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濟指標恢復向好 更多穩增長政策可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9/18 09:37:2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主要經濟指標恢復向好 更多穩增長政策可期

字體: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多項數據釋放出經濟運作持續回暖的信號。除此之外,包括人民幣貸款8月增加1.36萬億元、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連續三個月回升等,近日陸續發布的多個數據也都釋放出更加積極的信號。國民經濟延續恢復態勢,是一係列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政策舉措落地見效的顯現,而下階段,穩增長舉措仍將加碼。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生産端看,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平均水準0.9個百分點,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38.9%。“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出臺、抓緊實施一批針對性、組合性、協同性強的政策措施,工業生産繼續恢復,多數行業增速加快,裝備制造業回升明顯,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取得新進展。”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孫曉表示。

  從需求端看,消費方面,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月加快2.1個百分點。前8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服務零售額增長19.4%,服務消費對于整個市場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

  投資方面,1-8月,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3.2%,其中重點領域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4%,制造業投資增長5.9%。“在上年同期增速基數抬高的背景下,制造業投資增速回升,説明穩增長政策在制造業投資領域率先取得效果。”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説。

  與此同時,15日發布的數據也與近期發布的其他數據相互印證:8月,制造業PMI回升至49.7%,連續三個月回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3%轉為上漲0.1%,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今年以來首次轉正;8月我國進出口降幅收窄,與6月、7月相比明顯企穩;8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同比多增868億元,1至8月新增貸款也再創新高。

  “8月,主要指標邊際改善,國民經濟恢復向好,高品質發展扎實推進,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説,但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內需求仍顯不足,經濟恢復向好基礎仍需鞏固。付淩暉提到,下階段,“圍繞穩增長、穩就業、防風險等,加快已出臺政策舉措落地見效,不斷推動經濟運作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實際上,近期市場風險偏好還未完全企穩回升,實體部門信心有待進一步提振,為夯實經濟復蘇基礎,多部門正在推動更多政策落地。

  ——宏觀政策持續發力。人民銀行9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過5000億元,當日,還加量續做MLF(中期借貸便利),並時隔8個月重啟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也下降20個基點。“在我國經濟處于回升接力的關鍵時刻,央行全面降準、下調政策利率正當其時。下一步貨幣政策仍有調整空間,金融將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和服務。”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財政政策方面,四季度進入專項債發行‘空窗期’,有可能出臺兩項增量措施,包括靈活運用專項債限額空間,加發專項債,以及上調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重點支援基建投資。”王青説。

  ——擴內需穩外需,更多舉措也在醞釀中。穩投資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向社會集中公開推介一批民間投資項目,4894個項目總投資約5.27萬億元,城建、農業、旅遊等項目數量較多,城建、公路、水路港口等項目規模較大。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將密切跟蹤相關項目後續落實情況,推動盡早成功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為民間資本提供更多投資機會。同時,組織各地持續向民間資本推介符合條件的項目,全方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穩外貿方面,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近日表示,商務部將繼續推政策、抓落實,補短板、強優勢,針對市場和企業關注問題,進一步完善貿易政策的工具箱,比如出臺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準的專項政策、出臺促進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發展的政策等。“政策工具箱主要有兩類工具,一類是現有的工具會做一些調整,進一步提高政策效能;另一類是創新工具,比如為了支援數字貿易、綠色貿易,會探索新的工具,為企業提供更加有效和立體的支援。”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説。

  針對房地産市場政策,王青表示,各類房地産支援政策將加快落實,各地在稅費減免、放松限購、提供購房補貼等方面的“自選動作”也會進一步加碼。這將在逆周期調控過程中有效增加宏觀政策的協同性,提振市場信心。

【糾錯】 【責任編輯:閆惠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