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8日電(唐濱妮)7月8日,2024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系列主題對話在線上舉辦。該場主對話的主題是“推進高質量發展 建設金融強國”。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裁趙永剛&&,回歸保險保障本源,就是要樹立與時俱進的大保險觀,要發揮專業高效的風險管理功能。而做好“五篇大文章”關鍵在於提高服務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及薄弱環節的質效。中國太保主動作為,在“五篇大文章”領域率先探索,積極推動保險高質量發展。
2024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活動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辦。這項活動自2013年組織開展以來,得到行業內外廣泛讚譽,成為保險行業的文化名片。今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年度主題是“保險,讓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氣”。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新華網聯合推出系列主題對話,聚焦熱點話題,邀請專業人士,講解保險知識,為保險消費者答疑解惑。

以下是對話原文輯錄:
趙永剛: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同仁、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受邀參加“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主題對話,和大家共同探討保險業如何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去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強調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保險業要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這些要求的提出,既明確了保險業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民生中的使命,也為推進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下面,我結合本次對話主題以及中國太保的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堅守保險保障本源,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保險業的發展始終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共生共榮。保險通過發揮經濟補償功能,可以有效彌補或減緩重大生命財産損失,2023年保險行業為社會提供保險賠付支出近1.9萬億,有效護航經濟社會穩健發展。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水平還不充分,保險業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質效仍有待提高。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要回歸保障本源,加強對於重點領域的風險識別和風險管控,進一步築牢經濟安全網、社會保障網和災害防護網。
回歸保障本源,就是要樹立與時俱進的大保險觀。構建服務實體經濟的風險保障體系,促進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循環;構築服務美好生活的保障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大優質健康養老産品和服務供給。同時,發揮保險長期資金優勢,為國家重大戰略、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中國太保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積極發揮頭雁作用。如在服務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圍繞科技創新全生命周期,加強産品創新,2023年提供科技類保險總額超66萬億元;投資創新類私募股權基金超450億元。服務“一帶一路”方面,承保全球近120個國家和地區超1000個基建、電力等重點項目,累計提供海外業務保障超2萬億元。服務鄉村振興方面,持續推動農險“提標、擴面、增品”,2023年農險業務覆蓋2300萬農戶次,賠付約144億元。
回歸保險本源,就是要發揮專業高效的風險管理功能。保險業正從風險“等量補償”走向風險“減量管理”。如中國太保自研“風險雷達”,建設了集成颱風、暴雨、洪澇等11類災因的全國災害風險地圖,已實現數字化、可視化的智能風險防控,2023年累計發送定制化預警通知近23萬次。保險業持續加強新技術應用,不斷突破風險識別和風險管理技術,提升“防”的能力和“減”的實效,將切實為經濟穩健運行提供有效緩沖和風險屏障。
二、堅定做好“五篇大文章”,推動保險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金融資源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發展和壯大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險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關鍵部署。
做好“五篇大文章”關鍵在於提高服務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及薄弱環節的質效。中國太保主動作為,在“五篇大文章”領域率先探索。在科技金融領域,提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保障力度,如聚焦生物醫藥産業關鍵環節,加快臨床試驗責任險、生命科學保險、藥品産品責任險等産品開發,服務170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在綠色金融領域,開發碳資産回購履約保證保險等近30款行業首單産品,2023年提供綠色保險保額超109萬億元;綠色投資規模超2000億元。在普惠金融領域,加強中小微企業和特定人群保障力度,累計支持47萬餘名小微業主獲得融資2600億元;保障新市民等特定群體人數超過1億人次。在養老金融領域,持續提升養老金投資管理能力,截至2024年4月養老金管理規模超7200億元;開發靈活就業人群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在數字金融領域,成立數智研究院和太保科技公司;推出産險“黑燈工廠”自動化集約運營平台、壽險反欺詐平台、審計數字員工等標杆應用,提升全場景數字服務能力。
三、堅持保險的人民性,切實守護人民美好生活
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緊盯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提高産品服務供給質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健康和財務管理需求,增強保險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國太保自2020年啟動“大健康”戰略以來,聚焦民生保障,積極參與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實現醫保合作業務覆蓋31個省市,其中大病、長護保險服務人數分別超1億和5000萬人,“惠民保”項目遍及200多個城市。同時,公司積極布局康養産業,圍繞線上醫療、高端醫療、康復醫療和青少年健康促進等領域打造健康服務生態圈,高品質養老社區“太保家園”已在13城落地15園。我們還設立了太保藍公益基金,聚焦一老一少,開展認知障礙和孤獨症關愛等公益實踐。
當下,我們正加快適應不斷增長和變化的客戶需求,持續打造更加專業化、職業化的高素質銷售服務隊伍,不斷推進保險各服務場景的數智化轉型,持續關注和解決銷售、理賠等重點環節的客戶痛點,讓保險服務更可靠、更便捷、更有溫度。
四、堅固風險底線,築牢保險機構高質量發展基礎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保險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其安全穩健發展將影響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中國太保一貫堅持把底線思維貫穿公司經營管理全過程,在健全流動性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對標監管要求及業務經營特點,建立統一的風控政策和標準,不斷加強資本和流動性風險管理,優化産品結構,強化資産負債管理;強化戰略資産配置長期邏輯;持續優化內部信評體系及信用風險管控。在2023年四季度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中,太保産、壽險公司均保持AA級評價。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培育合規風控能力,既抓末端、治已病,也抓前端、治未病;既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也着眼建立健全制度機制;既注重預判風險的能力,也要有識別風險的工具,協同合力築牢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基石。
各位嘉賓、各位同仁、觀眾朋友們,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國內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趨勢延續,保險業將持續受益於經濟穩健發展,也將在紮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中找到更多的發展機遇。中國太保願意與行業同仁一起,篤行實幹、改革創新,努力回答好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共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謝謝大家!
新華網:目前保險業持續推進養老産品和服務創新,中國太保在這方面也有許多實踐探索,請您談談保險業如何做好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
趙永剛:保險業參與養老金融具有獨特優勢,不僅能夠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養老資金規劃和跨周期養老金融産品,還能發揮保險資金追求長期穩健投資回報的內在屬性,在養老投資管理和養老服務供給方面形成經驗優勢,構建“産品-投資-服務”生態閉環,全方位助力養老金融發展。具體來看:
一是豐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供給,助力健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保險業通過開發稅延養老險、專屬商業養老險、個人養老金等政策性産品,並結合傳統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等強養老屬性的險種,可以為不同群體、不同人生階段的客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養老資金規劃,並且提供抵禦生老病死殘等多種人身風險的綜合養老保障計劃。
二是發揮跨周期資産配置專業能力,持續為養老資金管理貢獻力量。保險公司在大類資産配置能力、絕對收益獲取能力、另類産品創設能力上都具有比較優勢,長期資金的管理理念和均衡的産品風險收益特徵也適合養老金的管理需求,可以助力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資金保值增值。以中國太保為例,截至2024年4月,集團旗下長江養老管理養老金規模超7200億元,累計創造投資回報超2400億元。
三是發揮長期資金優勢,積極布局養老服務。保險機構可以依託長期、龐大的資産規模,戰略布局養老産業、提供高品質養老服務,構建起“産品-投資-服務”的養老生態閉環。截至去年年底,行業已建成運營養老社區30多個,運營床位超過2.8萬張。其中,中國太保已完成“13城15園”布局,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養老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