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南京銀行發布2024年三季度報告,兩個“U型”曲線再次受到關注:營收和凈利潤向上延展的“U型”曲線得到鞏固延續,成本和不良率的“倒U型”曲線進一步確立,資産質量保持穩定,經營質效穩步提升。作為扎根南京本土的銀行機構,立足於南京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這一大背景,南京銀行如何踐行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為此,本報記者專訪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謝寧。
問:南京銀行提出“責任金融,和諧共贏”的理念,結合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如何理解這一企業文化理念?
謝寧: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為金融系統注入了傳承傳統、積極向上的文化基因。南京銀行努力探索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有效路徑,將具體實踐要求深植於“責任金融,和諧共贏”的企業文化理念中,確立了“誠信、穩健、奮鬥、尚義”的價值觀,引導全體員工增強文化自覺與自信,努力構建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企業文化生態。
作為國有企業和全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胸懷國之大者、支持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些年,南京銀行逐步培塑形成了“一個品牌、兩個支撐、三個核心”的責任文化體系。一個品牌即“責任金融,和諧共贏”的文化品牌;兩個支撐是以公司治理和業務治理為支撐,奠定穩健經營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三個核心是圍繞經濟責任、社會責任、環境責任,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
秉持這樣的理念,南京銀行立責於心、履責於行,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企業、服務民生普惠中,弘揚金融正能量,做好“五篇大文章”。比如,我們是最早探索科技金融的商業銀行之一,2007年發放全省首筆知識産權質押貸款,2011年在南京率先成立科技支行。目前,南京銀行累計服務科技創新企業超6萬戶,提供近7000億元資金支持,貸款餘額達千億元,近五年年均增速近40%,並助力近500家科創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切實把金融之責落到“實”處。
問:深耕科技金融領域多年,南京銀行對於做好這篇大文章有哪些經驗和思考?
謝寧:科技金融是“科技—産業—金融”新三角循環體系的承載和體現。這些年的實踐中,南京銀行從文化、機制、産品、生態等多個維度,全方位構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逐步摸索出一套獨具特色的科技金融發展模式。
信貸文化的重塑是科技金融發展的基礎。前期,我們摸着石頭過河,自我革命,大膽破局,評價企業從“基本看過去”轉向“主要看未來”,從“基本看財務報表”轉向“主要看團隊産品”,從“基本看抵押擔保”轉向“主要看經營訂單”,形成了更加注重“創始人品行、團隊完整性、技術領先性、産品性價比、經營可持續性”的科技信貸文化,真正抓住企業核心軟實力,洞察企業經營發展本質。
明確的戰略定位、完善的專營機制是科技金融發展的保障。自2011年首家科技支行成立以來,我們始終將科技金融作為全行戰略業務,總行成立科創金融發展委員會,加強科技金融戰略謀劃和體制機制建設,17家分行均成立了科創金融服務中心,科技金融專營模式全行覆蓋,以專營專注鍛造專業專長。
産品和模式的持續創新是科技金融發展的核心驅動。我們以企業需求為圓點,一方面,建立了“線上+線下、標準+定制”雙輪驅動的信貸産品體系;另一方面,重構銀行機構的角色定位和服務生態,從“資金服務的供給方”轉變為“資源協同的整合方”。簡單來説,就是聯動政府、園區、高校、投資機構、各類服務機構,根據科技企業需求,把資源重新排列組合後,再輸出綜合化服務,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圈,讓科技金融從銀企“兩端共鳴”變為各方“多向奔赴”。我們依託“貸款+外部直投”投貸聯動推出的“政銀園投”模式,就是科技金融生態圈建設最典型的例子,已在江蘇、上海等多地相繼落地,成為南京銀行科技金融模式創新的一張特色名片。
問:金融事業的關鍵在人,科技金融更需要新型的金融人才隊伍支撐,這方面南京銀行如何破題?
謝寧:金融事業的關鍵在人,這點在科技金融業務中更加凸顯。科技金融有別於傳統金融業務,要求從業者具備更加多元的知識結構、更加多面的綜合能力。因此,我們以“做最懂科技語言的銀行從業者”為目標,加強科技金融專業人才的“優選”和“細培”,注重招引具有理工背景的複合型人才,遴選一批政治素質高、學科背景優、業務能力強的“優苗”,高起點定位、高標準打造科技金融人才隊伍體系。
我們培養學習型服務團隊,幫助客戶經理深度了解科創企業不同階段的需求、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的産品,實現對企業的精準服務。我們打造賦能型行研團隊,強化對重點行業領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源於業務實踐,又能夠進一步指導業務實踐。我們建立高效型審批團隊,通過業務前置審批,促使審批人員下沉融入業務場景,更加理解科技企業發展邏輯,全面提高審批效率和能力。我們搭建綜合型顧問團隊,積極與高校、投資機構等外部智庫合作,注入“外腦”力量提升服務水平。此外,我們還組建了“科技金融生態圈黨建聯盟”,開展“鑫未來”創享沙龍、“鑫夥伴”科技金融企業家研修班等活動,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凝心、聚力、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