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是金融系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新華網金融中心策劃推出金融業觀點欄目《問金》,努力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決策部署的宣傳闡釋,助力帶動金融系統在貫徹落實會議精神上走深走實,以實際行動擔負好時代賦予的光榮職責使命,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更好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唐濱妮) 我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從“初入局者”到“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已走過20年的改革發展歷程,迎來保險資管業發展的新起點。中國人壽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凡接受新華網《問金》欄目專訪時&&,大資管時代,發展第三方業務越來越成為保險資管機構共識。國壽資産遵循“雙輪驅動”發展策略,通過深耕重點客戶,開拓新客戶覆蓋;引領行業創新發展,持續發力代銷業務;積極開展跨境業務,加速邁向國際一流等舉措,努力將第三方業務打造成“新增長極”。
以下為訪談實錄:
新華網: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有賴於長期資金的支持,作為資本市場所需的長期穩定資金提供者,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對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意義重大。請問國壽資産在各類投資工具對接實體經濟發展方面進行了怎樣的布局?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可以分享一個讓您印象深刻的經典案例嗎?
劉凡: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本宗旨。保險資金作為金融市場重要的長期資金提供者,多年來持續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服務實體經濟,在盤活存量資産、服務國家戰略等方面充分發揮了自身優勢。
作為中管金融企業子公司,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自身鮮明的政治屬性,在投資工作中堅持統籌好政治責任和經濟責任,近年來在投資實踐中創新構建了具有國壽特色的“雙線配置”投資方法論。即在傳統僅基於委託方投資指引的傳統資産配置模式的同時,增加並突出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為指引的頂層投資主線,切實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制定投資策略、推進投資執行的實踐中去,最終通過實實在在的投資項目、投資業績實現黨中央決策部署與投資決策部署得到全面貫徹落實。
在具體投資實踐中,我們始終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理念,把發揮保險資金特性與當好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壓艙石的功能&&起來,真正體現了長期資本對國家發展戰略的支持作用。其中固收投資是保險投資支持實體經濟的主力軍,通過把握長期債等配置機會,不斷強化對國家重大區域發展、綠色投資、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支持力度。權益投資堅持在國家經濟發展主航道上進行戰略布局,支持科技創新和現代産業體系建設,優先支持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核心企業,帶動産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發展,助力國有骨幹企業轉型升級,保持積極權益資産配置中樞,助力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另類投資以“強國家戰略、強地區發展、強頭部企業、強保障結構”為投資邏輯,將區域投資與産業投資相結合,尋找既符合新興産業需求又隸屬於重點區域的優質項目,精準對接和滿足區域發展的多元化融資需求,在落實國家戰略、獲取長期穩定配置資産上的價值不斷提升。
作為國內首家簽署聯合國支持負責任投資原則並踐行ESG投資理念的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國壽資産始終致力於推動保險資金綠色投資能力建設和實踐探索,落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綠色投資項目,初步形成了有國壽特色的保險資金綠色投資模式。去年,公司與中核集團在未上市股權投融資領域首次開展深入合作,發起設立了股權投資計劃,深度參與中核集團旗下最核心的非核清潔能源&&——中核匯能有限公司的引戰工作,投資規模20.53億元,成為中核匯能第二大股東、第一大戰略投資者。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中核匯能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以及儲能新業務開拓等。這個項目,是國壽資産用實際行動落實國家“雙碳”目標,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案例。
新華網:日前,國壽資産獲保險資管機構首批資産證券化業務資格。這意味着國壽資産面臨着從産品投資者向“管理+投資”的雙重身份轉型。請您談談保險資管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具有怎樣的重大意義,又將面臨哪些挑戰?當前國壽資産在資産證券化業務方面進行了怎樣的布局?
