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仙:17載成人達己,我與保險共成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6/28 17:30:38
來源:新華網

譚國仙:17載成人達己,我與保險共成長

字體:

  譚國仙,2007年入司,現任平安人壽雲南分公司昆明第二發展區營業部經理。從業17年來,譚國仙共計為客戶送去2261份保單,為她的客戶和客戶家庭們累計送出15.96億保額的保障,送去攜帶希望的理賠款518.05萬元。

  “破圈”而行 腳踏實地

  譚國仙曾是一名公務員,有著親戚朋友艷羨的“鐵飯碗”工作,過著穩定而普通的兩點一線簡單生活。某次她的一位同事不幸發生交通意外,獲得保險公司10萬元的理賠款,在當時的10萬元賠款對于一個普通工薪家庭來説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自此她便開始萌生了對保險行業的濃烈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她開始去不斷了解保險的基本知識。她發現,這個行業能夠通過自身努力讓自己得到滿意的事業收入與職業發展。經過深思熟慮與自我抗爭後,譚國仙毅然決定踏入保險這個充滿希望的行業,成為一名保險代理人。

  2007年2月,譚國仙告別了公務員的工作加入中國平安。剛進入保險行業的她顯得很笨拙,一看到客戶就緊張,話也不會説,甚至都不知道怎麼笑,受到了周圍很多客戶和家人的質疑和拒絕,但是憑借著強烈的企圖心和事業心她一步步堅持了下來。

  隨著不斷扎根保險行業,譚國仙也逐漸對保險的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悟。她説:“在成功的路上至少有10個人幫助過你,我相信他們希望你過的好,你也希望他們過的好。但不管一個人再有本事,有兩件事不可控,一個是意外,一個是重大疾病。如果幫助過我們的人不幸遭遇了其中任意一件大事,這都會導致他的生活出現‘兩斷’:即經濟收入中斷、醫療康復費用‘不斷’。作為家人和朋友,幫一把是人之常情, 當當事人的情況越來越差不得不跟家人朋友借錢時,又會讓家人朋友出現‘兩難’:借,擔心他還不起,不借,你們的感情會斷裂……”她認為,作為一個合格且負責的現代人,在自己擁有足夠保障的同時,也要讓身邊的親朋好友擁有足夠的保障,自己的財富才不會受到損失。要知道生意是有限的,而家庭生活和事業經營是無限的,做生意發展事業的目的就是要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去利用有限的生意賺來的財富去為無限的生活和增長的保障需求服務。

  深挖客戶需求,送上全方位保障

  2015年發生的一件事,影響了譚國仙整個壽險生涯的發展走向。

  一位高端客戶在2015年經譚國仙購入了200萬元保額的重疾險。2018年時,該客戶不幸確診患上了重大疾病,在得知客戶確診的第一時間,譚國仙便快速的到府為客戶辦理了理賠,在10個工作日內,客戶就收到了平安的理賠款。在她滿懷期待與高興的告訴客戶200萬元理賠款下來的時候,沒想到客戶卻説:“小譚啊,當時你要是給我做500萬元的保額就好了,那樣今天的我就不會那麼糾結和遺憾。”

  在譚國仙深入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後她才發現,客戶沮喪遺憾的原因居然是覺得理賠款太少了不夠用!或許對于普通人來説,200萬元的理賠金看起來已經很高了,但是對那位高端客戶和他的家庭來説,他們的家庭經濟收入能力在配置重大疾病保險時本可以配備更加充足的保額來匹配他的身價,此時客戶想要聯繫和使用最好的治療條件和康復環境,但這筆200萬元的理賠金卻並不能夠有效滿足他們的需求並且解決問題。

  經歷了這次理賠,譚國仙深深明白了保險保障“足額”的重要性。她開始思考保險保障與客戶需求之間的深層聯繫。在給高凈值客戶做計劃時,不斷詢問落實客戶需求,並給他們匹配滿足其個人身價和家庭需求的足額保障,讓他們能放心打拼,沒有後顧之憂。

  從業17年來,她已經為多名客戶共計辦理518.05萬元的理賠,在她的幫助下為客戶解決了家庭、事業遇到的各類健康與財富問題,陪伴他們一起度過難關。

  服務當先 必將成功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賺錢是順便的,是篤定的;人生以賺錢為目的,破産是順便的,是注定的。” 譚國仙説。

  隨著社會的發展前行,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逐漸根植各個行業和市場,微博、微信、眾多紛繁別類的互聯網軟件應運而生,保險行業的銷售模式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漸深化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譚國仙親身經歷了保險展業從完全線下的客戶拜訪模式,逐漸發展成了線下拜訪與網上客戶邀約和維護相結合的形式。緊跟社會發展的潮流與趨勢,她的客戶經營方式也趁勢而行發展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興模式,這樣能夠更高效,更方便、更快捷的進行展業,並且面對不同的客戶針對性更強。

