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為紮實推動調查研究工作走深走實,新華網金融中心《走進·走近》沉浸式全媒融合系列報道欄目,分批次走進基層一線,深入採訪調研,帶你走近發現各地生動實踐與身邊喜人變化。為更好反映加強對新科技、新賽道、新市場的金融支持,《走進·走近》欄目聯合交通銀行推出特別策劃,以“交銀科創”品牌服務為紐帶,共同探索科技金融融合發展之道,分享融合成果。
新華網北京2月8日電(柴崢)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型企業是集聚科技創新要素的重要載體。作為國有大行,交通銀行在服務科技型企業領域精耕細作,履行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以及維護金融穩定壓艙石的職責使命。
近日,新華網記者在湖北省武漢市調研發現,交通銀行憑藉敏銳的洞察力提早布局科技金融,聚焦科技型企業發展難題,創新金融産品,提升服務質效,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流程的金融支持,為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源源金融活水。
精耕細作 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多舉措落實服務
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做好科技金融首篇大文章,彰顯出科技金融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地位,以及金融服務科技的新使命。
近年來,交通銀行深度融入科技金融行業生態,推出“交銀科創”品牌,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科創易貸”“科創易投”“科創易融”“科創易租”四大産品體系以及“科創易鏈”“科創易智”“科創易園”三大場景生態。為了更加精準扶持科技型企業,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轉化,交通銀行在全國多地成立了科創金融中心,更好地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産業高質量發展。
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圍繞湖北省科技創新“十四五”發展規劃,聚焦五大優勢産業,結合自身實際,創新展業模式,於2023年7月成立科創金融中心,為湖北省科技創新“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提供交行力量。
一直以來,科技型企業普遍具有強專業、輕資産、少抵押、高成長、高風險的特點,較難獲得與其核心競爭力相匹配的資金支持,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該分行不斷打造科技金融專業團隊,推動設立科技專營機構,成為湖北省首批7家獲得科創金融服務機構授牌的銀行之一,並設立了宜昌分行和襄陽分行兩家科技金融試點轄行。
圍繞湖北省“16條産業鏈分佈圖”,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積極搭建科技金融場景生態,加強與科技金融相關政府主管部門、科技園區、新型産學研&&等主體的對接,組成“科技金融産業聯盟”,通過共同拓新、創新産品、投貸聯動等方式服務科技型企業。
為進一步形成科創服務網絡,該分行根據區域客戶結構,鏈結大園區,對接小園區,為不同科技園區提供定制化服務方案,以入駐科技型企業需求為中心,為其提供特色化、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
潛心探索 “科創易園”助力科技金融融合
武漢市作為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試點城市之一,擁有眾多科技園,其中,武漢大學科技園作為武漢大學和東湖高新區共同建設的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充分發揮武漢大學學科優勢,重點發展北斗、智能汽車網聯、新材料、電子信息技術(含光電)等産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經過多年發展,該園區已成為湖北省科技型企業孵化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實現産學研結合的重要&&。
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科創金融中心總經理劉華&&,科技型企業在資産規模、經營模式、融資需求等方面存在差異,在專業領域存在較高的知識壁壘,這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們將與武大科技園聯手打破知識壁壘,更好地將金融服務推廣到各企業。”劉華説。
資料顯示,武漢大學科技園成立20年來,已培育出“新三板”企業12家、高新技術企業198家、湖北省上市後備“金種子”企業3家、湖北省上市“金種子”企業3家、湖北省“科創板種子”企業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家、科技“小巨人”37家等。
依託“科創易園”場景生態“一園一策”的服務策略與方案,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深度參與園區共建,精準服務園區管委會、入園企業及員工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共同陪伴、推進在園企業、在校師生創業成果的發展壯大。通過與園區的良好互動合作,該行目前已與園內近90家企業建立了多樣化業務&&。
“大多數金融機構願意為成熟的科技企業提供支持”武漢大學科技園董事長、總經理宋宏傑説:“其實,最需要金融支持的是處於艱難初創期的科技型企業,比起錦上添花,雪中送炭更為重要。”
目前,多數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服務仍停留在衡量收益成效階段。而在走訪中了解到,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已處在主動服務、協同發展階段。該行超前布局服務更小、更新的科技型企業,形成“一點介入、多點響應”服務模式,構建全生命周期的開放式金融服務體系,在響應速度、業務産品種類上,均得到了企業和園區等多方的認可。
專精特新 感受科技金融合作共生成果
珈和科技成立於2013年,深耕衛星遙感解譯行業,基於數據解譯業務與人工智能技術,專注於農業場景,為農業領域提供包括生産檢測、數據統計、産量預估、保險等數據分析及農業資訊服務,其已將衛星遙感數據與傳統農業需求相結合。
現在,珈和科技的服務對象涉及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湖北省專精特新企業、瞪羚企業,擁有超110個核心知識産權,服務已覆蓋全國近28個省、300多個縣市。
“公司注重技術研發,每年研發經費都在持續增長;同時,高知人才引進支出也是一大開銷。因此,要維持企業正常運作,就要確保資金鏈穩定、現金流充裕。”武漢珈和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OO陳淑敏説,“去年,在科技園對接下,交通銀行為我們授信800萬元。今年在得知我們的發展需求後,一週內審批下來1000萬元的額度,確保了我們資金鏈的穩定。”
合作共贏並不是一句口號,經過多次合作和周期性陪伴式發展,珈和科技對交通銀行的信任度越來越高。陳淑敏&&,與交通銀行的合作不局限於貸款,目前正考慮將珈和科技其它業務轉交到交通銀行負責,讓其成為企業資金中轉站和資金儲蓄池。
在珈和科技的旁邊是一家專業提供攝影測量和視覺計算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天際航。其2014年登陸“新三板”,擁有相關知識産權(專利和軟體著作權)近百項,核心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天際航在前沿技術先進性、發展質量示範性等方面獲得高度肯定,企業人數達到300餘人,擁有整套自主研發的3D建模軟體。
“無論是軟體迭代升級、購買前端資源、建模數據存儲、團隊技術研發等,年年都是公司重點支出項目。”武漢天際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程濤説。
“今年,在得知天際航的資金需求,交通銀行為其量身制定了金融解決方案,審批額度達到了3000萬元,審批流程已完成,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使用。”劉華説。
作為紫外LED領域的新興勢力,近期,優煒芯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國際領先的半導體紫外光芯片研發、生産與行業方案解決商進入了交通銀行視野。該公司打破了國際壟斷,實現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效紫外LED芯片,産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科工、精密製造與光療疾控等領域。目前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正密切跟蹤企業核心産品,從研發、生産製造、市場銷售、出口海外等全貿易流程為其量身定制綜合化金融服務方案。
金融服務與科技發展深度融合,在武漢大學科技園中,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的金融力量,呵護着科技型企業走出艱辛的創業期,走向成長、成熟期。正因如此,交通銀行助力科技型企業的服務邊界也在不斷拓展中。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交通銀行胸懷“國之大者”,貫徹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工作要求,將科技金融作為“十四五”期間着力打造的業務特色和重要戰略方向,堅決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