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1日電 近日,2024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系列主題對話在線上舉辦。該場對話的主題是“錨定建設金融強國目標 紮實推動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當前我國經濟綠色發展的動能加快形成,傳統行業轉型進程持續推進,變革中需要新的風險分配機制、管理機制予以應對,保險在其中有望發揮重要作用。
2024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活動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辦。這項活動自2013年組織開展以來,得到行業內外廣泛讚譽,成為保險行業的文化名片。今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年度主題是“保險,讓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氣”。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新華網聯合推出系列主題對話,聚焦熱點話題,邀請專業人士,講解保險知識,為保險消費者答疑解惑。

以下是對話原文輯錄:
王遙:大家好,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總體要求,在我國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保險作為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基於前日&&的綠色金融大文章的引導性政策與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專項政策,希望能夠與大家簡要地分享我們對綠色保險政策與市場的理解。
綠色金融作為我國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重要一篇,近年來經過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與自下而上的市場實踐,已取得顯著成效。在綠色金融政策與標準體系、綠色金融産品與市場體系、環境信息披露、激勵約束機制、綠色金融國際交流與合作等五大支柱的推動下,綠色金融資源配置、市場定價、風險管理的作用得以進一步發揮,在助力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利用、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4年3月,人民銀行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從優化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強化以信息披露為基礎的約束機制、促進綠色金融産品和市場發展、加強政策協調和制度保障、強化氣候變化相關審慎管理和風險防範、加強國際合作等角度部署未來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工作,這也意味着綠色金融仍將持續向縱深發展。
隨着綠色金融快速發展,綠色保險的制度建設與市場實踐近年來呈現高質量加速發展趨勢。政策來看,中央層面上我國進一步加強綠色保險支持力度以及穩步推進完善相關政策體系的進程。2022年,繼《銀行業 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後,原銀保監印發《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制度的通知》,提出分步驟有序推進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工作的指導性要求。隨後2023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綠色保險分類指引(2023年版》,建立了全面覆蓋綠色保險産品、保險資金綠色投資、保險公司綠色運營的行業自律規範。前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關於推動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對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綠色保險保障發展的重點領域、保險資金綠色投資的重點工作、綠色保險經營管理能力、工作保障等提出了更為全面詳細的要求和舉措,推動綠色保險的政策力量持續增強。地方政策層面上,多地在加大力度推動環責險及農業相關綠色保險政策完善與落實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多領域綠色保險創新發展,探索通過綠色保險強化氣候風險應對的有效機制。
在市場實踐維度,綠色保險産品規模持續增長,環責險數字化轉型穩步提質,新能源車險規範化快速發展,創新型綠色保險産品矩陣不斷擴大,綠色保險在豐富産品種類與創新服務類型等領域進行多項積極探索。産品種類方面,碳保險、農業保險、清潔能源保險持續試點推廣,新型ESG保險産品創新推出;産品服務方面,綠色保險通過規範專屬産品、差異化服務方案、結合金融科技等方式提升整體質量。綠色保險資産管理規模也在進一步增加。當前中國多家保險公司從戰略到執行層面,建立了推動綠色保險的具體做法。整體來看我國大力發展綠色保險的趨勢更加顯著、市場也開始加快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綠色發展的動能加快形成,傳統行業轉型進程也在持續推進,變革中蘊含新的風險,也需要新的風險分配機制、管理機制予以應對,保險在其中有望發揮重要作用。為更好的響應綠色低碳發展下市場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需要政府及行業監管組織持續建立健全綠色保險政策體系,強化政策扶持與激勵引導。在推進綠色金融領域立法的框架下,持續優化綠色保險標準體系、統計體系、激勵機制、披露制度等,從政策與標準角度引導和保障綠色保險的發展。另一方面需要保險機構不斷深化對氣候風險的認識,同時強化金融科技賦能綠色保險的能力,深入參與數字化環境風險管理,推動傳統保險産品納入“綠色”要素,加快綠色保險産品和服務創新步伐。通過優化綠色保險産品費率機制,完善綠色保險服務體系,豐富綠色保險産品矩陣的方式,推動綠色保險産品多元化發展。同時,也要積極發展並完善保險資金綠色投資機制,引導保險資金精準支持綠色項目,提高保險資金在綠色投資領域的運用與投資效率。
新華網:請問王院長,在您看來,保險機構如何推動綠色産品創新發展?
王遙:第一,深化對“氣候風險”的認識,着重針對綠色行業和棕色産業的物理風險、轉型風險等,構建差別化保險費率機制。保險公司通過與專業的風險評估機構開展聯動的風險評估、監測、追蹤工作,以企業風險級別為依據,實施科學的差別化保險費率,提升企業的風險防範意識和投保意願的同時,提高綠色保險業務精細化運作的水平。第二,建立綠色保險服務與管理機制,通過綜合考慮綠色保險産品綜合賠付率和綜合成本比等傳統財務指標,和綠色保險的預防性降損、止損等服務指標,以全方面提升綠色保險風險管理服務能力。第三,深度挖掘客戶需求,利用綠色保險拓展服務領域,促進自身轉型。保險機構可以借助綠色保險發展機遇,根據不同的投保主體、行業、風險來源等分類標準設計多樣化的保險産品,不斷優化綠色保險産品保障範圍,提升承保能力,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拓寬服務領域。
新華網:請問王院長,保險行業如何應對轉型風險?
王遙:第一,從政策來看,將針對轉型風險及高碳行業轉型的保險體系建設納入綠色保險政策框架,細化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於推動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關於加強綠色保險“服務工業領域綠色低碳與綠色製造工程發展”“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具體要求,積極引導保險業增強對轉型風險的應對能力。第二,建議保險機構逐步開展轉型保險産品創新。短期可依託針對高碳行業的存量保險産品,逐步將“轉型能力”“轉型水平”等內容納入高碳行業保費定價中;長期可進一步圍繞減污降碳協同、碳資産、公正轉型等轉型相關的重點領域拓展産品新方向。第三,建議保險機構逐步將針對高碳行業的承保政策納入公司戰略,更加注重聚焦傳統行業中的先進産能提供精準支持。此外,建議強化保險生態配套體系建立。例如增強保險金融機構與院校、研究機構等合作,加強與碳排放監測、核算等相關機構的對話溝通,並提升綠色、轉型保險相關領域專業人才培育及能力建設。(唐濱妮 實習記者劉入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