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8日電(唐濱妮)7月8日,2024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系列主題對話在線上舉辦。該場主對話的主題是“推進高質量發展 建設金融強國”。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利明光&&,保險助力金融強國建設,關鍵在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聚焦主責主業,奮力寫好“五篇大文章”,特別是要做好三件事,即要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保險保障需求放在第一位、服務好國家戰略、參與好社會治理。而要履行好保險職能,離不開保險企業自身能力的提升,包括提高産品服務供給能力、資産負債管理能力、精細化管理能力、科技賦能和運用能力。
2024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活動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辦。這項活動自2013年組織開展以來,得到行業內外廣泛讚譽,成為保險行業的文化名片。今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年度主題是“保險,讓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氣”。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新華網聯合推出系列主題對話,聚焦熱點話題,邀請專業人士,講解保險知識,為保險消費者答疑解惑。

以下是對話原文輯錄:
利明光:各位嘉賓大家好!非常感謝行業協會邀請,與各位同仁相聚於此,共議金融強國建設。我認為,助力金融強國建設,保險業要把握職能定位,提升自身能力,強化風險防控。
首先,我想談一下保險業職能定位的問題。我認為,保險助力金融強國建設,關鍵在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聚焦主責主業,奮力寫好“五篇大文章”,特別是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保險保障需求放在第一位。人身保險是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險標的,與金融的人民性天然契合。當前,我國社會結構、人口結構已發生重大改變,80、90、00後等新生代人口總量已接近我國總人口的40%,65歲以上老人佔比超過15%,新市民、新業態從業人員約有3億,不同代際、不同群體保險需求必然是多元化、差異化的。需求是多元化、差異化的,那供給也必須是多元化、差異化的。中國人壽已累計服務各類客戶近6億,我們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一方面,堅持惠民利民,深入基層,大力推進普惠保險發展,不斷提升保險産品和服務的可及性、便利性。另一方面,針對人民群眾差異化的養老、健康、意外等保險産品服務需求,不斷豐富産品和服務供給,更好地滿足各類不同群體需求,守護好人民美好生活。
要做好的第二件事,就是要服務好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做出了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在這些領域,我們保險公司大有可為。2023年,中國人壽科技和綠色領域存量投資規模超4900億元,相關保險業務增長均超45%。在雄安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區域,凈新增投資規模超過2300億元,服務實體經濟存量投資超4萬億元。涉農保險為全國約2.8億農村人口提供風險保障30.7萬億元。未來,我們還將發揮保險資金長周期優勢,積極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國家區域經濟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強綠色投資。同時,進一步發揮保險風險保障核心功能,大力發展健康保險、養老保險等業務,助力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要做好的第三件事,就是要參與好社會治理。作為風險管理工具,保險本身就自帶治理功能。自中國人壽成立以來,我們就充分發揮保險風險補償、風險減量、應急處突等作用,積極參與醫療體系改革、多支柱養老體系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們將繼續與社會各方合作,進一步發揮保險風險管理功能,有效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産損失,更好地將“保險功能”系統地嵌入國家“治理體系”。
其次,我想談談能力的問題。要履行好保險職能,離不開保險企業自身能力的提升。
一是提高産品服務供給能力。好的保障終究要落到讓客戶可感可及的産品服務上。保險公司首先要全面優化産品開發、銷售組織、核保核賠、運營服務等方面,讓保險覆蓋面更廣、可及性增強、服務體驗提升。在把基本功練得更紮實的基礎上,保險公司可以再進一步,強化“産品+服務”理念,重塑保險的産業鏈、價值鏈,推動保險價值從單純的風險補償,擴展至風險管理,從而提升人民群眾對保險的滿足感、獲得感、幸福感。
二是提高資産負債管理能力。我們説,保險是一張紙、一點墨、一份永恒的承諾。保險期間往往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老百姓把錢交給我們保險公司,我們必須堅持長期主義,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強化資負管理,確保保險資金的安全、穩健,為老百姓守好“錢袋子”,管好看病錢、養老錢。
三是提高精細化管理能力。就保險公司經營現狀來講,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是提高經營效率的關鍵突破口。我們要加強各類成本的精細化管控,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同時,我們還要苦練“內功”,優化費用資源配置方式,推動降本增效,把更多資源運用到改善客戶服務體驗、強化銷售人員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等領域上來。
