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道式向制度型轉變 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奏響發展強音-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21 08:59: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從管道式向制度型轉變 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奏響發展強音

字體:

  東海之濱,黃浦江畔,上海這一片改革熱土,在持續奏響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創新交響曲。

  在6月20日舉辦的2024陸家嘴論壇“對標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全體大會上,與會嘉賓認為,近年來我國金融對外開放成績斐然,但立足新的發展階段,應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與此同時,上海可進一步發揮對外開放“橋頭堡”作用,在制度型開放上先行先試。

  向制度型開放轉變

  一直以來,對外開放都是中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年來,金融要素市場互聯互通加速推進,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和外資金融機構引進來絡繹不絕,充分展現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積極成效。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金融行業制度型開放的穩步推進,包括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外資機構和業務准入條件、擴大外資機構業務範圍等。

  摩根大通亞太區首席財務官兼中國區聯席首席執行官何耀東表達了對外資進一步參與中國市場的期待。他説,未來期待金融監管部門在監管法規、市場准入要求及日常監管指標的制訂過程中,繼續充分考慮外資金融機構在華的業務特點,逐步實現基於風險分析的“差異化監管”,進一步推動外資金融機構在華健康發展,讓其能為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完善貢獻力量。

  毫無疑問的是,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進一步推動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成為當下的必答題。業內人士認為,要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金融開放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在不同時期對於開放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我國金融市場開放一直以漸進式、管道式為主,在當前立足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強國建設目標要求之下,我認為以往由金融資源和要素流動驅動的開放非常有必要向制度型開放進行轉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黨委書記霍穎勵&&。

  中國銀行行長劉金持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世界上各個金融強國都具有高度開放的特徵,中國建設金融強國也必然要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在規則、制度、管理、標準等方面,與高標準國際規則盡快接軌。下一步,穩步擴大金融領域的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更多地從制度型開放入手。

  多向發力推動建設

  對標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我國金融市場目前還存在着差距。除持續拓展開放渠道,優化規則機制外,業內人士認為,還應該立足國情,並從法治建設、風險管控等方面着手。

  法治建設是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根基。霍穎勵認為,從金融市場開放的角度來講,制度型開放非常有利於營造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保障境內外投資者享有同等的合法權益,依法保障金融市場活動合法合規進行。建議對標高標準的經貿規則,特別是金融領域的一些規則,精簡限制性措施,增強開放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

  風險管控是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底線。“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增強開放條件下的風險防控能力是金融機構自身經營發展的需要、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金融安全的要求。”劉金進一步稱,既要放得開,又要管得住。在“引進來”方面,擴大市場准入的同時,要全面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在“走出去”方面,隨着金融機構海外業務的拓展,關注跨境投融資渠道潛在的風險傳導,強化對海外業務風險的管理,不斷提高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和風險的應對能力,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中國特色是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方向。推進制度型開放應該從金融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開放路徑。在中國再保險集團總裁莊乾志看來,要在制度型開放過程中積極融入和學習借鑒,也要在學習借鑒基礎上進行融合創新。他&&,在全球化風險治理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中國應該發揮一定程度的引領、主導或者參與作用,通過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方面推進改革,另一方面服務好實體經濟的發展和雙循環,為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作出金融應有的貢獻。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透露,上期所正在謀劃高水平、全方位的制度型開放,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指揮下,逐步對外開放。

  推進上海先行先試

  上海是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和重要窗口,也是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頭雁”。

  近年來,金融業對外開放重點項目相繼落地。例如全國6家新設外資獨資公募基金、國內五大行參與設立的外資控股合資理財公司以及超過一半的新設外資控股券商落戶在上海。上海還充分依託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金融開放創新先行先試優勢,深入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內資本市場。

  劉金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已經成立超十年,貢獻了全國近一半的制度型開放創新成果,是改革開放真正的試驗田。要以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為載體,推進上海在制度型開放上先行先試,“未來,我們希望能夠賦予自貿區更多改革創新的自主權。”

  此前(6月4日),上海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周小全透露,下一步,上海將從金融管道式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推進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包括進一步“互聯互通”,籌建國際金融資産交易&&,提升國際再保險中心能級,創新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化期貨期權品種;進一步“對標對表”;對接國際經貿規則,在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升級、自貿區離岸債券發展等方面參與地方立法;進一步“增量提質”,修訂《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提升金融中心法治化水平。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6月19日上午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還&&,要充分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推進更大區域範圍內的高層次協同開放,鼓勵上海依託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銀行外匯展業試點,有序將上海的高水平開放政策複製推廣到長三角乃至全國範圍。

【糾錯】 【責任編輯: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