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資之辯:科技創新重構市場生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19 08:49:40
來源:中國證券報

量化投資之辯:科技創新重構市場生態

字體:

  一度受挫並受到外界詬病的量化投資,隨着DeepSeek的火爆出圈,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這次輿情有了明顯的好轉,不再一邊倒地認為我們只是‘割韭菜’的。”初春的北京,乍暖還寒,一家管理規模在百億之上的量化私募總經理楊林(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感慨説,許多人對量化投資有了正面思考和專業審視。

  如何看待DeepSeek,其他量化私募可以複製嗎?量化投資對證券市場有怎樣的影響,是否利用技術優勢“割韭菜”?金融創新與風險防控之間如何平衡?

  厘清量化投資、科技、市場、監管的邊界,平衡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關係,不僅關乎量化投資的未來發展方向,也有助於維護市場公平、提高巿場有效性,甚至關乎築牢國家金融安全防線。

  “不是每個機構都能做出DeepSeek”

  或許是同行之間的熟稔,一些頭部量化私募機構對DeepSeek的“橫空出世”,顯得頗為平靜。

  “去年上半年,我們就接入了DeepSeek,主要用於辦公,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做股票投資,DeepSeek作用有限。”楊林打開電腦説,量化投資用的是非常專精的小模型,輸入的樣本,即便是量價數據,對大模型而言,還是規模較小,差了好幾個量級。

  上海一家頭部量化私募總經理陳勤(化名)直言:“散戶用大模型炒股可能更合適,一家專業投資機構如果連DeepSeek都做不過,還搞什麼投資!”

  對於幻方量化能孵化出DeepSeek,量化機構的頭面人物大多&&欽佩,“量化私募搞‘副業’的不多,即便很有錢,也是做點股權投資,搞科研的極少”。

  楊林、陳勤都認為,不是每個機構都能做出DeepSeek,主要是硬體資源有限,平時做證券投資,幾百塊GPU(顯卡)就足夠。幻方量化眼光獨特,入手早,在GPU價格便宜時,囤了許多。

  “即使有足夠的GPU,團隊能不能做出來,也有偶然性。”在陳勤看來,大部分量化機構並不會主動去做像DeepSeek這樣的開發。

  陳勤説,投資與科研不一樣。對科研來説,哪怕實驗了很多次,花了很大精力,結果只優化了一點點,也是值得的,但搞投資要講投入産出。更重要的是,科研需要有資金實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陳勤坦言,一家量化機構每年至少有10億元的利潤,才能做像開發DeepSeek這樣的事。

  公開信息顯示,幻方量化早在2019年的資管規模就超過百億元,2021年突破千億元,近兩年沒有再新募資金。

  “需要融資的企業很難純粹,許多創業者背後是一把辛酸淚。”有過多年創業經歷的陳勤有感而發,用自己的錢和用別人的錢是兩回事,用自己的錢最高效,而且沒人干擾。

  不過,一些量化機構大佬們相信,隨着積累的資本越來越多,會有更多的量化機構願意去做一些策略之外的科技研究。

  “用不合規不合法的方式才是割韭菜”

  量化投資崛起後,“利用技術優勢割散戶韭菜”的質疑聲一直不絕於耳。

  “首先要定義什麼是割韭菜?不能從投資結果倒推,來定義投資行為的性質。”楊林認為,用不合規不合法的方式獲得交易優勢,才是割韭菜。比如,公司未公開的重要信息,通過不正當的方式提前獲得並用於交易公司股票,就屬於違規或違法。

  “至於交易速度和算法拆單工具,已不是量化機構的獨有優勢。”楊林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些券商開始將算法拆單工具開放給散戶使用,散戶與機構在交易執行層面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一般而言,量化投資是通過統計規律發現市場中的機會,以此構建投資策略。量化模型完全基於數據和規則運行,避免了投資者的情緒化決策,同時能夠處理海量數據並從中提取有效信息。這種能力使得量化機構在市場定價效率、風險分散和策略多樣化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去年新晉百億規模的一家頭部量化私募合夥人李力(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A股市場,大部分量化機構主要採用中低換手率的阿爾法策略,其收益來源更多來自對市場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對數據的精細處理,而非對散戶的“收割”。李力&&,相對機構來説,散戶擁有的資源有限,不少人跟着游資炒股,最後成了被游資割的“韭菜”。

  李力説,自己認識的一位浙江游資大佬,旗下有接近100個主播在分析推薦股票,“公域流量私域化,通過直播引流,想知道股票代碼加微信群,然後利用信息優勢,不停地‘收割’粉絲”。

  對於“A股市場的散戶多,有利於量化交易”的看法,一些量化機構&&認同,因為散戶的交易習慣很容易被機器識別。

  “如今的投資光靠K線圖等傳統分析方法已落後了。”數學統計專業出身的陳勤説,量化是一種科學決策,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可能有成千上萬個,個人靠主觀能把握的或許只有幾個,但量化策略僅因子就接近一萬個,競爭優勢明顯強於個人。

  “支持限制高頻交易”

  一談起量化投資,許多人就想到高頻交易。量化投資圈內對高頻交易也是褒貶不一。

  “一秒鐘交易幾百次,聽起來的確有些嚇人,但這主要發生在期貨市場。”陳勤説,期貨市場是“T+0”交易,一天可能換手數十倍,而A股市場是“T+1”交易。

  公開數據顯示,量化股票策略目前每個交易日的換手率大概在8%-10%。“我們會把筆數拆得非常多,主要是為了降低對市場的衝擊。”陳勤解釋説。

  2024年6月公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將投資者交易行為存在單個賬戶每秒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300筆以上或者單日最高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20000筆以上情形的,認定為高頻交易。

