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京:提升科技研發競爭力 更好服務國家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10 18:13:17
來源:新華網

方京:提升科技研發競爭力 更好服務國家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

字體:

新華網北京7月10日電 近日,2024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系列主題對話在線上舉辦。該場對話的主題是“錨定建設金融強國目標 紮實推動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中再巨災風險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主持工作) 方京&&,中再巨災將持續推進應用中國數據、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巨災模型建設,提升科技研發競爭力和産品服務能力,更好服務國家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提升再保險主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任務。

2024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活動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辦。這項活動自2013年組織開展以來,得到行業內外廣泛讚譽,成為保險行業的文化名片。今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年度主題是“保險,讓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氣”。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新華網聯合推出系列主題對話,聚焦熱點話題,邀請專業人士,講解保險知識,為保險消費者答疑解惑。

以下是對話原文輯錄:

方京:感謝保險業協會和新華網組織的“錨定建設金融強國目標 紮實推進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直播活動。非常榮幸能夠作為中再巨災風險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參加此次活動。中再巨災風險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再保的直管子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專注於巨災風險管理的科技公司。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2010年以來年均受災群眾逾2億人,直接經濟損失超3600億元。尤其是近年來,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且損失加劇,,氣候變化等引發的重大災害風險日益凸顯,對加強巨災風險保障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巨災風險具有低頻高損的特性,依賴傳統精算方法無法估計其尾部風險,而不斷變化的風險標的也限制了歷史損失經驗的參考價值。傳統精算方法難以解決巨災風險的長尾效應,不足以評估與自然災害有關的風險。從國際經驗來看,巨災模型是巨災風險管理的“芯片”。巨災模型主要借助計算機模擬技術以及現有的人口、建築、經濟等方面信息,結合其空間地理位置,對自然災害或其他人為巨災的潛在損失進行量化評估。

巨災模型以不同地區孕災環境及承災體數據等為基礎支撐,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特徵。2018年中國再保發起設立了中再巨災,推進中國巨災模型自主研發,更好地服務中國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中再巨災成立以來,聚焦科技創新,組建了研究型專業技術隊伍,建立了與氣象局、地震局、水科院等國家頂尖專業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中再巨災目前研發了地震、颱風、洪澇三大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巨災模型以及一系列衍生産品。在研發過程中,中國巨災模型採用了國際公認的標準架構,研發整合了氣象、水文、地球物理、土木工程等個學科的先進研究成果;集成了地形、氣候、建築等多類型的數據;並投入了大量超算資源。中國巨災模型在研發過程中得到了中國再保牽頭承擔的兩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支持——《地震保險損失評估模型及應用研究》已順利結項完成驗收;《颱風、洪澇巨災鏈主要承災體保險關鍵技術與標準研究及應用示範》正在執行中。

中國巨災模型的問世填補了國內空白,是我國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巨災模型,底層技術代碼完全自主開發。截至2024年6月,中再巨災累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2項、軟體著作權9項。目前,中國地震巨災模型已更新至3.6版本,中國颱風巨災模型更新至2.4版本,中國洪澇巨災模型更新至1.5版本,今年將完成2.0商業版本的開發。三大巨災模型已在30余家保險公司、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應用。中國地震巨災模型獲得中國地震學會認證,榮獲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防禦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二等獎,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中國颱風巨災模型榮獲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科學技術獎氣象科技創新獎、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二等獎,入選2021中國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名單。

中再巨災一直用自主科技能力賦能保險業、企業、政府相關部門風險量化管理,踐行服務國家治理初心。

一是支持政府及保險公司科學設計巨災保險方案。例如,通過模型計算年均期望損失及不同回歸期損失,可以更科學地設定保險保障水平。在模型使用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測試優化免賠額和限額等參數來確定保險實施方案、設計分攤機制,在多層次的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中科學設計保障架構。

二是科技賦能保險行業發展。國內首創巨災模型服務模式,打造巨災風險數據服務&&,為保險企業和保險經紀機構快速高效引入最新巨災研究成果服務自身業務發展提供便捷通道;融合GIS、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為多家頭部險企量身定制風險減量管理服務數字化&&,成為管控巨災風險的重要抓手。

三是助力國家重大産業安全發展。中再巨災分別與多家能源類央企旗下的保險和經紀企業建立項目合作關係,共同服務國家發電和輸電風險管理,為國家電力安全提供科技支撐,助力國家能源安全;建設農業風險管理&&,實現對農業保險的全流程管理和農業災害的監測預警服務,助力國家鄉村振興。

四是服務政府災害應急管理。服務應急部門建設以洪澇巨災模型為核心的應急數字化風險管理&&,精準預測洪澇淹沒影響,積極賦能保險公司融入政府應急管理;推動巨災模型融入氣象部門災害風險管理系統,量化颱風巨災的可能損失及分佈,為政府災害應急管理提供更為精準的、面向可能損失的災前服務。

五是在巨災模型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在不斷衍生更多的創新應用。例如近年來中再巨災在開發和完善氣候變化模型,巨災模型可有效應用於氣候變化物理風險壓力測試,助力監管機構、保險公司、投資機構更好地了對氣候變化可能對資本、資産、定價和風險管理造成的來自嚴重自然風險的影響進行量化和管理。

未來,中再巨災將持續推進應用中國數據、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巨災模型建設,提升科技研發競爭力和産品服務能力,更好服務國家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提升再保險主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任務。

新華網:請您介紹巨災模型賦能巨災風險減量發展情況。

方京:2023年初,原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印發《關於財産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提出推動科技創新與風險減量服務緊密結合,不斷提升風險減量服務水平。巨災模型是巨災風險管理的“芯片”,可通過科技化手段助力保險行業風險管理提質增效。

例如,基於颱風巨災模型研發的颱風實時損失評估系統“風•眼”,與中國氣象局颱風預報路徑數據實時對接,可預測每場颱風的損失影響,能快速計算未來三天颱風的風、雨、潮、澇及預估損失的空間精準分佈。

以海上風電保險實踐舉例,海上風電是重要的綠色能源,“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規模有望大幅提升。在海上環境中,極端天氣尤其是颱風經常威脅海上風電機組安全和影響運營效率。颱風在海域生成後,通過計算實時颱風風場、分析海上風電風致響應、疊加海上風電場的地理位置數據,可預估海上風電機組在颱風中可能受到的損失,從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

以某地巨災保險為例,該地屬於沿海大型城市,颱風登陸後,城市內澇通常會造成較大損失,颱風巨災模型可以生成精細的颱風洪澇風險等級圖,模擬出各個地區水深的分佈,現在可以做到街道級的精細預測,這對於保險公司的客戶服務及風險減量管理非常重要,保險公司可提前向被保險人推送預警信息,輔助被保險人儘早採取防災減損措施從容應對颱風災害風險。(唐濱妮 實習記者劉入嫕)

【糾錯】 【責任編輯: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