劉凡:日前,首批5家保險資管公司獲准試點開展ABS和REITs業務,這一方面意味着保險資管公司將以投資者和管理人的雙重身份深度參與上述業務,將更廣泛、更深入參與盤活存量資産、擴大有效投資的金融活動,激發出投融聯動的強大動能,並能滿足保險資金多元化的配置需求,進而增厚投資收益水平。另一方面,新業務的開展能夠進一步豐富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對於活躍資本市場,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認為,保險資管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一是具有資金優勢,大型保險資管公司受託管理着大體量的保險資金,保險資金特點與基礎設施領域的長久期資産天然契合,可有效彌補ABS和REITs市場主要為短期資金參與的短板,助力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ABS和REITs市場;二是具有經驗優勢,長期從事另類投資的保險資管公司對於基礎設施和持有型不動産等ABS和REITs市場主要的基礎資産比較熟悉,理解也更加深刻,能夠從保險資金特點出發,開發滿足保險資金投資要求和實體企業融資需求的産品。保險資管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還需進一步梳理內部業務體系,加強相關人才隊伍建設。總的來説,保險資管是後來者,但參與ABS與REITs業務優勢大於劣勢。
在資産證券化業務方面,國壽資産堅持“穩中求進”的發展原則,循序漸進開展相關業務。2013年起就開展了資産證券化産品投資,2021年以來持續加大對資産證券化産品的投資力度,目前投資資産類型豐富多樣,包括租賃債權、應收賬款、PPP-ABS、CMBS、類REITs等。公司於2021年獲得保險資産支持計劃業務牌照,截至目前已有多筆産品發行落地。10月份公司在獲得保險資管機構首批資産證券化業務資格後,正積極推動首批資産證券化項目盡快落地。
新華網:在大資管統一監管、同&競技的市場環境下,保險資管行業不再局限於與保險資金合作的單一模式,規模增長點逐步由“內生”轉為“外生”,第三方業務的發展模式也日趨多元。請您談談國壽資産在拓展第三方業務方面的布局和有益探索?目前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劉凡:在多類型機構同&競技的大資管時代,發展第三方業務越來越成為保險資管機構共識。運用投資管理能力服務更為廣泛的三方客戶,既是保險資産管理行業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服務共同富裕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進一步提升綜合能力、強化自身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國壽資産在2017年就正式啟動了第三方組合類保險資管産品及專戶業務,目前,合併管理第三方業務規模近8000億元,居業內領先水平。
國壽資産已明確“雙輪驅動”發展策略,努力將第三方業務打造成“新增長極”。一是深耕重點客戶,開拓新客戶覆蓋。國壽資産在努力打造專業營銷團隊的基礎上,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持續推進客戶“廣覆蓋工作”,紮實推進各項重點客戶拓展工作。目前,國壽資産與國內所有國有大行、絕大多數股份制銀行及部分城商行、中小保險客戶、企業客戶、專項基金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二是引領行業創新發展,持續發力代銷業務。國壽資産切實發揮行業頭雁引領作用,在實現代銷業務“從無到有”的突破後,持續發力,實現了多項行業“第一”:聯手招商銀行上線業內首只面向實體企業客群的保險資管代銷産品;聯手華泰證券實現業內首次保險資管機構與券商機構直接代銷業務落地;聯手民生銀行上線保險資管行業第一隻渠道代銷ESG資管産品。今年以來,公司與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合作率先開闢了中保登代理銷售資金結算新模式,引領行業代銷模式規範升級。三是積極開展跨境業務,加速邁向國際一流。國壽資産積極把握海外資金增配中國市場的機遇,公司陸續完成了赴美赴歐路演,並舉辦了首次境外投資論壇,向國際投資者呈現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去年末境外再保險委外項目的成功中標並投資運作,全面展現了公司服務境外客戶能力,實現了公司跨境業務的歷史性突破。國壽資産將緊密跟蹤全球資本流動趨勢、逐步豐富跨境業務産品線,形成更完善的跨境業務發展體系,力爭在更為廣闊的海外資管市場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