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湖北、廣東、上海等多地紛紛&&相關規定,優化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錯免責機制,給予國資創投容錯率和更長回收期限,支持引導國資成為真正的“耐心資本”。
在業內人士看來,保值增值一直是地方政府引導基金、國資創投基金不可逾越的一條投資紅線。隨着政策的引導和機制的完善,有理由相信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將逐漸成長為更加成熟和穩定的“耐心資本”。
完善投資容錯免責機制
今年以來,各地政府在完善投資容錯免責機制方面明顯提速。
多地開始探索設置較高的虧損容忍率。8月發布的《湖北省科技金融質效提升行動方案》提出,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對省內科創天使類投資根據政策目標完成情況給予最高100%收益讓渡,科創天使投資損失容忍率提高至50%。此外,深圳的天使母基金、安徽的政府引導基金、成都高新區各類投資基金等,也均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容錯率。
越來越多地區給予創投機構投資風險補貼。7月發布的《山東省創業投資發展獎補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提出,對滿足條件的創業投資機構,省財政按實際投資損失金額的20%給予風險補貼。武漢、合肥、西安、深圳等多地也都&&了類似的政策條款。
同時,對基金管理人本身的盡職免責容錯機制也在持續完善。7月施行的《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管理辦法》,將盡職免責明確寫在管理辦法中,並列出四大免責情況。北京市東城區5月發布的《東城區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新增了盡職免責的具體情形,明確引導基金不再將正常投資風險作為追責依據。
對於國資LP近期進行的容錯機制探索,業內給出了較為積極的反饋。LP智庫創始人國立波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股權投資本來就是一個高風險行業,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意味着風險等級進一步提高。如果沒有容虧、免責機制,市場將産生風險厭惡,政策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容錯機制的提出恰逢其時,將提高國有投資基金的風險容忍度。
加強協調 形成合力
多地探索建立國資創投容錯機制,受到業界熱議和歡迎,而如何將政策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則是業內最關心的問題。
某國資LP人士直言,地方國資創投主管部門只是“運動員”,“裁判員”則是財稅、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只有多部門達成共識、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容錯機制才能有效發揮作用。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此前&&,哪怕不是投資失敗,而是項目稍微有點財務記錄的瑕疵,國資管理機構都需要承擔責任,這導致國資管理機構在做股權投資時容易出現風險厭惡行為。
探索容錯機制並不意味着放任不管,也要避免容錯免責標準和情形過於寬泛。
招商啟航總經理王金晶認為,不可能完全不考核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但會在滿足特定條件後放寬對該方面的考核。對國資創投考核標準的變革,最關鍵的是要厘清不同類型基金的功能定位和目標,在此基礎上才能制定差異化的考核標準。有的基金是用於産業培育的,有的基金則用於招商引資、促進就業,那就應該將這些目標作為考核的第一依據,尤其是早期投資基金,應首先考核社會效益指標而非財務指標。
國立波認為,容錯免責不可一概而論。如果是風險較大項目,需要配置投資組合,降低損失風險概率;投早投小的項目也需要加強決策流程的合規性、強化風控和投後管理。此外,可探討國資與市場化機構合作,讓渡風險,真正讓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優化創投生態。
探索差異化考核標準
6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針對創業投資特點實施差異化監管”“處理好政府性基金和市場化基金關係”;“創投17條”提出“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錯免責機制,健全績效評價制度”,進一步明確國資創投要有針對性地建立容錯機制。在此背景下,探索既適應創投行業市場化屬性,又能滿足國有資本訴求的運作、考核模式已成為解決行業發展矛盾的當務之急。
專家認為,可嘗試探索差異化的考核標準,針對不同産業類別設置不同的標準。創投機構人士建議,針對早期投資和創新型項目,應更注重技術潛力、市場前景和社會影響力,設定較為包容、適宜的考核周期和指標,為國資“投早、投小、投科技”創造更好基礎,而非注重短期財務回報;對較為成熟産業,特別是商業化模式比較成熟的産業,不宜簡單摒棄“保值增值”目標,應探索更有針對性的、更為細化的考核指標,促進國有資本利用效率和安全的平衡。
注重激勵機制建設也至關重要,要在清晰界定規則範圍的基礎上,增強投資動力。某地方政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建立容錯機制的同時,需更加注重激勵機制的建設。對於表現優異的基金管理團隊和投資項目,應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激勵,以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力,並提高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
此外,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建議,探索實行項目“打包”考核,更好適應創業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更好激活政府引導基金參與創投的效能。“考核時,可將投資項目進行打包考核。以市場化基金為例,投10個項目,可能9個是虧的,或者投100個項目,可能99個是虧的,但只要1個能夠賺幾十倍上百倍的回報,就完全可能覆蓋損失,即可認定為成功的投資。”田軒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