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家上市銀行業績快報出爐 資産質量向好經營指標改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2 08:49:40
來源:證券時報

十余家上市銀行業績快報出爐 資産質量向好經營指標改善

字體:

上市銀行2024年業績快報正在陸續披露,除了經營指標明顯改善外,資産質量也呈現向好態勢。

  截至證券時報記者發稿時,已發布業績快報的上市銀行有16家,多數實現凈利潤正增長。數據顯示,在備受關注的上市銀行資産質量上,兩大特點值得關注:一是不良貸款率維持穩健向好,暫無銀行不良率明顯反彈;二是多數銀行撥備覆蓋率同比下降,但撥備覆蓋仍較為充足,多家銀行該指標維持300%以上。

撥備計提力度加大

  截至發稿,上述16家銀行中,有15家披露了衡量資産質量的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這兩項指標。統計數據顯示,有9家銀行實現不良率同比下降,6家持平。

  從指標降幅來看,浦發銀行、齊魯銀行、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2023年末下降幅度明顯,分別同比下降0.12、0.07和0.07個百分點,分別為1.36%、1.19%和0.83%。

  此外,青島銀行、中信銀行、成都銀行、廈門銀行、蘇州銀行和蘇農銀行的2024年末不良貸款率相較於2023年末均有所降低;招商銀行等6家的不良貸款率則與上年末持平。從指標數值來看,成都銀行、廈門銀行、寧波銀行和杭州銀行的不良率均低於0.8%,在資産質量方面優勢顯著。整體而言,共有9家銀行的不良率低於1%,反映出這些銀行穩健優異的抗風險能力。

  此外,上市銀行的撥備計提力度加大,導致多數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較2023年末有明顯下滑。

  據記者梳理,15家披露撥備覆蓋率的銀行中,有10家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多數在20%以上。例如,寧波銀行、江蘇銀行、蘇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均較上年末減少30%以上。

  不過,杭州銀行、蘇州銀行、成都銀行、招商銀行等11家機構的撥備覆蓋率均超過300%,甚至維持在400%以上的水平,大幅超出銀行業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浦發銀行、青島銀行、齊魯銀行、中信銀行在維持不良率水平下降的同時,還實現了撥備覆蓋率水平的提升。

  中泰證券研究所戴志鋒團隊近日分析,已披露業績快報的銀行,資産質量普遍穩健,不良率基本平穩,多數銀行延續小幅改善態勢;多數銀行撥備覆蓋率和撥貸比有所下降,撥備繼續釋放。

  民生證券研究所分析師余金鑫在近日的研報中&&,多數銀行撥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體現了其適度運用撥備反哺利潤,保障利潤相對平穩。當不良率和撥貸比同時下降時,撥備覆蓋率能保持大致平穩,此時反哺利潤對風險抵禦能力影響可控,即便個別銀行撥備覆蓋率降幅略大,但從絕對值來看,仍處於充裕水平。

  部分地區銀行業不良率略有反彈

  儘管從整體風險指標上看,上市銀行的資産質量仍維持穩健向好態勢,但也有數據表明,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略有反彈壓力。

  近日,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2024年末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陸續披露。據金融監管總局官網,2024年末北京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為1189.21億元,較年初增加80.87億元。據此口徑測算,2024年末北京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0.79%,較2024年初上升0.02個百分點。

  上海金融監管局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末,上海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不良貸款餘額1212.41億元,較年初增加約150億元,不良貸款率1.02%,較年初上升0.07個百分點;其中,商業銀行本外幣不良貸款餘額971.78億元,較年初增加135.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7%,較年初上升0.06個百分點。

  另據深圳金融監管局此前披露的2024年11月末數據,深圳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1.71%,較年初增幅為0.2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228.8億元。

  對於上市銀行而言,不良貸款的主要壓力主要來自普惠領域小企業和經營貸。中泰證券戴志鋒團隊研報分析,總體來看,零售貸款的不良率和不良額相較對公業務仍較低,邊際小幅上升對銀行整體報表影響可控,對公業務改善可維持整體資産質量穩定甚至改善。

  該團隊還&&,對公業務方面,大部分民營房企債務壓力已基本暴露,對公房地産業務持續平穩出清。零售方面,不良率預計仍會抬升,但幅度或會較去年收窄。例如經營貸方面不良率會維持小幅抬升:一是普惠小微企業在産業鏈中處於相對弱勢地位,抗風險能力較弱;二是普惠領域的風險呈現點狀暴露特徵,難以通過打包方式進行集中處置。

  長江證券分析師馬祥雲團隊則認為,需關注房價企穩改善資産質量預期。個人住房貸款是銀行表內權重資産,國有大行、部分股份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高,部分城商行個人經營貸佔比較高,未來如果房地産市場能夠明顯企穩,將有利於改善行業零售風險壓力,有利於保障銀行經營穩定。

  多家銀行資産質量仍然向好

  實際上,在風險指標披露之前,部分上市銀行就已對2025年資産質量作出樂觀表態。一些銀行稱,自身在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信貸質量持續保持穩定向好態勢。還有一些銀行&&,將加快不良資産的核銷工作,積極推進存量風險的化解與處置。

  例如,齊魯銀行此前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該行持續強化風險防控和過程管理,主要資産質量指標連續多年逐季改善。該行還&&,下一步加強重點領域和潛在風險管理,推動金融科技建設,提升智能風控水平。

  上海銀行&&,近幾年資産質量保持平穩向好趨勢,總體呈現三個特徵:一是信用風險管理體系有效運行,不良生成逐年下降;二是不良化解處置有序推進,存量風險加快出清;三是風險抵補能力比較充足。

  杭州銀行此前在投資者調研時介紹,2024年,銀行業信用風險暴露壓力普遍增大,該行的信用風險上升壓力也有所提升,但仍控制在去年初的預期範圍內。基於目前形勢,該行按照“四早”原則,在資産風險分類上採取了“加快進不良、加快核銷”的策略,且內部執行相對嚴格的分類標準,預計不良率、撥備覆蓋率等指標保持平穩。

  在提升信用風險防範能力方面,蘇農銀行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該行從多方面發力,提高信貸管理質效。建立完善信用風險管理相關模型及系統,將風險預警前置,從源頭防範信用風險,堅守准入關,嚴控新增風險貸款;抓基礎信貸管理,提升信貸人員從業素質,完善信貸管理精細化布局;持續豐富風險化解手段,有針對性地制定風險化解方案並督促執行等措施。

  聚焦撥備覆蓋率問題,青農商行在回答投資者調研時&&,撥備覆蓋率受到不良貸款總額及貸款撥備的共同影響。後續,該行將以預期信用損失模型為基礎,基於客戶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等風險量化參數,結合宏觀前瞻性的變化調整,計提信用風險損失準備,確保風險抵補能力和資産質量相適應。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