四是提高科技賦能和運用能力。當前,新質生産力所代表的新技術、新模式、新動能,正催生越來越多的新産業、新業態、新賽道,也正深刻改變着保險行業。比如中國人壽已把人工智能廣泛運用到核保核賠、客戶服務等場景,利用大數據挖掘,提高風險識別和服務效率等。在極大方便客戶的同時,也全面提升了公司運營效率。接下來,我們還將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壯大保險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力量下沉,走進基層、貼近市場,加強新技術在精準營銷、投資研究、運營服務等方面深度融合與運用。
最後,我想談談風險防控的問題。履行職能、提升能力離不開防控風險這個邏輯前提。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包括監管近期&&的多項政策都強調防風險的重要性。保險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更應把風險防控放在前面。
一方面,要理念先行。文化對實踐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中國人壽一直倡導“成己為人、成人達己”的核心理念,樹立“合規創造價值”的風險文化,引導帶動員工重誠信、講信用,樹牢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和風險觀。未來,我們將持續把公司長期堅持的文化理念,與“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的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緊密融合,促進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提升金融軟實力。
另一方面,要落在行動。中國人壽作為業內最早建立完整風險防控體系的公司之一,多年來不斷優化豐富風險防控“工具箱”,打造1+7+N的風險防控體系,建立了完善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公司風險綜合評級連續23個季度保持A類評級,2023年服務質量評價榮獲行業第一。我們將持續不斷地把合規經營、把保護好消費者權益放在首位,全面貫徹“償二代”監管要求,升級風控防控手段,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增強風險治理的預見性和敏捷度,在發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發展,堅決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以上是我的幾點看法。應該説,中國人壽自成立以來,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心繫民之安樂,將守護人民美好生活為已任。2024年,我們提出“強黨建、推改革、防風險”“穩發展、增價值、重隊伍”“優服務、促融合、降成本”,核心目的就是要“強身健體”,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中國人壽願與社會各界相向而行、同向發力,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新華網:近日,監管總局&&《關於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的指導意見》,引發了業內關於發展普惠保險的熱議。中國人壽是人身險業最早開辦普惠保險的公司之一。請問利總,能不能結合《指導意見》,談談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看法和思路。
利明光:《指導意見》作為普惠保險領域的綱領性文件,對要發展什麼樣的普惠保險,以及如何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人壽第一時間組織深入學習《指導意見》,將做好落實工作。
中國人壽長期以來高度重視發展普惠保險,也形成了系列的中國人壽普惠保險。未來,我們將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發力:
第一個發力點,就是要加強産品和服務供給。首先是要準確把握新時代下,廣大人民群眾保險新需求,這是我們推進普惠保險的前提和基礎。其次,要加強基礎研究,在此基礎上,強化研發力度,圍繞人民群眾在人身安全、失能照護、養老保障等方面的核心訴求,加強契合人民群眾需求的保險保障産品和服務供給,讓普惠保險成為“病有所醫”“失有所護”“老有所養”的重要支撐。
第二個發力點,就是要強化産品服務送達。再好的産品和服務,送不到客戶跟前也不行。在這方面,中國人壽有着強大的隊伍、網點和科技優勢。我們目前營銷隊伍超60萬人,在全國323個地市、2700余個縣都設立了機構網點。通過中國人壽壽險APP、官網、官微等多入口線上平台,為超過1.1億註冊用戶提供服務。公司將繼續發揮好自身優勢,進一步加強兩鄉營銷隊伍建設,優化完善縣域地區網點機構布局,特別是注重借助科技手段,不斷豐富線上服務內容,持續拓寬保險服務區域、領域和群體。
第三個發力點,就是要做好做優理賠服務。保險“出險”了怎麼辦?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都是客戶最為關心的問題。《指導意見》提到要讓客戶“賠得滿意”,這也是中國人壽一直致力於做的事情。2020年以來,公司理賠獲賠率一直保持在99.5%以上的高位,2023年整體賠付時效近0.38天。未來,我們將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完善“理賠一日賠”“理賠預付”“專人上門”等特色服務,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腿,讓百姓少跑路”,讓國壽理賠更便捷、更貼心。
第四個發力點,就是要提升經營可持續性。《指導意見》強調,要堅持穩健運行,提升保險經營的可持續性。中國人壽在長期發展普惠保險的實踐中,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我們將堅持向內挖潛,不斷提升運營效率,科學管理運營成本,加大基礎數據研究,強化精細化管理,努力管控經營風險,把普惠保險辦久、辦好。
最後,我想説,中國人壽將嚴格對照《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普惠保險産品服務體系和管理機制,切實發揮主力軍作用,為服務全體人民、促進共同富裕貢獻國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