  2016年起,她開始學習通過微信這個工具來進行保險行銷,再與公司推出的各類官方APP相結合,通過傳遞“科技+保險”的理念,方便了客戶的操作,也慢慢贏得客戶的認可。幾年來,線上客戶的快速裂變讓她的客戶量巨增,她每天堅持做微信行銷,講微課,每天在微信上拜訪客戶、聯繫客戶,沒有一天停歇。她現在已經有8個專門的微信號用來聯絡客戶幫助展業,能夠實時的去幫助和服務客戶。

  經過譚國仙培訓後,企業主的銷售額攀新,譚國仙也收獲了保單,攜手共進,合作共贏。

  不忘初心,堅持恒心與用心

  譚國仙説:“在我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我一直秉承的都是將心比心的原則,真心的對待我的客戶、幫助我的客戶,我的客戶店鋪開業了,我總是第一個去捧場;我的客戶需要招工,我第一個幫他發廣告;我家裏的桃子李子熟了,我首先邀請我的客戶朋友到果園去免費採摘品嘗。我用心的對待客戶,客戶同樣也能體會到我的用心,真正的被我真誠的人格魅力所打動,願意與我交朋友,信任我、選擇我。”

  真誠和熱心是她一直以來堅持的信念,不僅僅要提供最好的態度與服務給客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用一顆真心和誠心對待身邊的所有人。譚國仙的婆婆腿腳不好,她每次回老家的時候都會為婆婆洗一洗腳按摩疏解一下,在她的這份孝心和努力經營之下,整個大家庭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還有一位辦理理賠後的客戶在微信群內向她這樣説道:“譚姐,今天我收到了32萬的理賠款,看到這個消息我心中只有感謝!之前朋友剛介紹你給我認識,我也還沒有找你買保險,沒多久我老公就突發車禍傷情非常嚴重,在治療無果的萬般無奈情況下,是你無私地幫我們家忙前忙後聯繫醫院找尋專家,我老公才渡過了關鍵的危險時期。特別這一次到成都住院手術,也是你跑前跑後幫忙聯絡,又一次幫我們家度過了難關!真的感謝當年胡總介紹我認識你,你的專業無私讓我感受到了大愛!真心地謝謝你!有你的幫助和關愛才有我們一家的今天。”之後這位客戶不斷地幫譚國仙進行轉介紹,正是當時她對這份善心和熱心的堅持才能換來這樣的結果。

  她深信,保險不僅僅是一份自己的事業,保險是一種大愛的體現,在交往和展業的過程中能為客戶解決多大的問題,才能真正體現我們在客戶心中的價值,這也是自己成人達己的保險初心。

  保持終身學習,做客戶最需要的人

  “越是深耕保險行業,我越是發現自己認知和知識的狹窄與淺薄,在經營保險事業的過程中總是能夠遇到各種各樣的客戶,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會層次,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夠幫助到大家為所有人帶來價值?我經常這樣反問自己。”譚國仙説,“後面我發現,人不懂就要學,這是最簡單的道理。有的客戶身體不好經常生病跑醫院,我就去學營養學、養生的課程,這樣在跟客戶交往時我能夠給他一些健康的建議;有的客戶想要資産增值但是對資産配置和投資理財一竅不通,我就去學經濟與投資課程,從而能給到客戶一些財富管理的建議。”

  壽險行業精英金牌講師、美國注冊財務策劃師、中華遺囑庫公益大使、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這些分門別類的認證頭銜都是譚國仙身上的學習標簽。通過不斷的學習不同模組的知識,她的知識面和認知面也越來越寬廣,在應對不同客戶時談資也越發豐富,她能夠感受到,在客戶心中她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能夠創造價值幫助他人。

  學習讓譚國仙自己的人生厚度也在不斷增加,開闊的眼界和知識不僅給了自己賦能別人的原材料,更是賦能了她自己的生活智慧,豐富了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學習的目的首先是讓自己成為客戶不可替代的選擇,其次是成為客戶的第一選擇,最終是成為客戶持續的第一選擇,需要什麼客戶都能想到我,我要堅持做身邊人的百寶箱。”譚國仙説。今天的努力學習是為了以後多一份直面世界的底氣,加油努力活成讓自己欽佩的樣子,沒有能力走不動,沒有動力走不遠,學進去的是知識,用出來的是能力,沉淀下來的是思想和智慧。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