入來源、優化收入結構、增強盈利韌性,而且有助於銀行構建‘融資+融智’的綜合服務體系。”曾剛説。
在曾剛看來,通過投貸聯動,銀行可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特別是對科創企業等輕資産、高成長性客群來説,更能滿足其多樣化融資需求,有助於增強銀行客戶黏性。與此同時,布局AIC也是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導向的具體體現,有助於引導更多長期資金流向戰略性新興産業。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向記者&&,擴大AIC股權投資試點範圍,有助於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更多股份制銀行申請設立AIC,將充分發揮股份制銀行市場化基因濃、産品創新能力強等優勢,促進資金加速向科技創新和科技企業流動,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業務發展面臨多重挑戰
與市場其他主體相比,銀行係投資機構天然擁有母行廣泛的客戶基礎,能更好地了解企業需求和市場動態,給予企業投後賦能增值。對於被投企業而言,得到AIC的支持可以為其在市場上“增信”,提高市場認可度。
“對於企業而言,有了銀行係投資機構注資相當於有了品牌背書。”在記者調研過程中,多位政府部門以及科技企業負責人&&。某地方金融監管局人士向記者直言,銀行係資金投資風格較為謹慎,若企業能獲得銀行係投資機構支持,則代表着這家企業的綜合實力、發展潛力是被認可的,對於其他資本力量來説此舉具有風向標作用。
然而,偏謹慎的投資風格也意味着AIC會優先選擇成熟穩健型項目。業內人士&&,目前5家國有大行的AIC杠桿率並不高。“盤子就這麼大,能夠找到好的投資標的不容易。當前,AIC股權投資基金項目以IPO方式退出的難度有所加大。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在對不良率的容忍度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與專業投資機構展開競爭,壓力不小。”某AIC人士告訴記者。
不可否認,當前AIC股權投資業務發展面臨多重挑戰。在記者調研過程中,被業內人士提及最多的一點就是容錯糾錯機制亟待完善。
交銀投資相關負責人&&,科技企業的發展具有高風險、高不確定性的特點。AIC股權投資資金主要源於傳統商業銀行,求穩、注意安全是其天性,投資理念需要從“投安全”向“投成長”轉變。
“傳統商業銀行對不良率的容忍度一般在1.5%左右,即使受益於國家政策支持後,對普惠貸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也在3%以內。而對於股權投資而言,這樣的不良率容忍度是很難達到的,銀行系統內從事股權投資的子公司需要有符合股權投資行業規律的盡職免責和約束激勵機制,鼓勵業務人士在投早、投小、投硬、投長等方面敢投、願投、能投、善投。”交銀投資相關負責人説。
此外,人員儲備以及行業競爭問題也被多位科技企業、創投機構、産投機構、AIC人士提及。“股權投資需要較強的投研能力支持,銀行相對缺乏股權投資經驗,這對銀行人才儲備提出了較高要求。不以債轉股為目的的直接股權投資業務試點擴圍後,AIC的人手能否忙得過來?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否匹配當前業務模式是個問題。”某産投機構人士説。
審慎經營與創新發展保持平衡
在曾剛看來,權益投資、並購重組等業務需要既懂被投行業又精通投資的複合型人才,但銀行傳統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難以吸引和留住頂尖投資人才,導致人才競爭力不足。此外,AIC還面臨盈利模式不清晰、難以與專業投資機構展開競爭等問題。化解這些矛盾需要AIC在審慎經營與創新發展之間尋找平衡點。
推動AIC更好地支持科技發展,需從多維度、系統性解決當前面臨的核心問題。業內人士認為,首先,需建立差異化的組織架構和運營機制。銀行應賦予AIC更多自主權,構建與投資業務相適應的扁平化決策流程和市場化運作模式,打破傳統銀行科層體系對投資效率的制約。
其次,需創新激勵約束機制,培養專業人才。引入市場化薪酬體系和長周期考核機制,建立與投資業績相挂鉤的收益分享制度,吸引和留住一流投資人才。圍繞重點産業鏈布局研究力量,培養垂直領域專精團隊,建立科技企業價值評估體系。
最後,需強化生態協同效應。充分利用銀行在客戶資源、信息優勢方面的稟賦,形成投貸聯動良性循環。同時,與科創園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機制,構建科技金融生態圈。監管層應給予差異化的政策支持,完善AIC業務准入標準和風險監管規則,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為AIC創新留出發展空間,促進其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
婁飛鵬&&,AIC在開展股權投資時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是對科創企業發展前景的研判能力不足。AIC需不斷優化完善制度流程,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對科技創新和民營企業發展的市場調研,在提高自身對創新技術研判能力的同時,借助外部專家等力量。同時,充分利用保險資金等外部資金拓展股權投資資金來源,從而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和民營企業。
“下一步,應開拓思路,積極支持經營管理規範、創新活力強、科技企業客戶多的中小銀行通過設立投資子公司來開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業務,更好地為科技企業提供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同時,建議修改完善金融法律和監管制度。例如,修改相關規定,合理確定商業銀行股權投資的風險權重,減少股權投資的資本佔用。”董希淼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