  “這個規定對我們幾乎沒影響。”陳勤説,量化私募做資管業務的以中低頻策略為主,高頻策略大多用在期貨和自營産品上。一年前爆倉的DMA(多空收益互換)産品、雪球結構衍生品大多采用了高頻策略,而且用了很多通道,再加上高杠桿,風險一下子可以放大N倍。

  對於高頻交易,監管層面一直予以重點關注。2025年1月上旬,國內五大期貨交易所同步修訂期貨結算相關規則以及違規處理辦法,明確規定不得對交易所認定的高頻交易者給予手續費減收,增加高頻交易成本,控制過度投機。

  “對高頻交易進行限制的確有必要,我們也理解和支持,尤其對超高頻交易,更要嚴格管理。”陳勤説,超高頻交易特別依賴技術積澱,如果再有策略優勢,就能通過加杠桿等方式無限放大,市場一有機會,就被幾個頭部機構瓜分。

  但也有量化機構認為,超高頻交易是科技進步的結果,初期投入非常大,海外市場已有完善的生態和流程。相比之下,國內機構還有不小的技術差距。

  對量化投資的發展,監管層面一直非常關注。證監會網站顯示,2月7日證監會召開投資者座談會,明確提出“正確看待並健全量化交易監管”。

  陳勤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春節假期前,有關部門專門召開了關於量化投資的閉門會議,“討論了約4個小時,交流得非常深入”,可以確信的是,未來對量化投資的監管制度會越來越完善。

  “要提高市場有效性”

  在採訪中,量化私募和中國證券報記者反復談及如何提高市場的有效性。

  “經濟學很重要的理論就是市場有效性。”管理資産規模數百億元的某量化私募總經理王悅(化名)説,證券投資市場上有産業資本、游資、散戶、主觀投資、量化投資等多個主體。

  王悅認為,市場無效性越強,超額收益率就越高,年化波動率往往很大。量化規模大起來後,主要指數的波動率從年化25%-30%降到20%,收益率也在下降,這恰恰顯示市場變得更有效了。

  “有觀點説量化的交易量是不好的交易量。”王悅搖頭不解地説,“那什麼才叫好的交易量!”

  王悅説,2019年以後,市場流動性越來越大,量化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

  關於量化喜歡砸盤的傳言,接受採訪的多家量化私募負責人都&&不大可能,“量化投資90%的策略是中性和指增,幾乎滿倉運作,沒有凈賣出怎麼會砸盤?”

  一直進行投資交易的王悅認為,沒有哪家量化私募會用倉位管理阿爾法(意思是大盤調整的時候,量化投資不會降倉位對市場造成拋壓),量化投資可能會聚焦行業內其他品種,尋找平衡,比如白酒板塊龍頭股甲漲了,而龍頭股乙沒漲,量化投資可能會把乙的股價拉起來。

  但不是每個參與主體都希望市場更公平、更有效。陳勤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些游資希望市場暴漲暴跌,喜歡交易流動性低的小票。量化投資對大小票一視同仁,當游資亂拉的時候,會找到一些定價偏離中樞的品種幫助其價值回歸。

  隨着競爭越來越激烈,任何一種成熟的投資策略都會更難獲取到收益。“這幾年超額收益率大幅下降,説明量化規模增大,有助提高市場的有效性,對散戶也是好事。”陳勤認為,如果市場變得更有效,獲得超額收益就很難,此時ETF是不錯的投資選擇。

  “一個成熟的證券市場,一定是波動幅度比較小的。”陳勤説。

  “量化是金融安全重要一環”

  “之前説量化投資是個高科技行業,説了十幾年了,鮮有人信。”陳勤笑道,DeepSeek的出現,證明量化投資有非常強的高科技屬性,有助於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量化投資行業精英薈萃,聚集了大量的科研人才。以楊林所屬的私募機構為例,目前研發人員80人,其中博士佔比30%。員工中有一半沒參加高考,直接保送進清華、北大等名牌院校。

  “量化機構一是有很多設備儲備,二是有大量的人才儲備,這兩方面對高科技行業來説非常關鍵。”楊林説,如果把所有量化機構的芯片放在一起,就是重要的戰略儲備,在關鍵時刻非常重要。

  多家頭部量化機構負責人認為,“量化是國家金融安全重要一環”,隨着A股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海外投資者的進入將推動市場的量化投資比例上升,未來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國際一流量化機構,來保證國家金融安全,就像Two Sigma對美國金融的影響一樣。”楊林有點激動。

  據了解,國內量化行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吸引了大量優秀人才,在數據處理、技術和策略方面的能力已顯著提高,少數頭部管理人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但和橋水等國際巨頭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有些領域目前還處於下風。

  量化投資是科技應用的結果。據介紹,全球前十大資産管理公司中,有7家採用量化投資,海外2024年排名前十的對衝基金中有8家採用量化投資。美國市場的量化投資佔比約50%,而國內量化管理規模8000億元,佔全市場的比例不到30%。

  一些資管機構人士&&,應當鼓勵量化投資的多樣性和創新,通過加強政策引導、提升人才培養和推動技術進步,促進各類機構共同發展。“隨着科技實力的增強,量化機構會逐漸進軍海外市場,構建全球化資産配置能力,為投資者創造跨越地域周期的價值回報。”王悅憧憬地説。

【糾錯】 【責任編輯: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